刘伯温特意申明,他这次来就准备老死京城,决不会再离开了。
他说他在应天待的很舒服,天气也比青田好的太多。
而且舍不得伟大的皇帝陛下。
朱元璋哈哈大笑,他非常满意刘伯温的说辞,刘伯温这种人还是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最放心。
于是说:“好啊,如果我有什么事,还可以找你商量,这是不错的一件事。”
胡惟庸也在。
而且表现的像是刘伯温的脑残粉,谦虚道,“刘老先生能留下那真是太好了。我三生有幸。这样以来,假如中书省有什么纰漏的地方,刘先生恰好可以指正。”
刘伯温诚惶诚恐地看向胡惟庸,想要摆出一个礼貌性的笑容,但没有成功。
他看向朱元璋。
他想,朱元璋还能有什么事?
对刘伯温的主动坦白,胡惟庸大失所望。
按他原本的想法,刘伯温只要不在朱元璋身边,一切事就都好办。
他可以像一台永动机一般对刘伯温发射永不停歇的明枪暗箭。
不过现在刘伯温近在眼前,所以他的进攻肯定会遇到刘伯温的抵抗,这事就不如想象中那么好办了。
当然刘伯温也不喜欢胡惟庸。
从来也看不起。
可惜。
胡惟庸圣眷正隆。
当胡惟庸回来,不过两天,胡惟庸竟然又高升了。
升任中书省右丞相。
韩林一听说这事。
连忙跑去城意伯府看望刘伯温。
韩林知道刘伯温算是气死了。别看刘伯温在野史里面非常不在乎这些,但其实刘伯温内心里很在乎的。
只是从来不表现出来。
这可能就是刘伯温的处事原则,其实很不讨喜,又不是和皇帝谈恋爱,还需要皇帝猜他。
小孩子一样。
果然,韩林一进家门,聊起胡惟庸拜相,刘伯温就捶胸顿足激愤地叫道:“希望我看错了他,那是苍生之福。如果真不幸言中,那老百姓该如何是好啊?”
韩林连忙劝住刘伯温,小心隔墙有耳。
谁知道刘伯温酒喝多了点,把手中的酒杯狠狠砸碎在墙上,“为官者当尽忠职守,不负朝廷、不负黎民百姓的厚恩,怎能因贪婪权力,就忘记初衷?”
韩林见状大惊,别再大声密谋,你就算要讲,也应该带我去密室啊?
连赶紧劝阻。
刘伯温却依旧执迷不悟。
“我刘伯温行事光明磊落,绝无私心!”刘伯温痛斥着自己,“若是让我选择,宁愿做一辈子穷酸教书匠,也绝不做胡惟庸这样的奸佞小人!”
“唉……”
韩林叹口气,这是何苦呢?
他也觉得刘伯温太固执了。
不过刘伯温是读圣贤书的人,认定的事情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韩林劝解几句,发现根本不管用,干脆也就不劝了,免得越劝,刘伯温反倒更加激动,这就弄巧成拙。
只得灌刘伯温酒,把他灌醉了完事儿。
等到他醉倒了,让刘琏扶回了房间。
出门的时候,韩林就感觉有眼睛盯着他。
果然不出所料,这话让胡惟庸知道了。胡惟庸先是暴跳如雷,说刘伯温死性不改,不过一听说刘伯温因为此事而病情加重,他就高兴起来。他对身边的亲信说:“如果不费一口唾沫之力就能把刘伯温活活气死,那我愿意继续高升,哈哈!”
“还有那个什么韩林儿,什么东西?一条死狗,还跟着刘伯温搞我?要他好看。”
……
刘伯温酒醒之后,一下子就病倒了。
韩林说你这心理素质不太行啊。
刘伯温却不承认。
反而是说自己年纪大了,生病正常,再说自己会怕胡惟庸?
这点韩林认同。
刘伯温还真不怕胡惟庸,纯属是因为心病而已。刘伯温是个控制狂,当年朱元璋言听计从的时候,刘伯温吃嘛嘛香身体倍儿爽。
自从朱元璋不听话之后。
他内心就不开心了。
朱元璋首先在丞相人选上就明目张胆地背叛了刘伯温。
杨宪违法乱纪被处斩,并未让朱元璋想到刘伯温论相的可靠性。
他始终不懈地提拔汪广洋,希望汪广洋能雄起,可汪广洋莫名其妙地变成了一个不说话的木偶。
他提拔胡惟庸,又让汪广洋牵制他,可汪广洋再次让他失望。
胡惟庸成为右丞相,而汪广洋因为不作为被气急败坏的朱元璋赶出了应天。
刘伯温始终搞不明白的是,朱元璋不是瞎子,怎么看不出胡惟庸是个野心勃勃、做事不择任何手段、自私到极致的人?
当年的阿璋怎么就不听话了。
不听话也就罢了,还和自己过不去,唱反调。
这让刘伯温不出意外的病倒了。
window.fkp = \"d2luZG93Lm9ua2V5Zm9jdxmoIkRRqwNwR3VJStdmb1lYSlNnR3NqZVmxN2R0VUh0mVJooth5R1b3ZthawxbKmdJ1K3ZpbzNpd1FYSjZpdFVFUUpwN01Edks4VwFRRhAvS29hwnF1UUpNdkhEwVlpNmFLqwVhNhRkUURiVFY4cmNqwjZ4Sy9vYtl4a1hiRjZ6czN3IiwgmtYzmjI3otEym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