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军政琐事(1)
温馨快乐的时间,总是让人很留恋,久别重逢的一家四口,聊聊天,烧烧烤,时间便在快乐之中悄然流逝,直到凌晨深夜。
第二天,心情愉悦的苏尚起了个大早,天色刚刚放亮没多久,便骑马来到城内驻军大营,重要军务已经积累了两个多月,苏尚准备先将它们处理一下。
还好,重要军务累积得不是很多,也没有什么犹而不决的事情,除了一些重要事情的汇报奏本以外,并没有什么事情是需要苏尚批准才能处理的。事情处理得很快,苏尚只用了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便将这些累积了两个多月的重要军务,通通处理完毕!
苏尚站起来伸展了一下身体,挥手将守在门口的亲兵叫了进来,“现在什么时辰了,中军大帐那边有人来通知没有?”
“禀报元帅,现在巳时刚过一刻,两刻钟之前中军大帐曾派人来通知,说是参会将领已经全部到达。”
时间过得可真快,居然迟到了!苏尚心里暗忖一句,随后走出营帐,大步向着中军大帐赶过去。
苏尚刚刚走进中军大帐,一股热气便迎面扑来。大帐之中静悄悄的,身穿盔甲的将领们正排着队伍,整齐肃立的,不过营帐之内的空间稍稍有点窄小,温度有点高,将领们站得整整齐齐的,脸上都占满了汗水,正一滴一滴地,顺着盔甲往下流。
“元帅好!”一百多名将领同时立正敬礼,声音宏亮,震动整个驻军大营。
“兄弟们好!”
苏尚同样肃立回礼,两道锐利的目光四下扫视了一圈,有些不好意思道:“不好意思,本帅迟到了,让大家久等。”
苏尚停了停,又接着笑说道:“这营帐之中的温度有些高,大家觉得怎么样?要不要给大家换一个地方?”
“不用!”众将齐声应答,士气很高!
“好!很不错!”苏尚很满意众将的态度,“精锐之军就要这样,只有平时不怕苦,不怕累,才能铸就一支钢铁般的军队!”
“兄弟们,现在本帅要向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苏尚四下看了看,脸上充满了笑意,“这次同盟军水军渡海征高的计划已经成功,水军将士们正在乘船返航,不日将回到东莱郡。”
“同盟军万岁!元帅万岁!”众将领们瞬间狂喜,高声大喊了起来。
过了好一会,苏尚摆摆手,狂热的众人这才停了下来。苏尚等大家平稳了一下心情,收起脸上的笑容,正色道:“兄弟们,这个消息为三级保密消息,大家知道就好,不能传出去!”
“我们在高句丽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同盟军发展得太快,屡屡出现大事情,大影响,现在已经引起了很多世家门阀有心人的注意,其中还有一些人想要鼓惑朝庭出手对付我们。因此,为了降低影响,降低危险,本帅决定从现在起,同盟军低调行事,暂停各种明面上的军事行动,同盟军的发展路线改为暗中扩张。同时,同盟军的日常警戒也要提高到一级戒备,随时准备好痛击一切来犯之敌!”
说完,苏尚四下扫视了一圈,又向大家确认了一下,“大家明白没有?”
众将们精神一振,齐声答道:“明白!”
“好!现在大家说说,同盟军之中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有没有哪些不好的地方需要改良的?映登,你是负责整个驻军大营的,你先说说!”
谢映登上前行了一礼,回答道:“禀报元帅,驻军大营一切安好,没发现什么问题。”
“很好!下一位!”苏尚四看了看,“谁来?”
王忠义上前行了一礼,“元帅!现在我们同盟军要提高警戒级别,那么接下来,我们要不要在东莱城之内实行戒严?”
“不用!不过要提高百姓进城的安检级别,严禁携带武器者进城,城内百姓除了可以随身佩带短刀短剑以外,禁止携带别的兵器!”
“是!末将明白!”
“元帅,最近风信子在东莱郡范围内,发现了很多不明身份的人员,他们在打探一切与同盟军有关的消息,目前这些不明身份的人员,已经被我们严密监控。是否采取进一步行动,还请元帅指示!”
“继续监控,尽量查明他们的身份!对于查不出身份的人员,及早除掉!”
苏尚想了想,继续说道:“查明身份以后,将他们分类处理,作好他们的行踪记录,查清楚他们的情报来源。然后除了留下一些高级别的人员以外,其他的全部暗中抓捕处理掉。人手不足的话,可以找十三郎的清道夫特种小组帮忙。”
说完,苏尚转头看向十三郎李清明,“清明,你的清道夫特种小组已经训练很久了,这次你就将他们拉出去练练,好好配合义兴的风信子,看看训练的效果如何!”
“是!”
......
苏尚今天的行情时间,安排得很满,他给自己订的小目标就是,在今天一天之内,将东莱郡这两个月来的军政情况全部了解清楚,以便为同盟军接下来的发展方向作参考。
上午在驻军大营的军事会议开得很成功,将领们踊跃发言,发现了很多小问题,也提出了不少的改良方法,唯一的一个小意外就是,会议的进行时间比预先估计的延长了不少,使得苏尚需要重新修改自己的行情计划。
下午午时即将过去,苏尚这才来到郡守府,准备听取韦云起的政事汇报。
郡守府之中,提前接到通知的韦云起,早就已经提前在府门口等候着。
“见过会长!”韦云起见到苏尚,连忙上前见礼,将苏尚迎进府中。
苏尚随着韦云起进入了郡守府,两人一番客气闲聊之后,韦云起这才正起脸色汇报起东莱郡的各项政事情况。
“会长,目前东莱郡的政事情况就是这样,暂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唯一可虑的是,这两个月以来,东莱郡的雨水有点偏少,已经有一些地方出现了旱情,我担心这样天气持续下去,东莱郡会出现大范围的旱灾。”
旱灾?灾害?
苏尚陷入了沉思之中,他想起了后世在历史书上面的记载,隋朝末年,经过隋炀帝杨广十多年的可劲折腾,原本富裕稳定的大隋变得千穿百孔,百姓们劳役繁重,食不果腹,而当时同时期在大隋境内大范围发生的水灾旱灾,则就成了压倒隋朝统治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