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崔氏之礼
崔清影回到内堂,准备伺候自家的夫郎起床,但刚一进屋便被苏尚拉进了百子帐,吓得她连忙拉住衣裙,“不行!不行!天已经亮了,大家都起来了,夫郎别再胡闹了!”
“这怎么会是胡闹呢?”
苏尚笑道,“我不辛苦一点,怎么生儿育女,传承香火呢?”
崔清影的俏脸蓦地绯红,想到要和自己的夫郎生儿育女,心中顿时又涌起了一股甜蜜,崔清影轻轻搂住苏尚的脖子,悄声道:“清影晚上再和夫郎生儿育女,现在不行!”
苏尚哈哈大笑,亲了亲她的俏脸,“为什现在不行?”
“夫郎忘了?等一会我们还要去给老爷和夫人敬茶!”
“好吧!你这个理由很充分,为夫现在就先放你一马,晚上再惩罚你!”
说完,苏尚又伸手在崔清影的娇臀上抓一把!
“夫郎!”崔清影打开苏尚的魔爪,假装恼怒的腻叫了一声!
……
回门是婚礼的最后一步,一般是婚后三天,或者五天,一方面是表示夫家对女方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表示新娘对娘家的感恩!
清河崔家的族人毕竟还没有长住东莱城,特别是一些族中的重要人物,他们都有着事情需要忙活,很快就会离开东莱城!为了不影响他们的行程计划,苏尚便决定在婚后第三天回门!
其实,清河崔氏已经在东莱城外购买了一座庄院,正打算迁移一部分族人过来,准备将东莱郡作为他们家族的第二故乡,不过庄园目前还在扩建整修中,崔氏的族人还没有真正入住,此时的他们暂时还住在东莱分支崔家的府上。
与清河崔氏相似操作的还有闻喜裴家,不过他们却是在东莱城外购买了一片土地,正在修建庄园,目前他们的族人在城中租借了一套小庄园暂住!
苏尚和崔清影的马车缓缓停在了崔府门前,清河崔氏和东莱崔家的长辈都迎了出来,苏尚在昨天就已经派人提前通知,今天崔氏的重要人物都特意留在崔府,等候他们的回门!
按照风俗,女婿回门,必须摆宴请客,以示庆贺。今天清河崔氏也是借地崔府大摆酒席,不仅在东莱郡的所有崔氏族人都要上门,而且宴请了东莱城所有的世家大户,这些世家大户的主要人物纷纷亲自登门庆贺,甚至一些外地的世家大户也送来了贺礼,以对崔家喜得贤婿的庆贺!
这其中也有着一些是大隋各地名望世家送来的礼物,这些世家本来是打算参加苏尚的婚礼的,奈何得他们得到消息的时间太晚,兼之路途遥远,路上匪患众多,他们一路小心翼翼昼夜赶路,不料还是错过了苏尚的婚期。
预期的目标没有达到,他们只好借助崔府的回门宴与苏尚拉上关系,希望过后可以再与苏尚见面详谈!得知这些事情后,苏尚十分高兴,当即决定,五天之后在城中的醉香楼统一宴请他们!
当苏尚和崔清影两人被崔氏的族人迎到中堂大厅时,两人一下子都有些意外!大厅当中,不但有清河崔氏的重要人物在等待,连闻喜裴氏的重要人物也在!
最令两人意外的是,就是其中那个精神矍铄的精瘦老人,他就是裴氏的上代家主裴矩,也是崔裴氏的祖父,崔清影的外曾祖父。
当初的雁门之围解除了以后,苏尚曾在觐见隋帝杨广时见过他,不过因为当时两人都不相熟,他们之间只是客气聊了几句,并没有详谈!
自从隋帝杨广在雁门县被围之后,裴矩对于大隋的未来就不再看好,为朝庭做事的心思也就淡了下来。
后来他便以年纪已大、精力不足等理由辞去了所有的朝庭实职,只保留了一些荣誉虚职在身,因此他有了很多的自由时间。
裴氏这一次迁移族人前来东莱郡,就是他作出的决定,也是他亲自带队的。当然,他来东莱郡,最主要的是,想见一见苏尚,和苏尚详谈一下裴氏支持同盟军的事情!
苏尚连忙和崔清影一起上前跪地行礼,裴矩满脸笑容,笑呵呵地将他们扶起,“两个都是好孩子,只要你们过得和睦幸福,那就是我们这些长辈的最大安慰。”
苏尚又跟着崔清影向岳父岳母跪下行感恩礼,这就意味苏尚正式成为了崔家的女婿!
崔健夫妇两人都很喜欢这个苏尚女婿,不单单是因为苏尚是他们爱女的夫郎,更是因为苏尚给他们带来了清河崔氏重新崛起的希望!
清河崔氏作为名闻天下的五姓七望世家之一,近年来发展乏力,家族实力日趋弱小,影响力日渐降低。
身为清河崔氏家主的崔健,一直都是心忧不已,他想要通过各种手段重振家族,可惜因为自身能力的不足,族中又缺乏人才相助,家族的发展还是毫无起色,甚至在他的一番折腾之下,清河崔氏颓势日甚,每况越下。再这样下去的话,清河崔氏可能连五姓七望的名头都要保不住!
幸好他的女儿在前往东莱崔家避难的时候,遇上了同盟军苏尚。自从崔清影和苏尚两人的事情流传出去以后,崔氏的发展日见起色,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以往那些已经和崔氏甚少来往的门阀世家也纷纷再续前缘,重提合作。
这也使得崔健对于苏尚的未来、同盟军的未来更加看好,他已经决定,要把清河崔氏的未来,重注独押在东莱苏尚的身上!
看到丈夫正在出神,崔裴氏暗暗伸手扯了扯他的衣袖,崔健随即回神过来,从管家手里接过一只盒子递给苏尚。
“尚儿,这是我送你之礼,是一支上好的宣笔!我听说你是文武全才,希望你以后不仅可以以武定国,同样也能以文安邦!”
清河崔氏和闻喜裴氏都是士族名望世家,几乎人人都知书达理,崔健送出的翁婿之礼虽然寒酸,但厅中却没有一个人取笑,他们都明白这支宣笔包含的意义。
苏尚郑重接过宣笔,“多谢岳父大人之礼!小婿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