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事情定论,知县耿望
方天华上参沈堂之后的第五天,朝会之上,众人汇聚。
“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张浚二人排外首位,却是闭口不言,其他人也感觉的气氛的诡异,无人开口。
陡然间,不久之前刚刚上任的吏部尚书武玉风,却是出班奏到,“陛下,臣武玉凤有本要奏。”
“讲!”
龙椅上,赵昚面色无悲无喜!
“数日前,方天华述说西征大将军沈堂之事,臣以为,此事情况未明,也不能以一人之言便断论沈将军忠奸。
因此,臣建议,将沈将军调回对证。”
“若是污蔑,则沈将军征战有功,自然当赏赐,所却有其事,也当惩处以儆效尤。
另外,之前连理城未定,暂时让沈将军管理。
如今,连理城已经安然,沈将军也不能随时坐镇连理城中,因此,朝廷自当派遣能臣前去,设置县衙掌控连理城。”
话音落下,武玉凤拱手请命。
赵昚沉默片刻,随后淡淡的说道,“诸位爱卿,你们以为此事如何!”
其他人不明其中缘由,自然不会贸然开口。
而张浚等人早就预料到此事,更是明白眼前只不过是陛下演的一场戏而已,又怎么会轻易开口?
好半晌,方才有稀稀拉拉的声音响起。
“臣等尽皆听从陛下圣断!”
赵昚点了点头,随后便是说到,“既如此,由吏部选出前往连理城官吏。
张爱卿,沈堂调回来,成都府还需大将坐镇,便由枢密院选出合适之人。”
武玉凤自然痛快的答应下来,张浚虽然心中愤怒,可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下朝之后,张浚略作思索,便是拟了几个名字,通过枢密院上报,由赵昚决断,其他的事情,张浚根本不想参与。
吏部的人选也很快,只用了一天时间,便选定了连理城知县人选,至于其他官吏,等到知县上任以后再一一就任。
没有任何阻碍,背后再有着赵昚推波助澜,因此,到了第三天时间,事情变有了定论,圣旨也随之下达。
先是册封王怀禀为怀化大将军,前往成都府路接替沈堂!
话说,这王怀禀也是一员老将,论资历,就算是比之张浚也并不逊色多少!原先,也算是一名能征善战之将,只不过,因为性格比较跋扈张狂,所以为人不喜,再加上张浚逐渐掌权,所以,这几年宋朝虽然一直征战不断,可这王怀禀却是并没有上战场的机会。
现如今的大宋王朝,能征善战之辈本就有些青黄不接的意思,虽然也有一些年轻人,可是想要挑起成都府重担却欠缺了几分。
因此,张浚的人选之中,除了选出几名中年将领之外,便是将这王怀禀与自己的名字列在了首位。
不错,张浚推举的人之中,包含着他自己!虽然,对于皇帝的决定心中有几分不满。
可是,张浚终究不愿意看到成都府继续水深火热下去,所以,如果可能的话,他前去替换沈堂,算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只不过,也许是因为这件事情上,赵眘知道张浚等人心怀不满,所以,最终却是选了这王怀禀。
张浚得知结果之后,没有多说,只是轻叹一声,便是拟定了下来。
而后,任命耿望为连理城知县,即刻上任!
这耿望乃是比沈堂早了三年的进士,只不过却没什么好运,虽然中了进士,可一直并未任命官职。
不过,他却是与新任的吏部尚书有着同乡之谊,因此,趁着这个机会,武玉凤也算是给这个同乡找了一个差事。
事情有了定论,分别遣出了吏部官员跟随二人前往连理城以及成都府路!
话说,因为这耿望与武玉凤之间的关系,所以,吏部对于耿望上任之事也算是重视,虽然只是一个七品知县,但是,却是有吏部郎中手持圣旨跟随前往。
“这一次,有劳李大人了。”
一行人不少,光是传旨的官员加上简单的仪仗便是有十多个,再加上耿望带着的小厮仆从,足足四五十人浩浩荡荡的前往连理城。
“嗯!赶紧赶路吧!到连理城宣旨后,本官还要赶回来复命。”
吏部郎中名为李广清,对于耿望这个擅长溜须拍马之人,他自然是有几分看不上,奈何上官有命,他也只能走这一趟。
耿望点了点头,也不以为意,只要武玉凤这个老乡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这些人就必定会给他几分颜面。
说起来,对于这一次任职,耿望怀着极大的自信心。
俗话说得好,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连理城虽然只是一城之地,可奈何两国的交易坊市在此,这也预示着这里必定会成为一个油水极大的好位置。
按照这几个月一些人的暗中盘算,仅是税收,连理城每个月便能够达到数十万两之巨,一年下来,就是整整几百万两银子。
按照官场中的规则,哪怕只是沾上一些油水,在这连理城三年的时间,也足以让他赚的盆满钵满!到时候,凭着银钱开路,就算是任上一州府父母,也绝对不夸张。
如此一来,自己也算得上光耀门楣了吧。
而且,如果武玉凤能够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多呆几年,借着这关系,说不定将来自己也可以成为朝堂之上的大佬之一……
怀着兴奋的心思,一行人踏出了临安,一路向北朝着连理城而去。
两日奔行,连理城的城墙终于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中!看着渐黑的天色,一行人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来者何人!”
守门的兵丁早就见到这一行人仪仗威风,因此,直接迎上前来。
李广清上前,“本官吏部郎中李广清,这一位是朝廷委派的连理城知县耿望耿大人!本官持圣旨前来,宣布耿大人任命、上任之事。”
实际上,区区一个七品知县,自然是用不着单独下旨。
只是连理城与其他府县不同,再加上这其中还掺杂了沈堂之事,所以,这耿望的上任方才显得有几分复杂。
否则,直接拿上朝廷的任命状书,顶多有个吏部的小官跟随,哪里会有什么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