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成人之“美”,重修《元史》(求订阅)
那些书生敢反对吗?
他们会用实际行动向天下展示,是言行一致的正人君子,还是口是心非的无耻小人。
“这个点子倒是新颖,不过……”朱元璋面色一凝,“标儿你就不怕那些书生去了草原后,帮着出谋划策让那些元人重新南下吧。”
“父皇,这不是正和你意吗?”朱标淡然一笑,“如今咱们头疼的不就是那些元人躲入了大漠深处,看到我们明军只会仓皇而逃。”
“也是,咱还瞅着那些元人早点出来迎战,不要光顾着逃跑。”朱元璋恍然道,“何况这些书生懂什么兵,又能成什么事!”
所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后世虽有落魄秀才范文程辅佐满清入关。
但在朱标看来,这范文程功劳是有一些,但终究是被严重夸大了。至于努尔哈赤如何英勇,皇太极如何英明神武,也是言过其实,甚至连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都不足为患。
主要还是明朝自身的问题,内耗太过严重,帝国上下都是蛀虫,都想在帝国崩溃之前能多吸一口血。
真正为国为民之人凤毛麟角,大多数人只想加速再加速,好早日改朝换代。
大伙儿就合力将大明给推翻了。
“其实儿臣还有一点好奇。”朱标笑嘻嘻地说道。
“臭小子,又在卖什么关子,快说!”朱元璋斥道。
“父皇!”朱标略微拱了拱手,“如今谁都知道在草原,王保保的个人威望已经超过北元国主。”
“君臣之间造已经互相猜忌!”
“儿臣好奇的是这些文人门去了草原厚会择谁为主!”
马皇后瞪了朱标一眼:“标儿,你可太坏了!”
那些文人去了草原如果能够活下去,多半要进行一次选择,是跟着王保保还是北元皇帝。
这些犬儒们其他本事没有,搞内斗的能力却是一等一的。
如今的王宝宝和北元皇帝之间,只是各行其是,井水不犯河水,但表面上依然是和和睦睦的,并未撕破脸。
不过有了这些读书人去草原里煽风点火,或许会掀起不少波澜。
一边是元帝昏庸,将军完全可以取而代之;一边是草原岂可有二主,大汗切不可能有妇人之仁。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这些细皮嫩肉的读书人适应不了大漠恶劣的环境,尚未完成侍奉明君的心愿便一命呜呼了。
不过这些就和朱标无关了,他已经好人做到底,让这些读书人一偿宿愿了。
“好!这次多亏了标儿,那就到按标儿的意思办。”朱元璋大手一挥,非常霸气地说道。
“父皇还是一事……”朱标犹豫了一会儿后,又继续说道,“《元史》还得继续修,可问题在于该怎么修?”
朱元璋恍惚了一会儿,缓缓回过神,可以认真琢磨儿子的话。
他也终于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父皇,编撰《元史》之人不仅污蔑于伱,还称红巾军为妖寇,完全是站在伪元统治者的一边来记史,这不合理啊!”
毕竟老朱的发家轨迹也和红巾军离不开关系。
朱标心里其实对朱元璋的一些观点是不认可的。
老书急着修《元史》是迫于政治压力,早日修完《元史》便能够早日盖棺定论,元朝已经是前朝,而大明已经取代了前元。
在朱标看来,朱元璋自己也是起义军的一员,却又何必在书里维护蒙元统治而处处贬低起义军呢。
同样在后世的史学界里,大家也一致认为《元史》是“二十四史”里最差的!
当然这事情也不能完全怪老朱,他本人估计都没怎么看就草草定稿了。
那些怀念前元的读书人也夹带私货,最终让《元史》沦为笑话。
相比之下,满清编撰《明史》的手段就高明多了。他们通过康雍乾三代将近百年时间的修修剪剪,用各种春秋笔法来丑化明朝,以此彰显自己的正统性。
朱元璋沉吟不语,朱标趁机继续说道:“父皇,如今北元已经是奄奄一息,跳不出花样来。大明已经是天下公认的正统。这编写《元史》的事完全可以慢慢来,急不得啊,要不然错误百出,只会让子孙笑话。”
“不急?”老朱又反问了一遍。
“真不急!”朱标很是肯定地说道。
老朱又看了马皇后一眼,后者也是很是肯定地点点头:“的确不急。”
“这事就缓缓吧!”老朱喃喃地说道,“本来想着《元史》早日定稿,也能更容易招降王保保。”
这两者之间还有关系?史书上可是没有记载啊!
那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是不是只要灭了王保保,这《元史》的编撰工作便可以细水长流了。
朱标的脑子里,各种念头飞快转动着。
老朱也是一个急性子,一日后便下达了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修《元史》的这些人给俺听着,俺知道你们这些读书人怀念前元,俺这次就好人做到底把你们通通流放大漠,这辈子就别回大明了!
如有异议,俺就把你们剥皮实草,两个选择你们看着办,钦此!”
传旨太监用尖锐的嗓子念完了老朱独具风格的圣旨。
宋濂跪在地上,战战兢兢地听太监念完圣旨后,只有一个念头:这流放大漠的,包括老朽吗?
老夫都六十岁了,这老胳膊老腿哪顶得住大漠里令人闻之色变的白毛风,过完这个冬天就得去见他们的长生天了。
朱标看出了宋濂的心思,将其扶起来轻声道:“老师无需担忧,这流放之人自然不包括老师。父皇给我另外传了口谕,让学生来配合老师一起重修《元史》。”
你来配合老夫重修《元史》?
当然这是场面话,毕竟明面上宋濂还是朱标的老师。
其真实含义是让宋濂配合朱标来修《元史》。
经历了这次事端,这决定权早已经不在宋濂手里了。
“臣遵旨!”宋濂无奈,只能令旨。
知道自己没事后,宋濂突然想起刚圣旨有些怪怪的地方,如今终于回过神:“殿下,草原并不是大明管辖的范围,这适合流放吗?”
朱标闻言,立即面色一凝,认真地说道:“老师,你又错了。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凡事日月所照之地,皆可流放!”
想反驳,可如今的宋濂已经没了底气。
“殿下说得甚是!”他十分违心地回道。
宋濂一直认为以老朱的性子,这次事件会血流成河,结果没想到老朱这次竟然一个人都没杀,通通选择了流放。
如此仁君,连他这个大儒都挑不出任何毛病。
毕竟古往今来,一个皇帝在你们已经冒犯他的情况下仅仅将你们流放,那真是凤毛麟角的存在了。
然而一旁的文人们已经是哀嚎声一片了。
这些读书人怀念蒙元是因为蒙元给了他们各种优待和特权,并不意味着他们愿意去漠北那苦寒之地。
“宋大人,帮小的在陛下面前美言下啊。”
“殿下,小的对大明忠心耿耿啊!”
朱标双目一瞪,气势十足地说道:“难道你们想剥皮实草不成?父皇已经说了两个选择你们选一个,君无戏言!”
一群文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顿时沉默不语。
比起剥皮实草,那还是去大漠吧。
朱标嘴角挂着一抹耐人寻味的笑容,“如今的草原天有二日,一个是王保保,蒙古名叫扩廓帖木儿,另一个是北元的国主。”
“你们去大漠可以择其中一主侍奉,才有机会一展平生所学啊。”
宋濂闻言眼皮不禁跳了跳,太子殿下此计好毒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