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异父异母的亲兄弟(求订阅)
徐达的中路军放缓了行军步伐,到了五月初的时候,朱标所率的太子军一卫人马终于赶上了大部队,与其汇合。
这期间,徐辉祖替代了蓝玉成为徐达中路军的先锋官,不断上前游击、偷袭,但从不恋战,稍作交手便第一时间返回。
徐辉祖采取的策略和蓝玉相反,反而和之前王保保的方式一直,佯败撤走。
此时,岐阳王李文忠的东路军自居庸关出发,气势汹涌、浩浩荡荡,准备攻入土剌河、阿鲁浑河一带,扫清此处的北元军队,以期望和徐达的中路军形成包抄之势。
另一边,宋国公冯胜,以及颖国公傅友德所率领的西路军一切顺利,由金兰出发攻打甘肃一带,成功清除了北元在这里的残留势力,可以随时越过大漠与徐达和李文忠在和林会师。
朱标带着方进、刘通、刘伯温等人,站在沙盘前推演着战况的走向。
因为此刻,无论是李文忠的东路军,还是冯胜的西路军,都已经和元军交手了数次,从形势上看的确是一片大好,对方节节败退。
朱标的目光无意间从刘通和方进身上一晃而过。
他们三人都是穿越者,但真正知道战争走向的只有他和方进。
刘通也不懂军事,拿不出好主意。
“方指挥,你推演下西路军和东路军的情况。”朱标有意问道。
方进可太了解“岭北之战”的走势了,但也故作沉吟一番,回道:“宋国公那边的压力会小点,臣觉得应该能一番风顺,但北元在那边布置的力量本就薄弱,不会有什么绝对性作用。”
“至于岐阳王那边,目前虽然连战连捷,但随着战线拉长,会越来越难打,人员损失也会越来越严重。”
朱标默默点头,和他记忆里的“岭北之战”没有太大出入。
但他在等,想观察历史是否会出现偏差。
“我们便先等几天,等西路军和东路军的斥候来报,看看方指挥的预测是否准确。”朱标淡淡说道,一点都不焦急的样子。
刘伯温开口道:“殿下,以我们中路军的实力打败他们不难,但就怕对方后续有援军,让我们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朱标笑道:“想必徐达大将军自有安排。孤的任务就是配合好中山王。”
如今没了蓝玉在一旁一直蛊惑冒然深入,徐达再一次恢复了稳健的性格。
他不厌其烦派徐辉祖去骚扰对方,就是不肯决战。
如果按照原时空的时间线,徐达的大军由于接连作战,将士疲惫,加上中了埋伏,被王保保大败。
但这一次,因为朱标的干预,这些事情都没发生。
两军还在互相观望。
这时候,李忠悄悄走到了朱标旁边,低语道:“殿下,北元太子那边给了回信。”
“哦?”朱标眉头一挑,“给孤看看。”
色目人这步棋不错,在获得了北元权贵的信任之后,他们就能够第一时间畅通无阻的两方之间传递书信,效率大为提高。
这个北元太子名为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和朱标一样,在元朝拥有极大实权的太子。
洪武元年明军北伐时,北元太子就和王保保反目了,降低了徐达收复大都的难度。
可以这么说,北元太子和王保保之间的矛盾,大过北元皇帝和王保保的矛盾。
王保保威胁不了北元君主的地位,但能威胁到北元太子。
因为朱标引起的蝴蝶效应,北元君主还继续活着导致北元太子无法继位,他和王保保的矛盾就无法化解。
“有趣,也是个有趣人。”朱标默不作声地将信封合上。
朱标是一个厚脸皮的人,在给北元太子写信的时候直接称呼其为“安答”,也就是蒙古语里的兄弟。
信里,他表达了对北元太子赞扬之情,国虽亡但壮志未灭,但又指出元朝灭亡实乃天命,北元太子有惊世之才,但终究无法力挽狂澜。
朱标又表示,虽然两者敌对,但在其心智将北元太子当做了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希望两方罢战议和,开关互市。
在他心里,北元是前朝,而大明是新朝,两者之间不是朝贡关系,而是可以成为平等的兄弟之邦。
朱标还强调,大明对于大漠的土地没有兴趣,但如今的北元也没南下的实力。
他还隐晦提到如今的北元皇帝年事已高,加上大漠苦寒,万一有不测风云,帝位的归属未必不会有新的悬念。
北元太子的回信,也称呼朱标为安答,但强调王保保是大元的肱骨之臣,广受拥戴,自己对其也非常信任,相信他对父皇的忠心。
“对父皇的忠心?”朱标乐了,这太子的话外之音很明显了。
一个能臣,甚至是权臣,对皇帝忠心,但不一定会对皇帝的儿子忠心,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了。
你爹是你爹,伱是你,两个人。
不过这位太子和其父皇相比,显然是沉不住气的。
北元君主顶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明军去攻打王保保权当没看到。
但北元太子的潜台词是我不相信王保保的忠心,如果可以的话,你就帮我除了他,我们那就真的是异父异母的好兄弟。
大家都是聪明人,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殿下,那些被您流放的儒生立功了!”李忠坏笑着小声道。
那几个人一直在给王保保吹耳边风,说元帝昏庸,你依然忠心耿耿,天地为之动容。
可元帝的身体一直不好,万一有什么三张两短,继位者可会视你为眼中大钉啊。
别说你不是黄金家族的人就当不了大汗,咱们汉人不是有句话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你看朱皇帝还不是乞丐出身嘛?
“这种流言蜚语早已经传到了北元太子身边,当然也是殿下您安排的色目人的功劳。”李忠继续得意地说着,“你说他听了后,心里会怎么想?”
忠诚不绝对,绝对不忠诚。
如果王保保将那几个儒生砍了,脑袋送到北元太子面前,或许能博得对方信任。
但王保保并没那么做,反而将对方奉为座上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