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飞剪船的蝴蝶效应(求订阅)
此刻,诚意伯刘基是一副欲哭无泪的心情。
太子殿下,你只说让老夫去当一把恶人,可没说过你要亲自出来收拾残局啊。
套路太深了。
老夫活了六十余岁,走了一条条各式各样的路,但最深的莫过于太子殿下的套路啊。
此子多智近妖!
这是刘伯温给朱标的评价。
朱标看着刘伯温走到自己跟前,一副扭扭捏捏,欲言又止的样子,便明知故问道:“诚意伯,何事愁眉苦脸?”
刘伯温无奈回道:“殿下,老臣听了殿下的吩咐,如今可是让那些同僚恨得咬牙切齿啊。”
言外之意,殿下您得补偿我啊!
“哈哈,孤明白!先生尽职尽责,也为朝廷立下了大功,孤自然会铭记在心。”
朱标说到此处,稍微压低了声音继续道:“先生,太子妃如今临盆在即,父皇、母后那边也认为是时候考虑太子嫔的人选了。”
即使以刘伯温的涵养,也是一时半会楞在了原地。
太子殿下说的话总是出乎他的意料。
“殿下的意思是?”刘伯温的语气有些颤抖,“难道太子嫔的人选不是从淮西人里寻找?”
“父皇不希望,想必以诚意伯的智慧应该能猜到吧?”
刘伯温略作沉吟,便道:“陛下想必不惜淮西派系一家独大吧。”
太子嫔的重要性仅此太子妃。
将来太子登基大位,太子妃为皇后,而太子嫔自然是皇贵妃,身份同样尊贵至极。
“孤听闻诚意伯的小女乃秀外慧中的才情女子,想必会是孤的良配!”朱标淡淡笑道,“这个太子嫔的位置就为令爱留着如何?”
刘伯温深吸一口气,回道:“老臣多谢太子厚爱。不过殿下容老衲大胆说一句……”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此事是殿下自己能够做主,还是要陛下决定。”
朱标回道:“自古以来子女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太子嫔的人选也不例外。不过诚意伯非淮西一系,父皇那边同意的可能性很大。”
“那希望如此吧。”刘伯温压制住略显激动的心情,小心回道。
若是女儿成了太子嫔,将来生个儿子就会是大明亲王。
即使自己将来不在世了,他们的刘家也将会是皇亲国戚,永享富贵。
“此事诚意伯知道就好,可千万别声张啊。”朱标压低了声音。
“哦,难道说……”刘伯温反应也极快,随即问道,“还有其他人选不成?”
“孤的人选是令爱,但其他人也会有举荐的资格。”朱标略作沉吟,“毕竟这个位置很多人盯着,据说底下的那帮文臣也挑中了一人。”
“谁?”
“太常寺卿吕本之女!”
“他?好算计啊,竟然还把老夫蒙在鼓里!”
刘伯温不愧是刘伯温,很快便想到了那些文官集团的主意。
吕本是前元降臣,本身的官职也没什么实权,对于那帮文官集团而言,他的女儿即使当了太子嫔,吕本也不可能马上凌驾于众人之上。
“看来老臣的确被排斥了。”刘伯温苦笑道。
“先生是孤的老师,又经常在朝会里和那些人针锋相对,被排斥也正常。”朱标抚掌而笑,“不过这不重要,将来你我结成亲家,他们也只能无可奈何。”
这也意味着刘伯温在将来的日子里只能继续无怨无悔地充当朱标的工具人,朱标让他朝谁开炮,他就必须对其发炮。
“老臣以后必定唯殿下马首是瞻。”刘伯温微微躬身,动容地说道。
朱标见此,嘴角挂着淡淡的笑容。
……
开海之后,南洋诸国的粮食通过海船源源不断地送往大明。
尤其在飞剪船的辅助下,粮食的海运时间大为缩短。
甚至从大明南方运往北方的粮食,也完全可以通过飞剪船进行。
蝴蝶效应开始了……
在原时空的永乐时期,朱棣因为要迁都北京,发动了四十多万民工疏通京杭大运河。
毕竟帝国的大部分权贵从应天府迁移到北京后,粮食就是一个大问题。
前元留下的京杭大运河有各种问题,所以朝廷必须下大力气整改,才能通过漕运将大量粮食从南方运往北方。
当然有人会问了,为什么海运这么便宜,还要用漕运?
这里面的学问就大了。
有人会说海运风险大,但这完全是口是心非。
海运基本是靠着大明沿岸的近海进行,能有什么风险?
若说风险,郑和下西洋或者那些走私去海外贸易的商船风险更大了。
其实真实原因是所谓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这是整个官僚系统的供养和运转问题。
首先,海运靠港较少,能通过海运捞到油水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
其次,便于管理、便于官员推卸责任,便于追缴小民责任。
不管什么时代,有利益的时候是自上而下分配,而有了损失都是自下而上承担。
在窄窄的一条河道上,从朝廷到漕运的官员,对于漕船和漕工的管理控制上,都可以达到极为精细的地步,不管运粮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可以推卸责任给“临时工”、给老天爷,
而且,运河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追究起来也特别方便,这满足了从朝廷到漕运高管,再到中下级管理者心理上完全的控制欲。
再者,漕运实施久了,人人都生活在体制里,运河沿岸无数人的生计依赖于漕运,比方贩夫小卒,比方纤夫船户,甚至卖唱卖笑的歌女等人,而且押运漕粮的中下层管理者也可以借机揩油,大家都一起来维护这个体制。
如果大明开展海运,这意味着整个漕运体制内及围绕着这个体制生活的人,都会失业或降低收入,这对朝廷来说也意味着社会的不稳定。
朝廷纵然知道漕运里猫腻甚多,但为了维护很多在漕运体制内官僚的利益,也不敢轻易裁撤漕运业务。
比如推翻大明朝的李自成,就是因为明末裁减“驿站”而失业进而造反的。
于是后来的满清也吸取了这个教训,继续维持漕运这个体制。
更进一步,当时运河修建技术有限,而且水灾频繁,关于漕运的各种协调问题,地方及漕运的官员又都可以借机捞油水,或者克扣朝廷的拨款,这又意味着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
所以就是为了官僚系统的利益,从明朝一直到清朝末年,朝廷一直在坚持低效而昂贵的漕运系统,坚决拒绝成本低廉而又高效的海运系统!
好在如今还是洪武初年,整个官僚集团并不冗沉臃肿,在老朱的威严下,那些官员也不敢对粮食进行漂没。
所以绝大部分的粮食可以通过海运完好无损的送到北方的边防军里手里。
有人说明朝灭亡是经济原因!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
其实到了晚明如天启、崇祯时期,整个官僚集团的腐败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比如粮食的运输,基本是出了京城后就被漂没了一半,等运到边境后,这一路上还能漂没多少可想而知。
庞大的官僚集团,就像一群无穷无尽的蛀虫不断吸食着大明帝国这个巨人的鲜血,等他们发现这个巨人已经无法再继续提供血液时,便一同将其轰然推到。
好在如今的大明,正处于旭日东升,朝气蓬勃之时。
因为海贸的繁荣,又因为如今大明的都城在应天而非北平,官僚集团也没想到从漕运里去吸血。
又因为方进设计的飞剪船速度极快,也使两地之间的运输时间缩短了不少,从而也围绕着飞剪船和海运形成了一个新的利益集团。
将来若是有人想重启漕运,就会遭到重重阻扰,历史正好相了一个反。
“飞剪船的提前面世,加快了海贸的繁荣,几乎杜绝了漕运重现的可能性,这倒是一个意外之喜。”朱标对于飞剪船带来的蝴蝶效应非常满意。
他想了想后,将方进唤了过来问道:“东莞伯,如今从海外进来的粮食源源不断,想必可以预防那些天灾了。毕竟最近几年,中原地区的各个省份时而有灾荒发生。”
“孤觉得在各地处建立粮仓,安置受灾的流民,然后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为最佳。”
“只是那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孤担心这些粮食会被那些贪官污吏给侵吞。”
说到此处,朱标的面孔上浮现出一丝怅然之色:“孤承认父皇定的俸禄的确是低了一些,但这不至于饿死,也不是那些地方官员可以贪污赈灾粮食的理由。”
“东莞伯伱说是不是!”
“殿下英明!”方进也附和道,“无论有任何理由,贪污赈灾粮食的都罪该万死!”
“这样吧,最近朝廷也无战事,孤就让你负责去巡视各地的主要粮仓,并派你信任之人负责各受灾之地的粮食发放,这个权力可不能给地方官。”朱标一脸认真地说道。
他显然是懂得分化之道的。
“臣领旨!”方进有些激动地说道。
他其实也非常担心那些灾民的受灾情况,对于古代的那些地方官,方进也深知这帮人有多不要脸。
这个时代没什么监督,那些地方官又大权独揽,才不会关心那些流民死活,趁机大捞一笔才是最有可能的。
“这一次,你去那些受灾的地方,孤准你先斩后奏之权。”朱标继续说道。
“殿下,你这么信任属下?”方进有些动容道。
当然,因为本太子了解你的底细啊。
其他人还真信不过。
“你一直跟着孤,也是东宫亲信,将来还是孤的妹夫,孤自然是信任你,莫要让孤失望啊。”朱标笑着说道。
“臣绝不会辜负殿下的信任!”方进也有些动容地说道。
“对了,这次出去带着陈珪吧,他将来也是孤要重用之人。”
“好,臣遵旨!”
方进暗叹朱标实在是有眼光,一眼就瞧中了将来的靖难勋贵。
“对了,老方。”朱标话锋一转,“看看这繁华的海运,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京杭大运河没必要再疏通了吧。”
方进立即反应过来,脸上一喜说道:“不需要了,要再修一遍京杭大运河不知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看看隋炀帝的前车之鉴,殿下想必应该心知肚明吧。”
“再说了,大明的都城在应天,不在北平,不在西安,更没选洛阳,修那运河干啥?”
朱标点头回道:“孤发现你设计的飞剪船还真好运,有了这种奇船,的确没必要再走漕运了。只是你身为东宫近臣,功劳再大,也不能再进一步封爵了,希望你明白。”
言外之意,只有等他当了皇帝后,才能给你再封侯。
方进也是心知肚明,笑道:“臣明白,东莞伯挺好的,臣没想其它的。”
果然,这飞剪船的效应开始显现的。
大明向海洋进军的步伐估计还能比原来预想得更快一些。
“殿下,飞剪船不仅可以用来运输货物和士兵,还可以用来传递情报啊!”方进有些兴奋地说道,“可以想象,将来海外之地向朝廷传播消息的速度,可能会远远快于大明各省之间的。”
的确,边远省份传递情报的速度是很慢的。
比如漠北,广西、海南等地,将情报传到位于应天府的朝廷,往往要好几个月。
“海路的确比陆路方便太多了。”朱标也是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大明在陆地上的扩张已经到了极限,想再进一步是千难万难了。相比之下,大明水师要去攻占某个岛屿,就没那么难了。”
“殿下,何止是岛屿啊。”方进纠正地说道,“不要以为海外只有岛屿,也有广茂的陆地。”
“也是,对了……”朱标从衣袖里拿出一封信件,笑道,“这是高丽国的线人传来的信件,有了飞剪船后,高丽国发生了什么事,孤这边几天以内就能知道。”
“那边有什么最新消息?”方进眉头一挑,也颇有兴致地问道。
朱标笑道:“高丽国的海防比孤想象的还要弱,如今已经采取了海禁。中山王的人登录高丽国的海岸,如入无人之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