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隔代亲,见僧使(求订阅)
马皇后黑着脸,怒斥道:“刚出生的小孩身子骨弱得很,你们两人毛手毛脚的万一出了问题怎么办?标儿你也真是的,当了爹的人考虑还这么不周全。”
朱标顿时无言以对。
母后还真是把这孙子当宝了,摸不得、碰不得。
想想也是,历史上记载马皇后和皇长孙朱雄英的去世时间非常接近。
“母后,弟弟们不抱雄英,就安静地看一眼就行。”朱标只好温言说道。
朱棣和朱棡也立刻附和道:“是啊,母后。俺就瞅一瞅,看看大侄子长什么样子。”
马皇后熬不过皇子们的死缠烂打,终于有所妥协:“你们只许远远地看,不许抱,要不然……哼哼”
她还是很小心地紧紧抱着朱雄英,并将其露出了一个小脸蛋。
“呦,模样可真俊啊!”朱棣激动地嚷嚷道,“俺将来生的儿子一定要和这大侄子一样俊。”
“老四可别吹牛了,咱的大孙子是最俊的。”马皇后立即驳斥道,“连标儿也比不过。”
朱标几人不禁苦笑,母后这也太偏心了。
这时候,一阵爽朗有力的笑声远远传来。
在东宫里,敢如此“放肆”的人也只有老朱了。
可别人怕朱元璋,马皇后却不怕。
“重八,伱鬼叫什么,吓到你孙儿了怎么办?稳重点啊!”马皇后抱着婴儿,一脸气愤地怒斥着。
朱元璋看到夫人发火,顿时收起了刚刚的那股气势,连忙陪笑道:“夫人莫恼,咱怎么舍得吓到宝贝孙儿呢!”
两人也不管朱标等三人在场,便坐在一起唠叨着,时而还逗弄着婴儿,笑得是合不拢嘴。
一向严肃的老朱,竟然对着婴儿做起了鬼脸,惹得朱雄英咯咯直笑。
一旁的马皇后,还推波助澜地嚷嚷着:“重八继续,再想几个动作起来,你看咱雄英笑得多开心啊。”
朱标无奈,感觉这三人才是一家似的,只好带着三弟和四弟纷纷告别。
只是朱标在临走之前,又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老朱和马皇后,在没任何人发觉的情况下,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父皇还说将来要亲自指导孙儿,可这幅溺爱的样子,哪有可能教出一个英明的皇孙来。
即使是如此开国雄主,依然无法避免祖辈对孙辈的无比溺爱,隔代亲是人类情感里的本能,无法避免。
人类对于子女的严格要求,往往在对待孙辈时,却是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即使是老朱和马皇后也没例外。
朱标突然明白,为何朱元璋明知朱允炆能力不行,还是坚持要将皇位传给这个孙子。
毕竟以老朱的政治能力和眼光,加上已经做了二十余年的皇帝,朱允炆能不能坐稳这个帝位他不可能看不出来。
朝堂上下的那些文臣,都是帝国最为精明的一群人精,若是皇帝能力不足,是很容易被这群老狐狸蒙蔽的。
朱元璋这种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皇帝,自然清楚这帮人心里是更希望让朱棣还是朱允炆当皇帝。
老朱的性格,可不喜欢让那些当官的过舒服日子。
他喜欢将那些官员当牛马使唤,使出浑身劲头给他们朱家干活。
老朱也必然知道,朱棣能做到这一点,而朱允炆不行。
但即使如此,他出于对孙子的溺爱,依然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
老朱绝对有把握通过数年的言传身教,应该能将朱允炆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皇帝。
朱允炆担任皇太孙有七年时间,其实这已经不算短了,足够朱元璋悉心培养了。
不过最后的结果证明,这七年时光朱元璋对于朱允炆的培养是极为失败的。
想想朱元璋的儿子们,个个都是能独挡一面的人物,即使是顽劣不堪的秦王朱樉也是如此。
可朱允炆为何如此废物?
是当爷爷的朱元璋在培养孙子时,和当年培养儿子时采取了完全不同的两种标准。
溺爱多于严厉!
朱允炆身上的许多问题,朱元璋即使能看出来,也不忍心严厉斥责。
如果是儿子,老朱多半拳脚相加了,但面对孙子顶多温言温语地斥责几句。
不同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儿子和孙子也自然是截然不同的。
再想想朱元璋对待朱高炽也是非常溺爱,这让朱棣即使再喜欢二儿子,也不敢废了长子的世子之位。
朱元璋对待朱允炆尚且如此,在面对着集万千宠爱于一生的皇长孙朱雄英,只会有过之而不及。
朱标的脑子里已经有了一副画面。
自己将来若是想要狠狠去教训儿子,老朱多半会抓着扫帚凶巴巴看着自己:臭小子,你动一下我孙子试试?
这画面太美,朱标已经不忍再继续模拟下去了。
朱雄英必然会是帝国的第三代继承人,真不能让父皇和母后给宠坏了。
可这个问题,如今暂时是无解的。
朱标摇摇头,挥退了朱棣和朱棡,独自返回了文华殿。
……
又过了三日,朱标觉得时候差不多了,便让人将释迦坚赞的使者请过来,此人不同于镇西武靖王那个早已名存实亡的家伙,他才是现在吐蕃大部分地方的实际的掌权者,也是藏传佛教如今的领袖。
在此之前,朱标特意查了一些资料。
原来在之前出生的前一年,前任领袖绛曲坚赞利用内讧之机,发兵包围萨迦寺,成功夺权。
绛曲坚赞兼并了西藏大部分地区,萨迦地方政权崩溃,随后,绛曲坚赞派出使者到大都向元顺帝请封,元顺帝封绛曲坚赞为大司徒,令其子孙世袭。
如今这位释迦坚赞就是绛曲坚赞的侄子,他们来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了重新得到中央王朝的册封,用于巩固政权,毕竟朱标已经听说去年后藏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叛乱,虽然被释迦坚赞平定了,但叛乱的种子已经埋下去了。
吐蕃社会矛盾尖锐,宗教势力各自为政,哪怕是释迦坚赞也已经掌握不稳权利了,所以才会希望得到的册封,以名正言顺的去插手其他教派的事务。
不过朱标觉得这释迦坚赞的眼色颇为普通,甚至毫无远见。
吐蕃地区的确是一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大明朝廷虽然现在无意去掌管西藏,但也不会坐视此地出现一个强大而统一的政权。
历史上的那吐蕃国,可是赫赫有名的地区性强国,能征善战,也给中原王朝带去过巨大威胁。
所以他们内部若是统一了,那大明就要在西南部署大量兵力以防不测,期间耗费的物资光是想想就差点让朱标流下心痛的泪水了。
因此朱标不仅不会帮助帕竹政权建立优势,反而会分化他们,刺激他们的内部矛盾。
当然最终目的,用华夏的文明之光去瓦解对方的农奴制。
就在朱标想着的时候,一个身穿紫红的袍子,上身穿一件背心,外罩袈裟,左耳戴金子耳坠的喇嘛走了进来,先是双手合十躬身,然后又大礼参拜了下去。
朱标坐在上位座椅上伸手虚扶了一下说道:“使者免礼请起身吧。”
那喇嘛起身后就对朱标说道:“大明皇太子殿下,我奉着大贡玛(主上)之命前来朝贺,希望能得到大明皇帝的册封。”
这使者还是精通汉话的,看着也颇有道行。
朱标问道:“不知你主释迦坚赞想要得到什么册封?”
那喇嘛笑了笑双手合十虔诚的说道:“大贡玛乃是大司徒·绛曲坚赞法王的继承人,理应继承大司徒和金刚大乘法王的名号。”
朱标沉吟了一会儿,微微摇头道:“那是前元的册封,与我大明无关。”
那喇嘛干脆从怀中掏出一枚印章放在地上说道:“前元的册封早已不被我主承认,还请殿下奏明大明皇帝陛下。”
朱标一听,眉毛一挑,这秃驴的意思就是你还不够资格,应该让你家大人过来谈。
老朱?这家伙最近光顾着逗孙子了,哪会管这些事。
若是辽东或者云南的事务,他老人家可能还有会有点兴趣。
吐蕃地区,能种地的地方都没多少,老朱还真是兴趣乏乏。
朱标也不生气,淡淡一笑,这么多年了,还从未有人这么小觑过他。
不过这也是好事,太子可以任性胡闹,但是皇帝可不行,压制帕竹政权是势在必行,不过不能在明面上,毕竟人家还没彻底归顺大明。
但如今,这个喇嘛倒是给了朱标发飙的机会。
朱标沉着脸突然站起身子,怒道:“狂妄,汝敢小觑本宫,就是你主释迦坚赞也没那个资格!”
大明的皇太子,不仅是大明第二尊贵之人,放在整个世界上同样也是如此。
那喇嘛心中也是开始骂娘了,果然是乳臭未干。
大明竟然将这么重要的的事情交给小孩子,往后大明估计也是二世而亡的命。
他到了大明也打听过这位皇太子,其传说颇多,比如十余岁就领兵深入草原大败北元精锐,斩杀名帅王保保于马下。
这种事他听后就觉得是假的,哪怕是他们也没有这个本事,何况区区俗人。
一定是那些将领为了拍朱家父子马屁,不得已将自己的功劳让给了对方。
如此一来,大明皇帝便可以理直气壮为自己儿子造势,他本以为能得如此宠爱的太子应该也是极为聪慧的,可如今一见分明是个骄纵的小孩子,真是可笑,只是如今奈何有求于人。
那喇嘛痛快的跪拜了下去说道:“请皇太子殿下息怒,我主释迦坚赞极为崇敬大明,小僧入境后也多听闻殿下事迹,岂敢有不敬之念。”
朱标可不会买账,冷声说道:“你还不够资格,让前元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亲自来见孤,孤才觉得有诚意。”
话音刚落,他根本不给这使者回话的机会,直接大手一挥。
侍卫们直接上前把他拉了下去,那喇嘛还在不断出声辩解,朱标自然是懒得理会,准备等见完哪位摄帝师后再说。
旁边的礼部官员见状后,也是一脸无奈,又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前问道:“之后该如何处理,请殿下示意。”
朱标则是慢悠悠地坐回了椅子,脸上恢复了风轻云淡的神态,说道:“不用苛待,但也不要让他听到太多,再把礼部关于前元帝师的文案给本宫拿来。”
礼部官员们一听就安心了,至于为什么他们也不用知道,安心听命做事就是了,区区吐蕃蛮夷之地罢了。
不一会儿文献档案就送来了,元朝历代皇帝自忽必烈后崇奉吐蕃密宗佛教。
为了巩固统治,元世祖曾把吐蕃十三万户指给册封的帝师作为为供养地,使之成为吐蕃地区的最高统治者,那时候,元朝皇帝的诏令和帝师的法旨并行。
自此帝师在元廷地位极高,帝后妃主都接受灌顶,帝师来去京师,百官隆重迎送,生时受大量布施、赠赏,死后赙金可达上千两黄金、上万两银和上万匹缯帛,帝师的子弟和门徒很多人被封为国师、司空、司徒、国公。
不过如今赶来的喃加巴藏卜只是摄帝师,那是因为元朝已经灭了,如今的北元代表不了正统,而大明已经是众望所归。
在没被大明皇帝册封之前,喃加巴藏卜就无法对外自称为帝师。
当然主要是因为实力不够,怕惹怒大明,加上吐蕃当地各种宗教势力盘踞错节。
朱标也大致明白了吐蕃地区如今动乱的政局,也就是说现今的主要政治领导是释迦坚赞,主要宗教领袖是喃加巴藏卜,名义上的统治者则是忽必烈的那位七世孙镇西武靖王。
嗯……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了。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多如牛毛的小势力是摆不上台面的。
“必须得把握尺度,绝不能让给任意一家做大了,否则对大明将来直辖吐蕃地区不利!”朱标心中想着。
他想着是利用镇西武靖王用汉化改革手段去对付喃加巴藏卜和释迦坚赞,使他们之间势同水火,不断内耗。
但朱标确定,一定那些藏民感受到了华夏的文明之光,必然会心生向往,将来大明再介入此地的局势,那就是势如破竹,不可阻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