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推广宝钞的棋子(求订阅)
世人常说,张居正变法为大明续命了五十年。
其实朱标一直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的。
换一个角度分析,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张居正变法五十年后,大明就灭亡了。
再假设一下,如果张居张居正没有变法的话,大明难道就会立即就灭亡不成?
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像明帝国这种巨大的体量,哪有可能一下子就崩溃的,苟延残喘个几十年是再正常不过了。
想想崇祯年间,内忧外患,国家都乱成什么样子,竟然还能再坚挺十多年。
所以说张居正为大明续命五十年这个说法,其实是言过其实。
“刘大人说得很有道理。”朱标点点头道,“若是用宝钞来发士兵的军饷,这吃空饷的机会就多了。”
虽说用粮食发军饷也会存在吃空饷的情况,可军官们贪污粮食的话,存在携带不方便的问题,还得专门找一个仓库用于存放粮食。
如此明目张胆,其实是很容易被发现的。
若是军饷都换成宝钞或者银两,这些军官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
“所以臣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士兵的军饷还是要用粮食来发放,尤其是陛下制定的《开中法》,盐商直接将粮食送到边境,这可比直接拿银子去采购粮食便捷多了。”
“还有就是……”
刘通说到此处,话语戛然而止。
朱标会意后笑道:“这中间的环节越少,有些人捞油水的机会也就越少,刘大人是这个意思吧。”
“殿下,英明!”刘通立即附和道。
朱标也采纳了这个建议,用粮食发军饷。
不过大明宝钞的发行,也已经迫在眉睫,他也是非常期待宝钞发行后的效果。
……
一月之后,大明各地的市舶司正式对海外诸国宣布,所用前来大明贸易的外商必须先用银两购置宝钞,才能采购大明的商品。
大明同样支持这些海外诸国之间,也采用宝钞来交易货物。
朝廷规定,宝钞是以元为单位,一元宝钞等同于一百文铜钱,十元宝钞等同于一两银子。
这就给人一种宝钞非常珍贵的感觉。
首先,朝廷暂时没在民间印发宝钞,而是统一用于外贸,以国家信用为担保,使其成为海外诸国采购大明货物的唯一货币。
接下来,便是满朝的文武勋贵了。
以太子朱标带头,在互相交易时,也逐渐用宝钞来替代银子。
若是文武勋贵们觉得这宝钞拿在手里所带来的安全感,远远无法同银子比较的话,可以拿这些宝钞和那些海外诸国的商人兑换成银子。
毕竟外商要来大明采购货物必须要用宝钞。
久而久之,大明内部的这些权贵对于宝钞也会逐渐信用,然后再计划慢慢向民间推广。
出于大明的强势,前来贸易的那些海外诸国的商人,即使心中不情不愿,也只能遵守这个规矩。
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将大明的商品满载地装入商船上,是用银子购买还是用宝钞购买是没区别的。
于是很快,宝钞便在海外诸国流行起来。
当然这也有宝钞本身制作精良,显得高端大气的原因。
朱标身为太子,更是以身作则,公开表示别人可以直接用宝钞来购置自己私人商船的货物,方进等人也识趣很快就跟进。
当然,朱标也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规矩,来限制宝钞的泛滥发行。
他在和方进、刘通,甚至姚广孝等人讨论,在心中设立一个期限。
未来十年之内,可以允许宝钞的价值有略微浮动,但和银子之间的兑换比例还是应该保持一两银子在十一元宝钞之内。
纸币的贬值是必然的,即使放在后世也无法避免。
朱标的目标是在未来十年之内将宝钞的贬值速度控制在百分之十以内便行。
如此一来,大明宝钞无论在境内还是在海外,其信用体系便能逐步建立。
身为前世厅级高官,刘通设置了一个极为精妙的环节。
也就是大明所有发行的宝钞,只能由海外商人用银子等价购买,等这些人再用宝钞购买大明的商品时,这些宝钞流回朝廷手里好,才能允许其流入大明内部,包括帝国的权贵们和普通的百姓。
这也意味着大明会发行多少宝钞,取决于海外的商人们会花多少银子来购置大明宝钞。
下一步,在大明和诸侯国之间的贸易,也会采用宝钞进行。
这时候,却有一个意外之客上门了。
位于九州岛上的犹太人已经占据了一隅之地,建立了自己的居民区。
在大明水师的保驾护航,已经朝廷提供的精锐兵器后,这些犹太人的确能征善战,颇具气势。
那以赛亚刚建国后,就马不停蹄地派了使者前往大明。
他除了向朱标献上一些珍贵的物品以示感谢,还希望得到大明的进一步支持。
如今的以色列国,比其前世四面树敌的环境可是好了太多。
他们真正的敌人只有倭人,甚至确切地说仅仅只是位于九州岛萨摩藩地区的岛津氏。
其他地区的大名才不关心在岛津氏的地盘上发生了什么,甚至那些人幸灾乐祸也说不定。
“大明诸侯国以色列使者参见大明太子殿下。”
眼前的色目人使者倒是说得一口流利汉话,十分恭敬地行礼道。
以目前看来,这以色列国是以大明诸侯国的身份为荣的。
朱标笑道:“孤也时常挂念以色列王,听闻你们一族已经在九州岛站稳了脚跟,孤甚是欣慰,之前对你们的援助并未打水漂。”
他如此说也是在暗示对方,你们的以色列国有今天离不开大明的支持。
“大明对我们一族有再造之恩,以色列国上下必然会感恩戴德,没齿难忘。”那色目人使者动容地说道。
朱标点点头,扭头望向自己的贴身太监李忠:“伱快去把东莞伯喊来,让他一起来见见这位使者先生。”
让以色列在九州岛地区建国,也有方进在其中出谋划策。
今天的见面,朱标觉得让其也来参与,自己会省心不少。
色目人使者坐在下侧,而朱标则示意对方先喝一会儿茶水等一个,他自己则单手拖着下巴,陷入沉思。
就在刚刚,那色目人使者给了朱标一个采购清单,满满地罗列了一大堆。
朱标也感慨这些犹太人的大手笔,他们的祖上通过经商到底赚了多少钱。
还有一点令他非常满意。
以色列国在采购大明的货物时,主动将银子兑换成了大明宝钞,这兑换的数量应该是海外诸国之最了。
当然,这有他们身先士卒,想在海外诸国里做一个师范,讨好大明的意思,同样也有可能是由于这些极具经商天赋的犹太人发行了纸币的巨大前景,故而做了一次投资。
这帮人的金融手段的确有几手,若是大明向世界推广宝钞的话,能否让这些犹太人成为自己手中的棋子?
漂亮国做得,我大明为什么做不得呢?
这时候,方进到了。
他首先对着朱标行了一礼,又对那色目人使者点点头。
东莞伯的名头在以色列也是如雷贯耳,那色目使者也立即报以回礼。
“东莞伯,你来得正好!”
“如你所料,这些犹太人在九州岛上建立了据点,虽说如今还不过一个城镇大小,但总归有一个国家的样子了。”
方进闻言,就明白了太子殿下想要自己来应付那犹太人的使者。
朱标又得意地道:“这次以色列国用大量银子兑换了大明宝钞,这就太对了!你想想,若是所有海外的诸国都像以色列国这么听话就好了。”
他只是点到为止,但方进瞬间领会了朱标的意思。
太子殿下这是想借以色列之手,来将大明宝钞推广出去啊。
好计谋啊,英雄所见略同!
方进也深知,这帮犹太人是搞金融的一把好手。
大明实力足够强大,只要手里握紧枪杆子,这些犹太人自然会成为他们手中最为尖锐的利器。
别看这帮犹太人在大明的权贵面前会卖萌装可怜,当他们面对弱小的异族时,那是绝对是下得了死手的狠角色,就不会像大明那帮读书人那样优柔寡断,心慈手软。
何况自己在金融方面的知识储备本就有限,如果这些犹太人愿意打下手来完善宝钞的不足之处,那简直是如虎添翼,可以使宝钞更快的在整个世界流行起来。
“使者大人,大明正在推行宝钞,你想必也看了宝钞的做工是非常精美的。普天之下,也唯有大明的工艺技术才能制作出如此华美大气的宝钞。”
“本伯认为这些宝钞的价值比起那些白花花的银子,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何况都到了这个地步,那色目人使者除了去附和方进的话,又能说什么呢?
“小臣也觉得大明宝钞做工精良,是天下间最神奇的东西。实不相瞒,我们那里一些善于经商的族人,在看到大明宝钞问世后,也觉得在将来纸币取代金银之物来交易货物,是大势所趋。”
“哦,你的那些族人有眼光啊!”方进眉毛一挑,流露出一丝异色,同时抚掌而笑。
这些犹太人果然不简单。
金融、商业,几乎已经融入到了他们的血液里。
“这样吧,大明这边一直想在海外推广宝钞,你们以色列国作为大明之诸侯国,是应该鼎力支持啊。”
“一定,那是一定的!”
那色目人使者马上回道。
“哈哈,很好!”朱标也笑了笑,“使者,孤前不久已经在草原上招募了不少蒙古勇士,这些人对付那些矮小的倭人,想必都能做到以一敌三。”
“你们以色列国有了这些蒙古人辅助,将来对付那些倭人想必是手到擒来!”
那色目人大使闻言大喜,立即下跪道:“小臣谢过太子殿下。”
“起来吧。”朱标虚空扶了扶手,缓缓而道,“以色列国为大明之诸侯国,大明对你们也必将和北海国,卫国一视同仁。”
建立北海国和卫国的,那可都是大明的开国勋贵啊。
如果大明太子真能做到一视同仁,那色目使者觉得以色列国甚至有机会占了整个九州岛。
这九州岛可比卫国所占据的台湾岛大多了!
那色目使者的亲戚里,也有人曾经远赴位于天方地区的耶路撒冷。
从环境上对比,九州岛可比四处都是沙漠的耶路撒冷好上太多了,温度也适宜,除了偶尔会发生一些地震外。
根据记载,他们犹太人的祖上在耶路撒冷所生活的地区,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片位置,远远小于九州岛的面积,而且周边都是凶残野蛮的天方人。
据听闻,在天方地区的北方,有更凶残的奥斯曼人正在飞速扩张。
大明虽强,但在万里之外也难击败那些天方人和奥斯曼人。
何况人家大明凭什么为了你们犹太人远征天方地区?
这色目使者也觉得,让他们这些“善良”“热爱和平”的犹太人前往如今的天方地区,等于羊入虎口啊。
还不如在九州岛地区稳定发展,好好经营当下的以色列国,并依附在大明身侧,成为一个足够强大的地区性强国。
“使者,你们犹太人在九州岛建国后,想必遍布于世界各地的族人们也会不断迁移过来吧。”方进笑呵呵地问道。
这东莞伯为什么这么了解我们犹太人,他是专门研究过我们资料吗?
色目人使者闻言,心中不由想到,同时背部闪过一抹凉意。
让这种狠人盯上,可不是一件好事。
“东莞伯大人料事如神,最近一段时间,世界各地的确有不少犹太人陆陆续续迁移过来。”
“实不相瞒,我们这个族群遍布在世界各地,但心中始终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建国。”
“当然,我的那些族人知道以色列国为大明诸侯国后,心中都高兴异常,倍感荣幸啊。他们和小臣一样,都对大明的援助感恩戴德。”
这最后一句话自然是这位使者自己添油加醋临时编的,为了讨好眼前的朱标和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