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宴请刘家,太子的心思(求订阅)
朱标摸了摸九弟朱杞的脑袋,笑道:“你才多大啊,考虑这事还早。还有一点……就是你将来的封国和你四哥相连,也不能天天见面吧。”
他说着话,瞥了一眼陈妃娘娘,继续道:“何况伱和四弟兄弟情再深,也不能保证你以后的孩子和四弟将来的孩子也能和睦相处啊,要是有一天你们的后代兵戎相见又该如何是好。”
这是在暗喻原时空朱允炆和朱棣的叔侄之争吗?
朱杞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而朱棣也是挠了挠脑,愣愣地品着朱标的话。
“大哥说的有道理!”
“不过大哥放心,俺决定不会允许自己儿子将来去欺负九弟的孩子!”
这小子信誓旦旦地说着。
此时的朱棣还是有些天真和单纯,跟后来被姚广孝悉心调教的永乐大帝完全不同。
这还是一块有待雕刻的璞玉。
权力,要让朱棣这小子品味到权力的美妙滋味。
常言道:权力是一个男人最为美妙的春药,一旦拥有就会令人欲罢不能。
朱标轻咳嗦了一声,道:“对了四弟,前几日卫国公和为兄聊起了封国之事。孤和东莞伯、神医伯等人在台湾岛上购置了大量的土地用来种植甘蔗。”
“甘蔗?”朱棣疑惑地问道。
“东莞伯是个人才,他竟然发现了从甘蔗里提取白糖的方法!”朱标笑呵呵地说道,“白糖,在我们大明可是稀有物啊,异常珍贵。”
“四弟,要不要也去台湾岛购置一些土地,这可是无本万利的买卖啊。”
朱棣有些恍惚地说道:“大哥,这么大一个岛,土地都是卫国公家的?”
“当然,那里是卫国公的封国,土地自然都是他们邓家的。”朱标缓缓解释着,“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即使是我们这些宗室子弟也得花钱向卫国公购买土地。”
“这么大的一个岛,这是多少土地啊。”朱棣有些羡慕地说道。
就是要让你羡慕,让你眼黑。
“这土地毕竟也是卫国公带着手下打下来的,台湾岛上的那些土着都是很凶残的。”
“凶残个屁!”朱棣满是不屑地撇了撇嘴,“不过是一群土鸡瓦狗之辈,让俺去几天之内就能把他们全灭了!”
“废话这么多,为兄问你要不要购置也一些台湾岛的土地?”朱标又问了一遍,“你如果不要的话,我就去问问其他几个弟弟的意思了。”
“要要要!”朱棣激动地喊着。
突然他似乎想起了什么,匆匆忙忙地跑入房间里,拿了一件东西出来,赫然便是方进所绘制的寰宇图。
“大哥,这是卫国公的封国!这是俺的封国!”
朱棣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封国大小竟然是台湾岛的几十倍。
那是不是意味着这片广茂的土地都是他一个人的?
“大哥,将来臣弟俺在这里建了藩国之后,那么多土地就是俺的?”朱棣有些动容地问道。
朱标点点头,道:“当然,只要是你打下来的自然都是你的,难道还能是别人不成?”
“如果俺缺钱了也能卖给其他人?”
“是啊,卖给了他人后,你身为一国之主自然是可以有权收取他人的税款。这是外封藩王的独有权力,如果那些藩王留在大明境内的话,自然会处处受限制!”
朱标是很“诚实”地说道。
他是在向朱棣阐述大明亲王留在大明境内和去海外,这天差地别的待遇。
朱标是在一步一步诱导着朱棣要义无反顾地冲向海外的世界,即使是朱元璋亲自来拉都拉不住。
“大哥,俺懂了!”朱棣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以前的他是年少无知,而如今的他已经成长了,也会暗暗权衡利弊,做出合适的选择。
一旁的朱杞,装出一副天真无邪的样子,但显然也能看出太子在言语之间蛊惑着对方。
那他自己呢?是否也要在成年之后,被外封海外。
朱杞心中没底。
他赫然发现自己即使是穿越者,有着超越这个时代几百年的眼光,也无法抵抗太子朱标的一道令旨。
秦淮河畔,扬州瘦马多好啊!
本王真不想去鸟不拉屎的海外!
老子这穿越,穿越了个寂寞!
朱杞在心中呐喊着。
……
这段日子里,朝廷上下的文臣们旁敲侧击总是在试探朱元璋的口风。
意思很简单,这皇长孙也快周岁了,为巩固朱明江山,是不是该为太子考虑侧妃的事宜。
太子妃,正常情况将来会是皇后。
太子侧妃,也就是太子嫔将来会是皇贵妃,身份同样尊贵。
在古时候,即使是皇家的小孩子想要将其养大成人也不容易。
所以万一这皇长孙出什么差错,这太子嫔的孩子将来也是能够继承大统的。
毕竟无论如何,一定要保证大明在三代之内无忧。
可奇怪的时,一向对国本传承十分重视的朱元璋,对于那些文臣们的旁敲侧击,一直沉默不发,甚至连对方推荐的人选,也不置可否。
没有答应,也没有回绝。
当大伙儿以为朱元璋还在考察时,突然一道圣旨下来,打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
朱元璋宣布,册封刘伯温之女刘清瑶为太子侧妃。
这个决定,如同炸开了锅一般,在整个朝堂上引起了不少轰动。
“这怎么行?刘基已经是开国勋贵了!”
“太子妃是开平王之女,太子嫔又是诚意伯之女!怎么天下间的好处,都让那些勋贵给占了!”
“不公,这实在是太不公了!”
“伯温先生名义上是文臣,可毕竟已经有了一个世袭罔替的爵位,早已经跳出了文臣的范围啊!”
毕竟朱元璋规定过,无军功不得封爵。
所以在大明立国之后,文臣们是几乎不可能再封爵了,除非你有能力把这天下重新打一遍。
然而,即使大伙心里都不满老朱的选择,却没人敢流露出不满。
他们这些老狐狸多半也知道,这个决定多半是朱元璋和朱标共同商量的结果。
太子殿下可是刚刚将凤阳官府清洗了一遍,又在朝堂之上怒斥他们这些朝廷命官,余威尚存,没人愿意当这个出头鸟。
所以在朱元璋颁布圣旨后的几天,朝廷上下依然是风平浪静,看不到任何反对的声音。
很快,这婚约日期也定了下来,放在洪武八年举行。
这段日子里,众人看着刘伯温的目光几乎是冒火的。
如今,海贸繁荣,同样海盗也十分猖獗。
大明的船只出海贸易,若是护卫实力不够强大,海船也不够船舰利炮,经常会受到打劫。
文臣们是不断提出让大明水师保驾护航的建议,可每一次都是刘伯温第一时间跳出来,说“帝国水师岂能为私人贸易护航,简直是本末倒置!”
气得大伙儿直咬牙。
至于老奸巨猾的朱元璋,自然也是淡淡一句:一切按诚意伯的意思来。
大家都知道这两个家伙是在唱双簧,可没人敢去点破,只能将怨气撒在刘伯温身上。
如今,朱元璋将刘伯温之女刘清瑶册封为太子嫔,在许多人眼里,是刘伯温帮朱家父子办事的一种回报。
可惜,吃亏的总是我们。
此刻,在东宫里,朱标心情大好,宴请了刘伯温和他的几个儿子。
至于那位未来的太子侧妃刘清瑶,小姑娘害羞,待在家里没有出门。
武将之女和文臣之女的作风果然有所不同,在朱标眼里也算是各有千秋。
刘伯温如今有两个儿子,分别为长子刘琏和次子刘璟。
在原时空,长子刘琏在洪武十年,因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次子刘璟忠于朱允炆,因对朱棣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最终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在朱标和刘伯温结为姻亲之后,这两人也将成为最为铁杆的太子党。
这一顿晚宴,大家都吃得很开心。
朱标笑道:“父皇的圣旨已经下来,至此之后,伯温先生不仅是孤的老师,还是孤的岳父了,大家都是一家人了。”
刘伯温也是无奈。
自己本想明哲保身,却不得不上了朱标的这艘大船,也将自己置身于无数人的对立面里。
“这是小女之福,老臣倍感荣幸!”刘伯温拱手而道。
朱标轻叹一声,又道:“如今大明的天下虽已经太平,但依然有隐患,无论是内还是外。”
刘琏不解道:“殿下,北元已经臣服,辽东那边的前元势力不足为患,收复云南之地也是水到渠成,危从何来。”
刘璟也附和着自己大哥:“即使从海上分析,唯一能对大明造成威胁的事倭国的流浪武士,但通过殿下过人的手段,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倭国死死封锁。”
其实他心中觉得太子对于倭国太过重视,为其甚至建立了一条封锁链。
刘璟觉得朱标有些小题大做。
但他也佩服朱标的手段,为了建立这条封锁链,朝廷的确花费了不少财力。
可在这条封锁链建立后,就可以任其自由发展,朝廷就不用再花费太多精力了。
以刘璟如今的眼光分析,倭人除了窝在岛上内斗之外,几乎已经没了其他出路了。
朱标淡淡而道:“那些诸侯国,无论是卫国,北海国,亦或者是以色列,朝廷该给的援助还是得给。孤一直以为,倭人之危害,不亚于北元。”
他说话时,看着刘伯温。
“殿下,老臣觉得殿下并不希望完成杜绝那些倭寇!”刘伯温突然如此说道。
“哦,伯温先生何处此言?”朱标笑道。
“臣认为,殿下只是希望那些倭寇止步于大明漫长的海岸线,无法对沿海的居民构成威胁,但殿下同样想要那些倭人继续游弋在海洋上,来打劫大明的商船!”刘伯温的话有些石破天惊。
这个老狐狸仗着自己是太子准岳丈的身份后,说话的胆子也大了一些。
刘伯温的两个儿子,皆震惊的看着自己老爹,不明白对方为何出此言。
“哦,诚意伯何以见得?”朱标也不急,问道。
刘伯温又道:“殿下的这些布置,主要目的是为了阻止将来倭国整体向外扩张领土,但阻止不了那些倭人出海。”
“同样倭人出海后,想要在海上四处荡漾没什么影响,但想要找到立足点,侵袭城镇却很难。”
顿了顿,刘伯温又继续说道:“当然这只是老臣的大胆猜测,殿下勿恼。”
“哈哈!诚意伯不愧是诚意伯!”朱标爽朗一笑。
刘伯温虽然没像后世传的那么邪乎,可以预知未来五百年发生了什么,但此人的智慧和眼光或许比不过那些穿越者,但在当世的确是一绝。
“孤不希望那些倭人当倭寇,但那些倭人当海盗,孤不反对!”朱标坦诚地说道。
“殿下,这是为何?”刘伯温的两个儿子也是异口同声地问道,脸上满是不解。
朱标却笑眯眯地看着刘伯温,继续道:“伯温先生,有何高见?”
刘伯温想了想,又继续说道:“殿下想借倭人之手,让那些出海的商船风险成倍增加?”
“高利润,代表着高风险!”
“若是海陆上没有什么风险,这钱也太好赚了吧。”
朱标淡淡说道。
毕竟大明的货物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取代的,是海外无数人心驰神往的奢侈品。
刘伯温有些不解,难道就为了给那些人挣钱增加难度不成?
“以殿下的谋略,肯定不止这个原因吧。”这老狐狸还知道顺势拍一个马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朱标淡淡而道,“倭人打扮的区区海盗,实力自然远不是大明水师的对手,杀鸡焉用牛刀!”
“民间海贸,包括那些朝廷大臣,自己组建护卫,让那些护卫和倭人海盗去作战。”
“孤想看看,光靠着我们大明自发组织的民间武装力量,能否剿灭那些海盗。”
“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就别想着挣钱了。”
朱标心里清楚,他们一定能做到,在巨大金钱利益的驱使下。
他需要的是,民间也要有尚武之风,如此才能在将来去开拓海外,或者去抗击海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