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贺整了整衣冠,起身大步走出了王府。
“大王请登车!”
刘贺盯着丙吉看了看,随后点了点头,登上了长安来的诏车。
这时原属昌邑王府的属官随从也纷纷登上了车。
这些人中只有少数人还与刘贺一样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大部分人却抱着鸡犬升天的心态。
刘贺苦笑的看了一眼众人,道了声:“生死有命……”
随后命人给自己取来了一壶酒。
丙吉见状,想要说点什么,最终只是化作了一声叹息。
待所有人登车之后,宗正刘德遂下令启程。
车轮转动,原本想表现的洒脱一些的刘贺,还是忍不住掀起窗帘回望自己的王府。
他低声叹息道:“未知某还能生回吾家乎!”
接着他又看了看跟随自己前往长安的两百余随从。
“不知有几人可活!”
刘贺不愧是聪明人,他的猜测非常准确。
历史上他这一次前往长安只当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被扣了一千多项罪名。
跟随他前往长安的两百多人全部被杀,一个都没有活下来。
他自己也一度被贬为庶民,后来还是上官氏看他可怜才给了他两千户食邑。
刘询亲政之后,为了防止他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又给了他一个极具侮辱性的封号海昏侯。
还把他从昌邑迁到了当时还属于蛮荒之地的江西。
……
或许是早就知道自己的命运,离开昌邑之后,刘贺反而放松了下来。
每日该吃吃该喝喝,一路上除了偶尔见见自己的几名亲信,其他人他一概都没有见。
至于跟随他前来长安的一众属官除了少数几人,刘贺也不管不顾。
用了月余时间刘贺一行终于抵达了霸上。
霍光命大鸿胪在郊外迎接,主管车马的驺官这时也奉上皇帝乘坐的车子。
可是让众人疑惑的是霍光并没有为刘贺安排专门的御者。
刘贺无法只得让自己的仆从寿成驾车,郎中令龚遂则与他同车。
第二日天明之时刘贺一行终于到了广明东都门,龚遂见刘贺并没有下车的打算,于是劝说道:“按礼制,奔丧望见国都就要哭丧,大王这已是长安的东郭门。”
刘贺此时已经破罐子破摔直言道说:“寡人咽喉痛,不能哭。”
到了城门,龚遂又再次劝说刘贺哭泣,刘贺闻言沉默半响道:“这正是寡人的保全之道啊!”
龚遂此时也沉默了,他也不再继续劝说。
一直到了未央宫的东门,龚遂才再度进言道:
“昌邑国的吊丧帐篷在这个门外的大路北,不到吊丧帐篷的地方,有南北方向的人行道,离这里不到几步,大王应该下车,向着宫门面向西匍匐,哭至尽情哀伤为止。”
说到这里龚遂趁人们不注意压低声音对刘贺道:
“大王现在应该表现的悲切一些,如此或许还可有保全的余地……”
刘贺思忖一番后认可了龚遂的说法。
元平元年六月初一日,刘贺按礼仪的要求为皇帝哭丧。
随后他接受皇帝玺印和绶带,嗣孝昭皇帝后,继承帝位。
尊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即上官太后,霍光外孙女)为皇太后。
原本按照礼制新皇帝继位必须要谒见高祖庙,但刘贺却一直没有谒见高祖庙。
公卿大臣们至此已经完全明白了霍光的打算,也明白刘贺不过是一个工具人罢了。
原本刘贺内心深处还抱着一丝幻想,但在几次提出谒见高祖庙被拒绝后,他最后的一丝幻想也打破了。
随后刘贺彻底放纵自己,除了必要的典礼,他只是把自己关在宫中饮酒高歌。
刘贺的这些表现被田延年看在眼中,心中非常满意。
立即下令每日为刘贺提供足够的酒肉美女。
……
这日霍光再次登门拜访了张越。
“云阳侯以为刘贺近日所行配的上皇帝之位乎?”
张越闻言微微一笑,只是轻轻说了一句,“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皇帝之位乃有德者居之!”
霍光闻言以为张越在心中已经同意了自己的计划。
随后霍光单独问亲信的老部下大司农田延年。
“某以为刘贺之德行不足以为皇帝,公以为某当如何行事?”
田延年闻言道:“大将军乃是国家的栋梁,是先皇帝的托孤大臣,身负维护汉室的重任。”
“大将军既然明白这个人不行,为什么不向皇太后建议,另选贤明的立为皇帝?”
霍光道:“某如今正举棋不定,历史上有过这种例子么?”
田延年道:“尹尹任殷朝的丞相,放逐太甲而保全了王室,后世称道他忠。大将军如果能做到这点,也就是我大汉朝的尹尹了。”
霍光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时田延年再次道:“大将军若欲行此事,还当说服一人才是!”
霍光道:“田公所言乃是何人?”
田延年道:“自然是云阳侯张越!”
霍光道:“云阳侯会支持某的……”
随后霍光就暗示田延年说服三公九卿。
为了方便田延年行事,两日后,霍光以皇太后上官氏的名义下诏让田延年兼任给事中。
获得新的职位后,田延年立即按照霍光的命令开始行动起来。
他首先在暗底下联系上了车骑将军张安世。
张安世此时没有收到张越的指示,对张越的想法并不确定,又不敢得罪霍光与田延年,是以在口头上答应了田延年。
接着田延年又接连说服了丞相、御史大夫、庭尉等人。
眼看计划顺利进行,张越虽然始终没有公开支持,但也没有公开反对。
霍光于是召集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在未央宫开会讨论。
到了会议举行之时,张越与刘益、耿恕、张安世都没有参加集议。
霍光见四人没到,心中隐隐感觉有一丝不安。
不过此时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举行集议。
集议之上霍光对一众公卿大臣、列侯博士道:
“昌邑王行为昏乱,恐将危害国家,诸公以为当如何处置?”
众大臣闻言皆惊愕得变了脸色,一时之间没人敢开口说话,只是唯唯诺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