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过浪漫的土耳其,你一定听过他们的谚语——红苹果惹人摘。
戎山,正是这样一只熟透了的苹果。
两千六百年以后,这座小土丘被冠名为文亭山,坐落于成武县的西北之隅。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马镫没有被发明,山戎的骑兵在中原车兵面前不堪一击,草草覆灭于宋人的兵锋。到了春秋晚期,孔子的门人曾子与“三冉”(冉雍、冉耕、冉求)曾会文于此,后人于土丘上建亭纪念,名唤“会文亭”。
此后代代文人凭吊古今于此,有衣食丰裕者,建祠立庙于兹,飞檐画栋,气宇轩昂,连同山顶庙宇,形成一个相当规模的建筑群。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六日,成武县民还在此举办香火大会,先是主持文会,建国后,则改为对祖国花朵进行爱国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时间回到公子卬的时代,一只雄鸢在戎山的天空中随风翱翔,戎山背郭面水,突兀于溪湖之中,山上柏柳滴翠,秋菊呈姿,山下碧波荡漾,芦苇婆娑,风景宜人。雄鸢懒洋洋地画着圈,仿佛被绝美的夕照舒服其间。
从这里,它鸟瞰着下方数千人口的山寨,泰然自若地静观山寨的形制。
戎山的防御大致呈三角形,东边的角向上翘曲,宛如犀牛的尖角——这是专门为了抵御宿敌武氏而特意设计的。三角形的每一道边都前后矗立着三道寨栅,寨栅之间立起间隔很近的哨塔,寨栅之外开掘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壕沟,整个山寨防御系统倚山顺水而立,连绵不绝,封闭了寨内的老小,阻绝外来的入侵,这恐怕是山戎历代以来最为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
他们曾经骄傲地宣称,这是“卡在宋人咽喉里的骨头”。
从围棋的角度上说,这是山戎在中原仅存的眼位了,坚实的壁垒让他们无所畏惧,志得意满。兵法云,先求不可胜在己,后求可胜在敌。山戎盘踞在这里,无论宋人围剿多少次,他们都能泰然无伤,而他们的每一次出击,都能在宋人的腰肢上,狠狠地咬下一块肥美的膏腴。
在朝向戎山北面的那一侧,平坦的大地,绵延千里,不知多久以前,华北平原上栖息着不知凡几的戎人,而今硕果仅存的他们,也丧失了几乎全部的机动力量,躲在巢穴里,咀嚼着败北的哀愁。
在辽阔无际的旷野中,一支庞大的队伍正在行军,大批的红衣顶着日照移动;劲弓、战车、长矛、铜戈在倾斜的光照下,闪闪发光;成队的前驱骑兵在经过时掀起尘土,铜甲犹如涟漪,此起彼伏。随后是长长的辎重队伍,牲口们拖着各式粮草、军需等物资在松软的土地上艰涩前行。
山戎人的记忆中,对围城有着根深蒂固的认识。自从有宋以来,不知多少宋君曾经觊觎过他们的人口、马匹和青铜,宋桓公围过,宋庄公围过,宋武公也围过……
寨栅从未被人类攻破过,但是在不知道哪一辈人的时候,曾经因为地龙翻滚而坍塌。除此以外,寨栅一支固若金汤,因此当宋人兵临寨下的时候,守军是很有可能生存下去的。
独臂的戎王决心竭尽全力去鼓舞士气,他身披鲜艳的金甲,在各个人群的据点游行,展示自己和亲卫的勇力。他的队伍前面高高竖起从宋人那边缴获的旗帜,明晃晃地昭示着他们在长丘、亳城、商丘给予了中原人沉重的打击,山戎之民们颇感慰藉。
戎王尽可能地在三角形防御工事的前线曝光,让一线的力量能看到他的身形,每天他都骑着他的小母马,同心腹们一道鼓舞士兵,检查哨位,搜寻擅离职守的人。
戎王倚为长城的战士们已经被公子卬吃的七七八八了,老巢里面的平民也不得不加入了戎山保卫战。他不断组织、恳求和鼓舞民众,妇女儿童们也一只在忙碌,他们不断伐木,顺着纤维削出杆子,握着小刀的稚嫩小手都磨出了水泡。削好的箭杆还要烤火、校直、刷漆……
现在的山戎部落,青铜、粮食绰绰有余,但是箭矢成了短板。
戎王不断发布演说,赞扬族人的勇气和团结,肯定他们坚决服从命令:“请务必谨记,这场战争即是神只对我们的考验,也是我们荣光的契机,为了拱卫家园哪怕你们只是划破一个小口子,也会得到不朽的荣耀和神祗的赞许。”
封建迷信的言辞显然令部落制的山戎很受用,演说产生了预期的效果,在场所有的人都振奋了起来,发誓坚决地抵抗来自宋人的进攻,“若神祗开恩,我们必将胜利。”
似乎他们只要捐弃前嫌,并肩浴血,公子卬的攻势就一定会被精神力量瓦解。
山戎崇尚马匹,他们卜问吉凶的方式并不是焚烧龟壳,而是依赖于坐骑的灵性。戎王把马匹带到他们的祭坛,那里悬挂着马笼头。如果马嘴咬住笼头,戎人就说:“我们将在阳光下的土地上获得一场胜利”;若是马匹只是嗅了嗅,然后调转马身,离开笼子,戎人就会一脸阴郁,心情沉重,这预示着可耻的失败即将发生。
人类相信从自然的回答和问候中可以看出征兆,禽兽的鸣叫和振翅、各种诡谲的梦境……数千年来无数人都相信这一套,相信他们的神祗会降下赏罚抑或是考验。
马儿似乎和戎王作对一般,已经许久不碰笼头了,连日的迹象表明,他们神祗的伟力可能被驱散了。一些迷信的山戎哭泣、抽噎,奋起双臂祈求神祗的回心转意——他们也不清楚他们的神祗究竟是耳背了还是厌烦他们了。
山戎的守军目睹着源源不断的军队鱼贯而来,他们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在适当的地点迅速建立起一座座营垒。宋人人数众多,就好像无数的沙砾点缀着,拔地而起的营盖覆盖了山麓的每一寸土地。
公子卬的军队和营地秩序井然,粮草充沛,在扎营时,颇具几何的美感,不曾发生一次紊乱和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