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今天阴天,阳光不强烈。
李向南扔掉那些菜秧子之后,就开始起垄了。
十根垄就起来了。
今天就干这些。
她虽然有力气,但是挺长时间没有劳动了,还是不要干的那么猛了。
她回家就把葛嫂子给的豆角种子泡上了。
种子泡上可以催芽。
土地的干湿度正好,种上去几天就能出苗。
自己认认真真的去种菜,然后看着苗长大。看着绿油油旺盛的菜地,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一帆风顺被邵伟光送回来的时候,李向南让他告诉邱老一声,明天上午孩子要在家里种菜地,就不去学习了。
他们一听说去种菜,以为是多么好玩的事,兴奋极了。
看妈妈泡豆角种子,他们的十万个为什么就上线了。
泡种子是为了催芽。
两种豆角种子,一种是油豆,一种是豇豆。
都是本地的菜种子。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植物。
一样的豆角种子,比如说油豆角。
在北方种出来的豆角特别好吃,拿到南方种出来的豆角,那就变样了,也不好吃。
另一种豇豆。
豇豆角,在它嫩的时候摘下来蒸熟晾干,是做铁锅炖的好材料。
初一听说吃的两眼放光,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所以他们对明天的劳动都特别积极。
晚上的时候初一连故事都不听了,她问爸爸种菜地的事。
问爸爸种过菜吗?
什么菜种出来的好吃?
初一问完了,铖顺又问。
炕上做了隔断。
周博辰陪着一帆风顺睡在一起。
隔断根本就不隔音,李向南在这边听着他们的聊天。
那好像是最好的催眠曲。
孩子们还没睡呢,李向南睡着了。
以前,周博辰除非是吃药,要不然他久久不能入睡。
今天他怎么也觉得困了……
周博辰醒来的时候,天还没有亮。
他不会觉得无聊,孩子和向南的呼吸声是最好听的音乐……
种菜地的新奇,还有美食的诱惑,李向南叫初一的时候,她麻利的起来了。
初一自己起来还不算,挨个的把弟弟扒拉起来。
长风无语的看着她。
这个傻子还真以为种地是多么好玩的事儿呢。
真是被他妈妈给忽悠懵了。
早晨气温凉爽,正是干活的好时候。
李向南昨天和葛素琴说好的,今天借她家的扁担和水桶。
葛素琴怎么看怎么觉得李向南不像干活的人,所以就跟她说挑半桶水也行。
怎么可能挑半桶水?
她都不用周博辰,非常轻松的挑起了两桶水就走。
她一只手还拎着一把镐头呢。
周博辰坚持要拿着农具,她才空着手了。
夫妻两个在前面,后面跟着四小只。
他们能干多少活不知道,这规模倒是不小。
十家有九家都羡慕她家人丁兴旺。
那一家不羡慕的就是丁副团长家。
她家还在生气呢。
到了菜地,李向南给周博辰示范,然后让他刨坑。
李向南每一个坑里浇上半瓢水,这叫做水种。这样也能让种子尽快的出苗。
初一就可以放种子了。
剩下三个在后面跟着培土。
李向南要看着他们。
要是培土太厚了,苗是出不来的。
两桶水用光了,周博辰又去挑了一趟水。
他就要赶紧走了。
周博辰去食堂吃早饭了,李向南带着一帆风顺继续干。
到底是孩子年纪太小了。
李向南在后面帮忙,六根垄种完的时候,三个小孩子都累得够呛,初一除外。
李向南让他们去旁边休息,她又继续起垄了。
等回来后,他们三个都累得蔫巴巴的了。
初一还是比较精神的。
李向南快速的煮了挂面,打了几个荷包蛋。
铖顺抱着饭碗背粒粒皆辛苦。
等再问他,明天还去不去干活的时候了,包括初一都沉默了。
李向南给他们又上了一堂思想政治课。
做事要有始有终。
是长风点头了,其他几个人才懒洋洋的点头……
所以家属区的人们,接连几天都看到了周团长一家人都去了菜地。
初一还是很有姐姐的样子的。
弟弟们干完活累了不想走,她就在前面拽着。
妈妈干活一定很累了,不能再累妈妈了,所以她拽着弟弟。
那一刻,李向南心里很温暖。
菜地种完了,长风最高兴了。
他想去看士兵训练,初一和铖顺立马就跟着凑热闹,扬帆是被拉着去的。
孩子们的热情,让周博辰那个希望子承父业的心都跟着欢快起来了。
继周团长家四个孩子去种菜地,又变成了周团长家四个孩子去看练兵。
李向南只是在出门的时候碰到哪个家属会主动打招呼,但她没有主动去结交谁。
她最熟悉的就是邻居葛素琴,所以不知道怎么的,就在家属院里传出了她懒惰,和不合群,还馋的谣言。
懒惰,是因为就种那么点菜地,还要拉着丁点的孩子去帮忙。
不合群自然是她不和军嫂们来往。
馋,是因为她家天天做好吃的。经常馋的辛丹丹家的孩子哭唧唧的。
李向南不知道这些谣言,就是知道了也不在乎。
一帆风顺四个人,不可能天天都去看练兵。
几天之后又恢复了去太姥爷那里学习半天的习惯,下午的时候,他们可以跑出去疯玩。
其实长风不愿意去。
李向南和他讲了一番道理。
孩子需要有孩子的样子。
他这么小天天泡在书本里,很快就会近视的。
他要是近视了,将来还怎么当兵?
尤其是扬帆,他太喜欢沉浸在数学题里了。
小孩子还是需要童年的。
长风能怎么办?他只能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