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清婉和儿子商量好了,明天早上去看他姥爷。
然后她在部队这边住些日子,过些日子再住到村里去。
周博辰试探着问邱清婉,不用住在那边陪着姥爷吗?
邱清婉笑呵呵的,她说现在她爸不需要她了。
周博辰也不能再说别的。
邱清婉住在这里,周博辰就只能和李向南住在一起。
睡觉的时候,初一要找妈妈。
所以初一就睡在了爸爸妈妈中间。
邱清婉和另外三个孩子一起睡。
邱清婉坐车坐的累啊,很快就入睡了……
平时,周博辰和李向南都不睡在一起的。
早晨李向南一动周博辰就知道了。
李向南早饭想做荠菜鸡蛋馅的馄饨,就早起了一会儿。
李向南睁开眼睛看见的就是初一红扑扑的脸蛋。
然后她又看向周博辰。
这时候天气热了,晚上只在小腹上搭点东西就行了。
周博辰大概是不冷,他身上什么东西都没搭。
上身是一个军绿色的背心,下身是一个大短裤,都是部队发的。
李向南缓缓的瞪大了眼睛,她看见了什么?
他下身鼓鼓的,支起了小帐篷……
不是……她一直以为他不行了……
这……这……
李向南没有发出什么声音,但是她呼吸节奏乱了。
周博辰自从吃了陈老的药,他晚上就能自动然的入睡了,但是睡眠很浅。
周博辰忽然感觉到李向南呼吸节奏变了,他警觉的看过来……顺着李向南的目光看向自己的下身……
周博辰腾的坐起来扯过自己的衣服,盖住下身。
他脸色涨得通红。
他想解释,可是又怕吵醒初一奶奶。
他胡乱的摇着头,只轻声的说了一句。“我没有……”
李向南惊诧不已,他怎么是这个反应?
李向南穿的是自己做的短袖和七分裤,她穿着这一身直接就起来了。
邱清婉的睡眠也挺浅的,尽管李向南轻手轻脚的,她也醒了。
邱清婉看了一下表。“你怎么起得这么早?”
“我每天这时候起都习惯了。
妈,你再躺一会儿!”李向南说着就出去了。
周博辰也紧跟着起来了。
李向南在院子里洗脸。
“我……我……”周博辰局促不安的站在李向南的对面。
“怎么了?”李向南就像没发现他的不对劲一样。
“我……我对你没有龌龊的想法。
我保证我没有……我不会……我……我想在你面前做个守信的人。”一次的失信就已经让周博辰发悔恨终身了。
他誓他不会对李向南失信。
李向南其实很想好好的和周博辰谈一谈,但是屋里还有初一奶奶。
李向南轻轻的点点头。“我知道。
我又不是文盲,不至于连这点常识都不知道。
你那不是很正常的生理现象吗?
我今天早上要包荠菜馅的馄饨,你去把荠菜摘了!”
周博辰确实没有在李向南脸上看出不高兴,他才松了一口气。
邱清婉已经坐起来了,她看着夫妻两个人。
周博辰是背对着她的,她看不清表情。
虽然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但是能看见向南巧笑倩兮的模样。
她真是放心多了。
儿子一家应该生活的很好……
荠菜鸡蛋馅的馄饨很鲜香。
大家吃的心满意足。
尤其是初一,她吃的比邱清婉吃的都多。
那馄饨一口一个,觉得吃的可香了……
吃饱喝足了,李向南陪着邱清婉他们一起去村里。
一辆自行车驮四个孩子一个大人,实在是不行,他们只能走着去。
初一他们要是走累了,就去自行车上坐着,让妈妈推着。
邱清婉和李向南闲聊着。
李向南突然想起了个事。
村子里要想邮信的话,要到镇上去。
部队上随时都可以邮信。
初一奶奶要是想邮信的话,到部队上来邮。
“送我的人今天就回去了,我用不着写信报平安。
等以后写信的时候我让你捎到部队来邮。”邱清婉说的很不在意,也不像生气的样子。
李向南觉得邱清晚夫妻很好的,她出来了,不会给孩子爷爷写信吗?
李向南没法直接问,暂时把这件事情压在心底了。
一会他们说到别的,就把这件事情岔过去了。
邱姥爷见到女儿很高兴。
他问问女儿家的近况以后,就和女儿说起来在这里的日子。
他教教孩子,除此之外,他也会出去,坐在村头的大树下听村里的人讲古。
很有意思的。
这里山清水秀的,空气里都有淡淡的草香花香。
吃什么菜都是从地里现摘的,又新鲜又好吃。
这里的民风也还行。
邱老今天来了兴致,上午也不打算教孩子们了,要带着女儿出去转转,见见自己新认识的老伙计。
能坐在村头大树下闲聊的老人,都是家里孩子孝顺的,劳动力又多的人家。这样的老人也往往都穿着干净利索的。
邱清婉忽然想起小的时候,她爸带着她出去溜达的情景。
所以邱清婉不仅没有排斥心情,跟着去也觉得不错。
李向南和孩子们也跟着。
邱老浩浩荡荡的领了一群人。
来了陌生人还不是来村子探亲的,不等邱老介绍就有人问了。
邱老的自豪的说这是我的女儿。
“这就是你退休前当干部的女儿啊?”一个坐着乘凉的老头这样说了之后,大家都打量着邱清婉。
邱清婉的相貌和气质都没得说,再加上她的穿着,谁也不敢小瞧了。
坐着的,不管老头还是老太太,都热情的和她打招呼。
邱老的情况,村里的人都清楚。
他的外孙来当兵,他老人家也跟着过来了。
他只有一个女儿,原来是当干部的,现在退休了。
尤其是在村子里,对传宗接代的事情看得特别重要。
刚开始听说邱老是退休的老教授,有退休工资,还有一个出息的外孙,大家是羡慕的。可是当听说他没儿子的时候,有不少人露出惋惜的神情。
可是听说他外孙的孩子有一个跟他姓的时候,大家就剩羡慕了。
后继有人,又是有学识的邱老,不仅融入这一群人中,还很受尊重。
今天就更能体现邱老的地位。
邱清婉觉得老父亲受尊重是必然的,再加上他老人家这么开心。
所以邱清婉对这些乘凉的人态度极好,真像个晚辈似的。
谁都想不到她家在京都的地位有多高。
以她的学识,要想捧着这些老头老太太,那简直不要太容易。
他们好奇大城市里的人,大城市里的生活,就和邱清婉打听。
邱清婉说的很风趣幽默。
这群人里不时传出笑声。
李向南在农村生活过,应该也能融入他们。
但却和邱清婉差一些。
李向南觉得很奇怪。
其实邱清婉才是实打实的市里人啊?
这点小事李向南也不至于刨根究底,她就在旁边听的。
“……小邱教授,我们这里冬天可冷了。
就怕邱老冬天在这里待不习惯!”
刚才邱老说高兴了,他说他叫外孙养老,外孙到哪里他就到哪里去。
这个老头就好奇问邱老是不是不走了?
他们称呼邱姥爷为邱老,称邱清婉为小邱教授。
“你们小瞧了我爸,我爸可是吃过苦的人。
气候比这里还冷的地方,他都待过!”邱清婉知道这里的冬天冷,但是要和李向南的家乡比,这里还要暖和一些。
在这里过不过冬也不用现在决定,但是夸赞老父亲的话,邱清婉是不吝啬的。
“别说我爸,我也能习惯。
那些年我跟着我家那口子行军打仗,赶上急行军的时候,那真是走在哪里就睡在哪里!
蒙省北部,那里比这里冷。
我们部队在那里剿匪,我可是生活过好几年呢!”
这是李向南第一次听邱清婉说起她以前打仗行军的生活。
这下大家可好奇了。
邱清婉从头到脚都散发着知识分子的优雅,她哪像打过仗的人?
“你还剿过匪……”
“你打枪有准头不?”大家七嘴八舌的说着。
邱老特别自豪,他女儿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之后话题就扯远了,扯到行军打仗上了。
邱清婉也真有这个见识,周围的人听的也认真。
“……那你家是住在这里不走了?”一个老头在旁边问初一。
“不走了!”初一正在拿小棍抠虫子洞,她随口的就回答了一句。
爸爸妈妈没说走,就是不走了呗。
李向南回头看看那个老头。
刚开始把话头引到他们是不是在这里过冬,是不是常住不走了的,也是这个老头。
他很关心这个问题啊!
周博辰也就在这里待一年的事,自家人清楚。
但是不能当外人说。
不管是在老百姓眼里,还是在他们部队里,周博辰当上团长,总是要在这里待上很多年的。
很多年以后,他要么是晋升,要么是转业。
其实这也是丁副团长不淡定的一个原因。
周博辰那么年轻,他肯定是不会转业的。
他刚刚当上团长,短时间内恐怕是不会晋升了。
丁副团长不是十分突出的一个人,他要晋升,就是他们团的这个团长的位置。
可是这个团长的位置会被周博辰牢牢占住很多年。
如果丁副团长一直不能晋升,他只有转业一条路……
这些老头老太太们都觉得邱老要在这里住很多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