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便提一句,保罗一世的现任妻子,俄国皇后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就是现任的符腾堡公爵弗里德里希二世·欧根与勃兰登堡-施韦特的弗里德里克·索菲亚·多罗特娅女侯爵的长女。
在另一时空中,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一直都与符腾堡家族保持着联姻关系,包括保罗一世的四儿子,米哈伊尔·帕夫洛维奇就迎娶了他在符腾堡王国的表妹,夏洛特公主。
借助符腾堡家族与罗曼诺夫家族搭上一种联姻关系,继而就有了合理借口,公开干涉自己敬爱的老大哥保罗一世在“未来的被害事件”。而这,也是安德鲁处心积虑的对符腾堡公国安抚有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依照法兰西独-裁者的基本思路,如果他想要攻击一个强大的国家,首先就要想方设法的分裂对方,尤其是从民族与宗教入手。
借助自由、平等、博爱等各种激动人心的口号,鼓动对方领地的民族争取独立,让统治者无法团结民众,一致对外。可以肯定的,一旦陷入无休止的窝里斗,比起抗击外辱,更能消耗掉国运。
德意志就是如此,哈布斯堡如此,未来的俄罗斯和英国也将如此。
既然眼下已经稳定了俄罗斯,意味着安德鲁法国不再考虑在东面战场上,可能会面临苏沃洛夫统帅的10万俄罗斯军队。
此外,一旦奥斯曼拒绝给开赴印度的法国远征军提供入境通道,那么安德鲁不介意放弃这个盟友。这包括暗中鼓动希腊、塞尔维亚等巴尔干民族独立运动,甚至联合俄国进攻奥斯曼帝国。
有得必有舍,安德鲁既然要联合老大哥保罗一世,他就会小心翼翼的避开俄罗斯帝国的一道道政治红线。而这其中,最复杂、最麻烦的,就是波兰问题。
虽说,安德鲁深切同情过波兰人的悲惨遭遇,然而政治家的同情心非常廉价,也更不可信。
如果是延续另一时空的历史,圣彼得堡与巴黎彻底决裂,继而引出了保罗俄国对法宣战,以及随后的苏沃洛夫大军的西征。
那么,安德鲁法国就将不留余力的扶持波兰-立陶宛复国。但凡能让俄罗斯难受的事情,共和国都要插手搞一搞。
但现在,显然还没有这个必要。所以,亲波兰的奥什将军依然待在南特,搜捕隐藏在森林里,已沦为野人的数百名叛匪。
即便是等到明年,安德鲁同意奥什走出布列塔尼半岛,他也只能留在西部沿海地区,防备英国-军队的登陆作战。
对于以波尼亚托夫斯基、巴尔斯为首的波兰复国主义者,安德鲁基本上也会遵守他之前许下的承诺,效仿拿破仑皇帝,建立一个小号的波兰国(华沙大公国)。
主要是奥地利两次占领的波兰领土,包括克拉科夫、卢布林在内的全部小波兰地区,桑多梅日省的南部和加里西亚大部和马佐夫舍一部分。
不过有一个前提,就是波兰自由军团的总兵力,必须在1797年开春之前,扩充到3万人,而其中的骑兵数量不得少于6千。
目前的波兰军团安置在距离波西米亚台地,仅有10到12公里的普洛斯贝格、魏登与莫斯巴赫一线。
此外,为了能从普鲁士王国手中获得华沙和马佐夫舍省的余部,安德鲁也愿意通过未来波兰军团占领的奥属波西米亚与西里西亚等地,与普鲁士进行一场看似公平的领土交换。
如此一来,就能保障华沙大公国的面积达到12到15万平方千米,人口300到320万,继而建设一支兵力超过8到10万的波兰正规军。虽说进攻不足,但也可以勉强自保。
至于普占的“波兰走廊”,以及俄占区什么的,波兰人就暂时不要考虑太多了。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法普同盟与法俄友好,都将是法国对外关系的两个主旋律。
下一步,就是延续之前安德鲁拟定好的策略:彻底肢解哈布斯堡帝国的领地。其最低程度,也是要波西米亚(捷克)、匈牙利与奥地利彻底分裂,最大程度的削弱奥地利和哈布斯堡的战争潜力。
这其中,促使匈牙利从哈布斯堡帝国中独立,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
公元896年,匈奴化的马扎尔人开始从乌拉尔山西麓和伏尔加河湾一带移居多瑙河盆地。
公元1000年,匈牙利大公伊什特万一世在匈牙利推行天主教,并获天主教教皇加冕,成为匈牙利第一位国王。
1526年,奥斯曼土耳其入侵,匈牙利国家解体,分裂成三个部分,分别由奥斯曼帝国、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埃尔代伊大公国统治。
1699年,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签订《卡洛维茨和约》,放弃匈牙利的统治权,匈牙利结束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时期,又落入哈布斯堡王朝之手。
不过,匈牙利贵族并不甘心国家被哈布斯堡兼并,开始积极抗争,以武力方式争取匈牙利民族独立。拉科齐就是这场起义的重要领导人。
拉科齐·费伦茨出生于匈牙利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母都是反抗哈布斯堡王朝的民族英雄。在国家陷落后,拉科齐作为俘虏,被带到维也纳。
由于拉科齐的出身,以及他在哈布斯堡王朝一定的地位,拉科齐被匈牙利贵族们视为匈牙利民族的代表。
当匈牙利贵族掀起反抗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叛乱时,他们要求拉科齐担任起义军的领袖。1703年,在贵族们的屡次要求下,27岁的拉科齐偷偷地回到了匈牙利。
很快,受到鼓舞的匈牙利起义军从哈布斯堡军队手中夺取了一系列重要城市,一直进军到瓦格河畔,几乎解放了整个匈牙利王国的故土。
1705年,拉科齐·费伦茨召开匈牙利国会,在会上他被选举为匈牙利大公,并宣布成立匈牙利联邦。
其后,匈牙利与哈布斯堡王朝之间的拉锯战持续了好几年。期间,起义军的阵营发生分裂,拉科齐的威望急转直下。哈布斯堡趁机对匈牙利发起反攻,接连夺去了许多重要的城市。
1711年,见势不妙的部分匈牙利贵族乘拉科齐出国求助之机,私下同哈布斯堡王朝缔结《索特马尔和约》,再次屈服于哈布斯堡的统治。随着大部分匈牙利贵族最终接受了《索特马尔和约》,致使这场起义以彻底失败宣告结束。
然而,拉科齐拒绝承认这份卖国和约,开始频繁流亡于波兰、俄国、法国等地。1717年起定居奥斯曼帝国。1735年,60岁的拉科齐在伊斯坦布尔以西的泰基尔达逝世。
去年,当安德鲁决定要彻底解决哈布斯堡帝国之际,就命令驻伊斯坦布尔大使派人前往泰基尔达,寻找那位正统的匈牙利大公,拉科齐·费伦茨的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