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赵家堡后,把冯小小母女安排到学堂,让她母亲照顾那十几个孤儿,冯小小陪盼儿读书。
不再拖延,赵博安马上返回县城,这次从上党得来的情报,应该能打发韦县令。
韦谦果然很感兴趣,马上向并州牧苻抑上报,不过蒲坂一直没有回应。反而从朝中传来了消息,燕国以虎牢关以西土地作为报酬,求救于秦国。
八月,秦国派出将军苟池和邓羌率步骑两万,前往颍川,威胁晋军后路。
秦燕开始交好,这让韦县令有点失望,他以为秦国会趁火打劫,攻打燕国。
燕国现在确实虚弱,特别是这次实地走了一趟上党,从各方面获得的情报显示,局势比赵博安预想的还坏。
官府难以从各地的坞堡主和士族,收到赋税,就压榨普通编户,迫使编户争相投入鲜卑贵族私家庄园,国家控制的编户不断减少,陷入恶行循环。
但是国家的开支还在增大,燕国皇室就有几万人为他们服务,上行下效,整个统治阶层都以奢侈享乐为荣,进入中原才十几年,堕落的速度令人咋舌,各地官府竟然要靠借贷度日。
原本在辽东时,慕容鲜卑还能与逃亡辽东的士族分享权力。现在占有河北,燕国就开始替换各地汉族郡县长官,这些士族虽然还能免税,但也开始离心离德。比如这次桓温北伐,就有原兖州刺史孙元率领族人起兵相应。
燕国正在失去人心,秦国和晋国都在打它的主意。
桓温原以为秦国刚平定内乱,没有精力向外扩张,于是抢先出手。以现在的情形看,一旦晋军打赢燕军,获得青、幽、冀三州,秦国就难以收拾了。
所以秦国才会出手,打的主意就是先赶跑晋军,再回头独享燕国。这个时候就看出王猛的厉害了,他帮秦国增强了国力,虽然内乱刚平定半年,但秦国积蓄丰厚,马上就能出兵。
当然这些都是赵博安自己的分析,自然不会向韦谦述说,免得给自己找麻烦。
既然回到县城,他打算老实待一段时间,让三叔和家丁全部返回。
九月初呼延信往县城运送生铁时,带来一个好消息,嬛嬛又怀孕了,应该是七月他在赵家堡逗留的时候。
等他把作坊打造好的农具,率县兵贩卖出去以后,南边传来了桓温战败的消息,这下王鉴要失望了。
韦谦显然十分关心战场情况,也有自己的人脉,从他口中,赵博安知道了整个战事经过。
也许是士族出身,一到关键时刻,桓温就显出保守的一面,表现的比较持重,不敢把筹码押上去,然后他就要吃亏了。
第一次北伐,在关中与秦国相持两月,最终粮尽而退,被秦国追击大败。这一次又是一样的情况,在枋头与慕容垂相持两月,由于偏师袁真没能打通石门,水路不通,还是粮尽而退,又被慕容垂和邓羌追击大败。
当然晋国后方也在拖后腿,那些南渡士族和皇室,并不想他北伐成功,以免权利失衡。
十月,赵博安返回赵家堡。由于夏粮歉收,他免去了一部分佃租,今年只收到了六千石的粮食,好在还有贩铁的收入,能支持继续垦荒,照例把任务交给王鉴。
他自己则开始召集赵家军,同时把学堂的预备家丁也拉了过来,他们今年已经有五十人了。
站在赵家堡校场的高台上,他向邓干问道:“这些孩子练的怎么样?能当传令兵吗?”
这些预备家丁,平时就是由邓干帮着三郎训练的。
“能!念过书就是不一样,学东西很快。”
“今年合练时,选几个好点的,临时做为传令兵使用。”
“是!”
看到赵博安和邓干谈完正事,站在一旁的刘宪下了决心,问道:“博安,我能加入骑兵队吗?”
今天是赵家军集合的第一天,动静不小,他是来看热闹的,赵博安若有所思的问道:“自己的主意?”
“我爹也有这个想法,我不想在部落待着,想出来闯荡。”
这个表兄从小一起长大,对他的品行,赵博安是信的过的,毕竟是亲族,可以栽培。
“你去给呼延信当副手吧,好好跟他学。”
刘宪兴奋的说道:“那我能带几个人吗?”
“骑兵除了农忙时,要一直训练,他们能行吗?”
“行!我爹会照看他们家人。”
“你回去叫人吧。”
刘宪立马离开,赵博安对一旁的呼延信说道:“骑兵队每什加一个人,作战时用来看马,平时作为火夫,你身边再加一个传令兵和一个旗手。”
“什么时候选人?”
“一会刘宪带人来了以后,你先挑选一下,其余人在部曲里挑几个。”
“好!”
“赵前!步兵同样要加人,每什十二人,什长手下两个伍长,再加一个火夫,你身边加传令兵和旗手,再提拔一个队副,就用张福文吧。”
以后不能全用赵家的嫡系,要提拔一部分外姓人。
赵前问道:“家丁都加人,部曲加吗?”
“都要加,今年青壮垦田完成以后,开始选人。”
“良马寨和河阳村人少,恐怕有点难选。”
“这次不按就近原则,从全部青壮中选,以后部曲春秋两季训练,都放在赵家堡,明年要在这修建营寨,不住帐篷了。”
呼延信有点担忧的说道:“坞主,这样扩充人马,有谁要对我们不利了吗?”
“那倒没有,经过实战以后,我们的队伍要不断完善。对了,你多选一什骑兵,我身边要随时有人跟着。”
接下来的时间,家丁的扩充和赵家军的训练有序展开。
这天晚上,他正坐在书房看部曲名册,研究队副的人选。赵远端来一杯茶,放在书桌上,并没有离开,犹豫了一下说道:“坞主,我想求你一件事?”
赵博安抬头看看,只见他一脸的纠结,还有点紧张,这可少见。
“什么事?”
赵远扑通跪了下来,然后开始不停磕头,看来不是小事。
“坞主!我……”然后半天没说出来一句话。
赵博安站了起来,端起茶水,来到他面前,说道:“把水喝了,慢慢说。”
赵远接过茶水,大口喝了下去,喘了几口气,定定神,直接说道:“我想娶李小娘子。”
“谁?”
“李秀儿!我知道自己身份配不上她,可我喜欢她,她也喜欢我,以后我一定对她好。”
赵博安松了口气,以为出什么大事了。李秀儿按身份是他的义妹,而赵远认真说起来是家奴,虽然自己不太在乎地位高低,但也要顾及世人看法,并且这一套等级观念,有效维护了赵家的统治,他不能轻易打破。
“光靠喜欢是没用的,就算如你所愿,你要让秀儿一辈子,活在别人的指指点点下吗?”
“坞主,我想出去帮赵家做事,凭本事立功,让自己配的上秀儿。您所有的书我都看过,所有的战事我都写了下来。”
说完就从怀里拿出一本书,举到头顶,赵博安拿过来翻了翻,记录的很详细,应该认真打听过,而且有自己的见解。
真是灯下黑啊,没看出来他有这方面的本事,不过他有这个城府,不能留在家里了。
“为什么现在说这事?”
“秀儿说,主母正在给她找合适的人家,我不敢耽搁下去了。”
“你等在这,我去问问。”
赵博安径直去找高氏,李秀儿也在,正给母亲捶背,几年下来,她已经长大了。
“阿母,你最近正给秀儿找人家?”
高氏一愣:“是啊!她也不小了,我还想和你说这事,让你也找找。”
“等两年吧,我有了合适人选。”
“谁?”
“有这么一个人,他现在不太方便,是个好人家。”
“连我也不能说。”
“肯定不会委屈秀儿,到时您再看看。”
高氏不再追问,内宅这点事,她也清楚是谁,既然不肯明说,长子自然有他的考量,那就等等,于是调侃道:“留两年当然好,秀儿,你不着急吧?”
秀儿连忙说道:“阿母,这辈子我一直陪着您。”
这边事情办完,他又去了父亲书房一趟,回来后,赵远仍旧跪在那。
“起来吧,秀儿暂时不会成家,我给你拖延了两年时间,接下来就看你的本事了,想好去哪了嘛?”
赵远不停的感谢,然后说道:“坞主,我想去家丁队。”
“看来你对军旅之事有兴趣,不过以你的身体,撑不下去,现在预备家丁正缺一个先生,你去学堂教他们兵书战策。”
“可是两年之内,学堂没立功的机会。”
“我会给你机会的,正好现在外边正在训练,你多看看,月底快结束时,你来排兵布阵,如果做得好,以后有战事,都会带上你。”
“坞主,我一定做好。”
赵博安拿出一张纸:“给,这是你的卖身契。”
赵远拿着这张纸,哭泣的离开了。看着他的背影,赵博安默默想到,如果他真有本事,这个人不能轻易外放,要留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