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弼和吴三桂脸上写满了犹豫。
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高宏图的问题。
不是不能说实话,而是实话伤人,他们在大明这边一直以来都秉承着谨小慎微,不想因为几句话引来别人的恶感。
这些文官本来就看他们两个从辽东回来的武将就不怎么顺眼。
“怎么?二位不愿意说?还是不愿意和本官说?”高宏图眉宇朝上挑了挑,脸上露出了一丝不喜。
在他看来,祖大弼和吴三桂和丧家之犬没什么两样。
以这两个人曾经投靠满清,大明就有足够的理由收拾他们。
只不过外有虎字旗的威胁,朝廷需要两个熟悉虎字旗的将领,加上当初大明留在辽东的将领被拦在了山海关外,没能有机会南下,投靠了满清也算是情由所原。
若是这二人投靠了虎字旗,大明这边绝不会留下这两个人。
一旁的吴三桂想要开口,但又担心身份地位不如祖大弼,却抢先开口惹得面前这位兵部的人不高兴。
他只好一个劲的给祖大弼使眼色。
“前不久虎贼在辽东对付女真鞑子的时候,是大军北伐的好机会。”祖大弼嘴里缓缓说了这么一句。
高宏图手指在自己手背上敲了敲,说道:“你的意思是,朝廷的兵马并非虎贼兵马的对手?”
说着,他看向祖大弼。
“不一定就不是对手,朝廷的兵马更擅长水战,可北方少河,更适合骑兵作战,只能说各有千秋。”祖大弼嘴里面解释道。
虽然明军在他眼里很拉胯,别说和虎字旗比,就算是与清军比都要差一些。
不是兵不行,是将不行,是朝廷不行。
高宏图瞅了祖大弼一眼。
他并不糊涂,自然明白祖大弼话里的意思,无外乎是在说明军不如虎字旗的兵马。
“下官以为,只要练成新军,虎贼的优势也就不在,咱们又有水师之利,收复北方失土自然就是水到渠成。”吴三桂在一旁插言说道。
闻言,高宏图若有所思的看了吴三桂一眼。
吴三桂的心思他能够猜出来,无外乎是在说朝廷需要新军,或者说是在告诉他,他们两个人还有用。
“练新军就需要朝廷多开销一份粮草,目前朝廷各个方面都需要钱粮,而新军又是钱粮消耗的大头,二位都清楚吧?”高宏图问。
“我们两个都是杀坯汉,新军的钱粮一直都是兵部拨下来多少,我们就用多少,至于其他的事情,我们也不懂,要是朝廷真缺少钱粮,新军也可以少练一些,我二人绝无意见。”祖大弼说道。
“总兵!”
吴三桂听到祖大弼想要削减新军,忍不住喊了一句。
新军是他们在大明立足的根本,没有了新军,在大明他们就更不受人重视了。
“祖总戎能够理解朝廷的难处,本官十分欣慰,但新军关乎朝廷北伐,十分紧要,至于要不要削减新军,要看内阁和几位辅臣的意思。”高宏图嘴里说道。
“那是,那是。”祖大弼点头附和。
高宏图看了看面前的两个人,开口说道:“二位觉得新军练好之后,是应该归兵部,还是归都督府好?”
话音一出,祖大弼和吴三桂脸色全都变了。
明军本该属于都督府,可自土木堡之后,明军尽归兵部。
虽然名义上都督府依旧有权利对朝廷的大军做安排,但真正说了算的却是兵部。
不过,这种情况自朝廷南迁之后,几位辅政大臣临政,朝廷的兵权绝大部分落到了都督府手中,也就是回到了勋贵手中,反倒是文官这边的兵部,想要再像以前那般插手兵事已经不行。
勋爵出身的几位辅政大臣就不允许。
“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想这么久?”高宏图目光盯在祖大弼的脸上。
这让祖大弼额头开始冒起冷汗。
“自然是以前怎么样,以后也该怎么样。”吴三桂抢先一步开口。
高宏图侧头朝吴三桂看去,嘴里问道:“那是哪个以前呀?”
“自然是太上皇在位之时。”吴三桂说道。
听到这话的高宏图脸上笑了起来,转而对祖大弼说道:“祖总戎,你不如你的这个外甥,他知道路该怎么选才不会走错。”
“是,是,是,下官以后多听吴参将的。”祖大弼卑微的点头附和。
“行了,本官就不打搅你们二位将军了。”
说着,高宏图座位上站了起来。
祖大弼和吴三桂也急忙从座位上站起身。
其中祖大弼说道:“下官已经让人准备了酒席,高侍郎不如留下喝一杯水酒再回去。”
“不必了。”高宏图一摆手,旋即说道,“不要光是埋头拉车,也要学着抬头看一看前面的路。”
“是,是,高侍郎提醒的是。”祖大弼连连点头。
高宏图抬腿朝外面走,祖大弼和吴三桂跟在了身后陪同。
走到门前的时候,高宏图突然停下来脚步,回转过身,说道:“首辅还是挺欣赏二位将军的,二位要是有空不如去拜访一下,说一说虎贼和满清的事情。”
“下官一定去。”
祖大弼给了一个保证。
高宏图点了下头,不再说话,转身走了。
祖大弼和吴三桂两个人一直把人送到了营门外,直到高宏图所乘坐的轿子从视线中彻底消失,两个人才从营门回来。
“咱们不该涉足他们之间的争斗。”
一回来,祖大弼埋怨了一句。
听到这话的吴三桂摇了摇头,嘴里说道:“舅父以为咱们能够有选择吗?”
“那也不能倒向文官那边,眼下朝廷的兵权几乎全都在勋贵手中,如今的内阁更是成了辅政大臣的传声筒。”祖大弼说道。
吴三桂道:“舅父觉得是勋贵那边领兵的将领将,还是首辅缺领兵将领?”
“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文官那边没有兵权,他们斗不过魏国公他们。”祖大弼说道,“咱们就算投靠过去,文官那边依然斗不过魏国公那些勋贵。”
“可文官缺少能够领兵的武将,咱们只要投靠过去就会获得重用,反而咱们要是不投靠,文官很可能对咱们动手,到那时魏国公怕是根本不会保咱们。”吴三桂提醒祖大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