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再次启程
士颂召开了紧急会议,除了在外驻扎的几名将领,士颂的所有文物将领全部参与。
会议上,士颂把雒阳这段时间的情报告知了所有人。
这些,在座的人,全部目瞪口呆。
关羽最早跟随士颂,不住一次听过士颂含蓄地说过,大汉将乱。
这下,大汉真的乱了,也不免感到惊讶。
郭图等文官,看着士颂眼神不一样了,那是极度的崇拜,自豪之感油然而生,不敢感到庆幸。
这是怎样的大局观,这是怎样敏锐地洞察力。
之前他们对士颂的预测也仔细想过,其中的几个关键点,必须一一兑现。
比如,刘宏必死,何进必死,还必须有强力外臣介入,在外牧民的太守、刺史必须拥有足够的军政自主度等等。
在这一一慢慢兑现的时候,他们还是依旧想着会人站出来,挽江山于即倒。
但是,结果就是,出现了一个手握数十万重兵的关内国相。
他们很庆幸,跟随这样,有着大局观的主公,会不会和曾经幻想的一样,横空出世。
看着所有人的目光,士颂毫不畏惧。
士颂站了起来,问道:
“诸位,袁氏兄弟发布剿董讨文,怎么看?”
听到士颂提问,座下的人听到士颂提问,陷入了沉思。
一盏茶后,郭图率先说道:
“本次诸侯会首,讨董之事,局势复杂,而日南正日新月异,不宜参与过多战事,以属下所言,此次会晤讨董,不去最好。”
士颂点了点头,说道:
“公则所言,确是实情,其它人怎么看?”
程昱出列说道:
“主公,公则所言,吾赞成,吃力不讨好,吾并不能获得实际性的收益,不妨让他们打,自行消耗,吾等安稳发展。”
士颂脸上看不出什么,点了点头,又看向徐庶。
徐庶淡淡一笑说道:
“主公此行必去!”
士颂眼前一亮,不过还未发言,程昱就率先站了出来,说道:
“主公万万不可,此行一去,中原凶险,董卓数十万西凉铁骑,定损伤惨重。
况且,吾等并未收到皇命,唐突出兵,岂不落人口实?”
程昱在汉做官时间最长,在心理上还是汉官办事的逻辑,而且任何事情,都是要讲究师出有名。
因此,他在历史上跟随曹操,是最不愿看到曹操封顶帝位的那个人。
在他看来,生为汉民,死为汉鬼,不愿做那个窃国贼的帮凶。
就算曹操一直在做窃国之事,程昱一直在安慰自己,只要曹操不走出那一步,就会一直为曹操贡献余生。
因此,士颂在充分了解到程昱的性格后,在他说出的这番话后,并不感觉到意外。
郭图此时突然后知后觉,感觉自己好像猜错了士颂的意思。
自己这些人,要说最懂士颂的莫过于徐庶,徐庶早年的经历,他是士颂忠实的粉丝,所有的出发点全部围绕着士颂去考虑,并不会想什么师出有名等等掣肘,而是考虑士颂这样最真实想法是什么,对士颂会有怎样的好处。
郭图跟随士颂最晚,最近在士颂的要求下,依据家学《小杜律》,在汉法的基础上,完善出一个更加适应日南和交州推行的律法。
自己大意了,应该学习徐庶,按照他的思考逻辑去揣摩士颂的心思,这是作为下属的必备修养,自己居然没有想到。
士颂听完,对着程昱说道:
“程公所言确有道理,先别着急,不妨听听元直继续说下去。”
程昱本来还想继续说下去,听完士颂所言,便拱手退回坐下。
元直吸了一口气,大声说道:
“主公此行必去,其原因有四。
其一为忠,吾等为汉民、汉官,现在天子为难,董贼狼子野心,总揽朝纲,淫乱后宫,蒙羞天下。
吾等此行,是为铲除奸贼,肃清乾坤,此为忠。
其二为孝,主公还有两位老师韩说、马日单,身陷洛阳,生死不明。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主公前去,也要搭救两位老师,此为忠。
其三为义,董贼残暴,这段时间总总恶行罄竹难书,天下人人得而诛之。
现如今,天下诸侯勤王诛董,此为大义。
其三为名,吾等自来日南,虽如同龙行大海,少了许多制约。
但是,日南偏安一隅,也实属无奈,总有一天吾等要再回中原,届时有几人知晓主公的大名。
此行前去,就是要告诉所有人,主公的大名,此为名。”
士颂听完之后,直接站了起来,鼓起了掌,大笑道:
“元直所言极是,没想到平时是个酒蒙子,居然说得如此漂亮。
看来平时,你得少喝些酒,此后一日不得多半壶酒,左右一定要监督。
吾等还有许多大事要办,你不能把身体给喝垮了。”
程昱听完,知道士颂此行肯定要去了,但是还是做最后的劝说。
“主公,此行凶险,吾等日南,本就人口稀少,此行,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关羽之前一直眯着眼,听到程昱所言,直接睁大了眼睛,说道:
“打仗就是要死人的,吾等不怕死,就怕身上的血性被磨灭了。
吾随主公,征战河北之时,每天都会死人。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士颂听完,点了点头,程昱如此,其实也是实情,于是说道:
“吾意已决,诸侯会晤讨董,吾必参上一脚,好让天下人知道,还有我士颂士公为也在为大汉抛头颅,洒热血。
不过、程公所言极是,象林区连叛党也该动一动了,自我走后,诸位要拿下占婆,以填补日南人口空虚。”
诸位领命,待所有人下去后,士廞留了下来,刚才他看到士颂的眼色。
刚才士廞一直在听,没有说话,他内心很清楚,自己作为大哥,在做的人都是士颂的心腹,因此自己的言论可能会导致众人会有不同看法。
士颂煮了一壶茶,和士廞坐下后,士颂说道:
“大哥,你有大才,在我这边实属委屈你了,”
士廞不以为意地说道:
“五弟,你不要这么说,吾知道才能不如你。
父亲一直告诫过我,有德者居之,所以吾一直知道,这个士家这一代,就靠你掌舵。
这么劳累的事情,还是你来做比较好。
我现在很开心,天天都在做我喜欢的事情。”
士颂点了点头,说道:
“吾走后,整个日南,还得麻烦大哥帮我看着。”
士廞:“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且做你想做的事,这里不用担心,我定帮你看好。
不过,在你走之前,还有一件大事要办!”
士颂有些不了解问道:
“大哥你别卖关子了,何事?”
士廞瘪了他一眼,说道:
“那祝允是怎么回事,你最好给她一个说法,总这么拖着不是一件事,最近天天来我这告状。
而且,我建议你娶了她,她身为日南本土蛮族,娶了她,有助于稳定日南民心。”
士颂想了想,确实得给她一个交代。
于是这场纳妾,明日就举行。
士颂纳妾,摆了全城的流水席,算是举民欢庆。
一夜春宵之后,第三日,士颂定下了南下的人选。
武将关羽、赵云、魏延、文聘,军师只有徐庶。
又十日后,人员调动完毕,士颂带着八千已经换上新式墨刀、公输弩的人坐上了海船南下的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