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再见曹操(上)
翌日一早,士颂起了一个大早,去见刘陶。
刘陶端坐在大厅位上,和士颂说着话。
“交州就不去了,吾老了,经不住舟车劳顿,等你下次再来的时候,别忘了给吾上柱香。”
刘陶的声音很平静,就像不再说自己一样。
早在几年前。刘陶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如今更是感觉行将就木。
他就一直秉着一口气,想见见士颂,这个他最疼爱的外孙。
见到士颂后,他觉得自己还能动,他觉得自己圆满了。
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
如今刘陶年纪已几近八十,在东汉这个时代,算是非常长寿的存在,就算见到天子,都可以不用跪拜。
和他同一时期的老伙计们,一个个死得差不多了。
他在颍川活了大半辈子,死也要死在颍川。
士颂眼含泪光,不过他不得不走。
和刘陶说了会话,刘陶借口借口自己累了,中午就不送士颂。
其实两人都知道,刘陶是受不了离别之苦,眼不见为净。
士颂给刘陶行了一个大礼,良久久久对视。
刘陶一挥手,别过头去,眼角一丝泪水涌动。
“走吧,走吧,离开这里,你的时间不应该浪费在这里。”
士颂掩面而泣,毅然决然地站了起来,转身走了出去。
徐庶、郭嘉、荀攸三人站在门外等候士颂,看到士颂出来后,便跟在士颂后面。
郭嘉对荀攸奴奴嘴,荀攸摇了摇头。
郭嘉无奈的挠了挠头。
最后郭嘉走到徐庶旁边问了句:
“元直,你跟着主上那么久,长文和志才没来投靠主上,主上会不会生气?
要不我去和他们两个谈谈,或许能拉拢过来。”
徐庶微微笑着说道:
“不会,主公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小肚鸡肠。
主公的胸怀深似海,早些年,因为出生的问题,主上在洛阳被各种排挤,如果心胸狭窄的话,早有风言传出,你等可曾听过?
得之我命,失之我幸。
主公的大志,不是任何人左右的。
因此,这两个人没来,会成为他们终生的遗憾。”
郭嘉点了点头,大家都是聪明人,不是非要来三请三辞那一套。
荀攸已经做出了表率,如果士颂再去厚着脸皮去请,荀攸和郭嘉心里怎么想。
因此,士颂对陈群和戏忠没来,只是略微有些失望而已。
经历过这么多事,士颂已经不是那个听到某个记忆中的名人,就会惊讶万分。
他真实见过曹操、董卓等分量级人物,和他们一同喝过酒,干过架。
千百年以后,或许历史上也会留下他绚丽的一篇文字。
或许也会为他书写几篇洋洋洒洒的诗词吧。
来到东门外,已经里里外外站了不少人。
孙坚隔着老远和士颂打招呼,脸上有些不满。
确实,自己在里面大肆敛才,他和手下在城外风餐露宿。
还有一个多时辰到正午,一个个学子已经拿着包袱,在城外扎堆候着。
看到士颂前来,一个个拱手施礼。
徐庶拿着名册,开始点名。
已经来的,徐庶会在他的名字下方画一条横线。
到了正午,居然有近五十人没来。
同样,这些人全部被赠了马匹和或钱财。
是的,他们就是冲着这些钱财来的。
徐庶无奈地把情况告知了士颂,士颂哈哈大笑,让徐庶放宽心,这些人能来一半,都是他士颂赚大了。
士颂可能其它会缺,但是不可能缺钱。
四行商会,一年的收入,甚至比整个朝廷收上来的赋税都多。
不过,离约定的时间还有半个时辰,有近三十个学子,背着包袱,走了过来。
为首的人叫作辛评,字仲治,刚弱冠。
之前一直埋头苦读,加冠后,想着出去干一番大事。
至于选谁,是个问题。
最后,他想着要不要去投靠袁绍。
就在他摇摆不定的时候,刘陶来了,点名让辛评去日南。
辛评一听到以后跟随的老板是日南的士颂,心里有些不悦。
不过,当他找出家中关于士颂的描述后,佩服不已。
之前埋头苦读,不谙世事,所以他对士颂很陌生。
看到士颂诛杀张角、张良,封伯拜将,日南太守等等。
基本上士颂实现了所有年轻人的幻想,让辛评看得热血沸腾。
所以,辛评下定决心,和士颂去交州。
甚至出去游说好友与他同去。
辛评等人来到这里后,点名要见士颂。
到了近前才得知,这些学子都是刘陶那些老伙计家中的子侄。
这些天,刘陶一直早出晚归,就是帮士颂去说项,让这些老伙计们忍痛割爱,把家中子侄压在士颂身上。
士颂了解后,便对着城中摇拜。
这些人都是刘陶点名的人,肯定才能不会差,等以后再做分配也不迟。
士颂感觉自己突然有一种猛将如林,谋士如雨的感觉。
不过转念一想,人家袁绍和袁术,根本不需要出去说项,人家就凭着四世三公的名头,就有无数人,蜂拥而至。
午时三刻,过时不候。
士颂带着几十万百姓开始开拔。
士颂给这些学子安排的第一件事,就是每人分配一百个民众,让他们管理,和这些民众同吃同住。
听闻此言,不少学生不干了,他们是去当官的,不是受这委屈的。
士颂撂下一句,受不了就回去,便离开了。
徐庶看着士颂离开后,便开始安抚这些学子。
告知他们,他们此前一直没有仕官的经验。因此要想当好官,不是口头上说说的问题,士颂此举是让他们打入民众内部,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想要什么,那么以后仕官,不管做什么,说什么,出发点都是先考虑到百姓的感受。
那么,大方向没错,其他的用什么手段重要吗?
这一席话,直接让士子们知道了士颂的良苦用心。
此刻,很多人才知道,当官牧民,并不是嘴上说说就成的。
而是需要先去做。
徐庶最后补充道,如果到交州后,表现得好,会向士颂请求加官。
县丞提升到县长,县长调到士颂身边工作。
一路北上,正好要经过陈留。
天气渐渐有些微凉,看来必须要在一个月内,最迟九月底,赶到齐国港口,不然入冬后,这些民众没有御寒的衣物,很有可能会受风寒。
此时的陈留刚经过曹操的洗礼,整个陈留郡都在曹操的治下。
进入陈留郡第二天,一行一千余人的队伍,出现在迁徙队伍的前方。
为首立马的赫然是曹操。
曹操看着这黑压压一眼望不到头的百姓,他很钦佩士颂的毅力,因为只有士颂可以带着这么多人招摇过市。
现在士颂要到齐国入海已成定局,不少沿途的刺史、太守都如坐针毡,生怕士颂脑袋一热,干掉他们,鸠占鹊巢,不走了。
因此,士颂还没到来之前,就布置好兵马,守在城墙上,直到士颂离去才松一口气。
曹操眯着对着荀彧喊道:
“走,咱们去看看这让天下诸侯胆寒的南方猛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