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立国一百三十多年,不提有世袭爵位的勋贵,单是官宦世家就有很多。三位内阁,除了李东阳祖上行伍出身,刘健和谢迁都是官家子弟。詹事府官员,至少有一半人祖辈就当了官。
弘治十二年、十五年科举取仕,寒门的数量比之弘治元年低很多。
众所周知,家世好更容易成功。
官场的上升渠道越来越窄。
朱厚照是个不按牌理出牌的人,用人看重能力。他让无数高官权贵气得跳脚、抓狂,也让寒门出身的官员看到了仕途的希望。有一大批人坚定的围在朱厚照身边。《京报》报馆是他们的集会场地。报馆里的撰稿人、记者,都是一群可用的热血青年。
达延汗亲笔写信提供了首批通婚的名单,名单上的女子各个出身那颜贵族,男子在鞑靼的身份地位不低。朱厚照也不能弱了气势。他让刘瑾放话,和鞑靼通婚之人会受到重用。
刘瑾接手了组织人和鞑靼集体相亲的差事。大明首批通婚的对象从举人、国子监监生中挑选。随着朝廷任用官员的门槛越来越高,监生只能从事文吏的工作,很难当官。举人想要当文吏难上加难。举人和监生的社会地位不低,只是没有体面的工作。只要他们和鞑靼通婚,保证能拿到七品官!
不过报名通婚的大明女子寥寥无几。通婚的鞑靼男子有达延汗本部察哈尔的千户,有年轻的那颜贵族。女方的家世不能太差。要让通婚达到积极正面的导向作用,女方还要心甘情愿。这可是一个大难题!
刘瑾把难题摊在了朱厚照的书案上。
“你的字越来越像样了。”朱厚照把目光从一堆奏折中收回。翻看刘瑾写出来像模像样的文书。
刘瑾抿了抿嘴:“奴婢想给小爷分忧。一日都不敢懈怠读书习字。”
朱厚照笑了一下。忽略刘瑾近期胆肥下犯下的小错。
“工部因贪污罢免的官员在青土城、亦集乃干的不错。”朱厚照说的那些人,是三年前从囚牛商行购买记录中排查出的贪官。
“前阵子商人卢安福牵连了不少官员吧?”卢安福买通不少京官弄出了皇宫轰炸的惊天巨案。此案处罚极重。直接经手流出火器、热气球的官员秋后问斩,收过其贿赂数额巨大的入狱重罚,失职的罢免。与卢安福有过联系的官员陆陆续续被查,有的被外放,有的贬官,有的终身升职无望。
朱厚照点了一句。有些官员为了升官没有下限。牺牲女儿的幸福算得了什么呢。
“等有了适合的人选,让瑞安侯把人介绍进奶茶铺聚会中。找人灌输为国为民的崇高理想。再让人教她们蒙古语。本王会给她们诰命、添妆,让她们有尊荣。”
通婚也是安排细作最好的机会。现在大明和鞑靼的实力差距越来越大,朱厚照有底气,不会给新郎、新娘特殊任务。
朱厚照是真的想让民间通婚。通婚是促进民族交流、让汉文化影响到周边其余国家最有效的办法。可不能让伊教把大明包围了。
“奴婢得令。”刘瑾讪讪一笑,“小爷,焦侍郎纳了很多妾室,庶女有8位。奴婢可以试试说服焦侍郎以身作则。”
朱厚照眉头一皱:“为结秦晋之好,通婚者必须心甘情愿。”
“这是当然,奴婢不敢坏了小爷的大事。”
“你认为焦芳想要什么?”
“焦侍郎一心一意为小爷效力,哪会有额外的要求!”
“本王不能冷了忠臣。”
“这……焦侍郎在礼部并不顺心。焦侍郎不但府邸被人烧了,还得罪了官场上很多人。”
朱厚照让焦芳上书把武官任命为总督,很多文官看焦芳不顺眼。但因为焦芳是给他办差,也有很多官员围在焦芳身边。
“笃笃笃”朱厚照曲指敲着桌面,凝神思考对焦芳的安排。
刘瑾大气不敢出一声。段聪就是个人形木架子。黄献守在文华殿门口无聊地打哈气。
朱厚照经过深思熟虑后许诺:“本王会把焦芳调入吏部。不过……“
“届时你可得和他保持距离。内外勾结向来都是大忌。听懂了吗?”朱厚照面无表情地警告刘瑾。
刘瑾心口狂跳,恭顺地应下。
段聪忍不住咬了咬牙。如今吏部尚书马文升老迈,等哈密局势稳定,太子爷必定要换人。把焦芳调去吏部,岂不是说太子有意让焦芳升任吏部尚书?焦芳小人也!怎能把持天下官员的任免!但段聪不敢指明,更不敢把消息透露出去。
朱厚照捏了捏鼻梁,做了套眼保健操。看了几本奏折,眼睛累了。“你来念吧。”
段聪随意拿起一本:“河南右布政使王琼奏,臣闻太子殿下有意设立大明钱庄,臣建议由大明钱庄监督各地铸币……”
“这本留下。”朱厚照闭着眼睛淡淡地道。
刘瑾悄然退下。
-------------------------------------
司礼监、内阁死死盯着文华殿的动向。为了防鞑靼,李荣给刘健提供了不少宫里的消息。
朱厚照私下和桶哈达成协议很快传入两人耳中。刘瑾知道李荣在宫里的地位,提了朱厚照打算把焦芳调入吏部的事。
刘健得知后,呆坐了很久。古往今来,圣贤书和当世大儒都会教导皇帝任用贤臣。但刘健清楚地知道,太子是不会相信这种话的。不管贤臣还是小人,太子都能物尽其用。刘健心中彷徨,不知道大明的未来会何处何从。
“太子又绕过我等做主了。”谢迁苦笑。
李东阳一脸困惑:“太子为何如此?”
弘治帝宠溺太子,内阁也总是纵容太子,百官对太子的容忍度也是奇高。太子看不惯官商勾结,朝中也有守正的官员,不见太子对他们额外重用。太子受不了朝廷办事拖沓,官员们拼命加班。礼部在应对鞑靼使者时有礼有节,太子为什么要打礼部的脸?
七月初一大朝会的时候,朱厚照亲口说出了答案。
“马上就是父皇万寿节,本王不想让父皇看到朝政乱糟糟的样子。假盐引、假银锭一事本王亲自接手处理。”
“先说假银锭。”
“本王收到739份《铸币改革意见》。思路清晰、言之有物者十分之三,其中观点偏激者一半有余。真正能入眼的不足十分之一!”
“你们……本王能骂你们蠢笨如猪吗?”
“如何防止假银锭再次发生?加大打击力度?重典惩治?你们就只会说这些!若是如此,本王翻翻史书就知道,还要你们何用!”
“如何防止?当然得要从预防入手!如何预防呢?当然是提高铸币水平,真假用肉眼可辩。让别人无路可走!”
“来人,把东西抬上来,让你们开开眼界。”
“你们打嘴仗,本王做事。真不知道要你们何用!”
朱厚照给每一位朝臣发了一套五枚银币。
“本王再给你们一次机会,重新写一份《铸币改革意见》。这次本王加一个前置条件,建立宝泉局铸币,大明钱庄负责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