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日军行动很快,甚至于比李国耀预料的还要快,当5月5日第一批日军援兵抵达滁县的时候,蚌埠前线的国军都集体失声了。

在他们看来小鬼子此战损失如此的惨重,在国军没有作出南下攻打滁县之前,日军根本就不可能这样快调集援兵北上。

原因有二,第一就是日军正在准备武汉会战,并没有那么多的部队可供小鬼子调动。

其次是日军也不想这个时候刺激国民政府,毕竟逼急了国民政府真可能调集部队围攻滁县,到那个时候小鬼子可就被动了。

然而所有人都低估了蚌埠战役对于日军的伤害了,关于蚌埠之战,日军上下深以为奇耻大辱,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竟然会在这样一个小城市面前被打的满地找牙。

最重要的是这种失败竟然不止一次,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其次是李国耀这个人也极大地刺激了日军,不管是普通军人还是日军大本营的那些大佬们,李国耀就像是一个梦魇一样萦绕在他们心头,这让小鬼子高层恨不得吃他的肉剥他的皮,除之而后快。

最重要的是,台儿庄战役之后,国府这边试图和日军在徐州外围进行战略决战,大批的部队不断的运往徐州,此时鲁南苏北的国军已经达到了一百多个师旅近六十万大军。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也打算和国军进行主力决战,更想一口将国军第五战区的主力一口吞掉,想要达成这一战略目标,单靠华北方面军一己之力是不行的,因此华中方面军必须配合行动。

正是有了这些原因,所以日军的行动比国军上下想象的快的多。

截止5月7日,滁县的日军得到了大批的援兵,甚至于连第九师团新任的师团长樋口季一郎中将也已经抵达滁县。

在得到大批的援兵之后,滁县前线的日军两大师团的编制迅速得到了恢复。

蚌埠战役之后,第九师团和第13师团加起来也就堪堪只剩下万余人了,而此时迅速恢复到了两万五千多人,虽然距离巅峰时期差了不知多少,甚至于两个甲等师团加起来还比不上一个第五师团,但已经比之前好了不知多少。

紧接着,日军第三师团在师团长藤田进中将的指挥下由南京北上滁县,一时间,一个小小的滁县日军人满为患。

5月8日,滁县前线的日军接到了华中方面军司令部的命令,即刻起成立前敌总指挥部,由藤田进担任总指挥官,田中静一和樋口季一郎辅之。

随后,方面军司令部命令前线的日军立即北上再次攻打蚌埠,一雪前耻。

不同于好大喜功而又轻敌无脑的吉住良辅,藤田进这个人不但资历非常的老,而且指挥经验和水平也远不是吉住良辅所能比的。

在接到方面军司令部的电报之后,藤田进并没有立即命令部队出击,而是当即命人找来田中静一和樋口季一郎等人召开战前会议。

在了解完三个师团的真实情况之后,藤田进先是给华中方面军司令部申请了一大批武器装备和弹药物资,然后才开始制定作战计划。

不同于之前的作战计划,藤田进没有选择分兵,在他看来不管是定远也好还是光明也罢,不过是蚌埠城的卫星城市而已,攻占了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不打也无所谓,真正影响战局的只有蚌埠一地。

因此藤田进当即决定出动一个完整的步兵师团沿岱山镇、池河镇等地北上,直捣黄龙,夺取蚌埠城。

而且为了避免第三战区司令部抽调兵力增援蚌埠城,藤田进随即命令第九师团由南谯西进,配合第六师团第47联队攻打肥东,伺机夺取合肥。

日军的这一行动直接打在了顾长官的腰杆子上,肥东此时已经是摇摇欲坠了,第192师经过一系列的战斗全师只剩下不到两千人了,要不是194师及时增援的话,恐怕肥东早就陷落了。

然而随着日军第九师团突然西进,第194师顿时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肥东的外围防线摇摇欲坠。

而肥东的情况也直接影响到了合肥城里的第三战区长官部,一旦肥东陷落,合肥城恐怕也很难守住,毕竟就防御情况而言,合肥未必能比得上肥东。

合肥.第三战区长官部。

顾长官等人正在紧张地商讨前线的敌情,这时一个作战参谋急匆匆的进来汇报道:“报告长官,含山方向急电!”

“怎么了?”

“报告长官,含山方向的观察哨刚才发现了大批的日军飞机正向着北方飞来,观察哨那边判断敌机的目标不是肥东前线就是合肥城,要我们早做准备!”作战参谋道。

顾长官在地图上看了看说道:“知道了,命令全城做好防空准备!”

“是!”

待作战参谋退下之后,顾长官叹了口气说道:“焕然,这已经是日军第几次空袭合肥城了?”

“今天的第三次,这个月的第21次!”黄百韬熟练地回答道。

“嗯,狗日的真的是欺辱我们没有飞机还击!”顾长官沉声说道。

“长官,我们的空军本身实力不强,开战以来战机损失巨大,现在主力都调到了武汉,前线也只能靠兄弟们用血肉之躯硬抗了!”黄百韬道。

“哎,算了不说这个了,蚌埠那边怎么样了?”

“还没有消息,不过据说小鬼子精锐第三师团已经北上,目标直指蚌埠城,我看第61军这次恐怕是悬了!”黄百韬回答道。

“既然悬了那就让他们撤下来吧!”顾长官道。

“撤?”

“嗯,第六十一军的情况你我都清楚,之前一战下来他们只剩下四千残兵可战,加上战区长官部送过去的那三个团,加起来恐怕也不到万人。而且武器装备和弹药都严重不足,我们也没办法给他们支援,继续留守蚌埠的话,只可能是一个结果!”

不等顾长官说完,黄百韬便接口说道:“全军覆没!”

“对,上次他们能打成那样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实力,也证明了李国耀对党国的忠诚,我们不能为了一座必将沦陷的小城而将一支精锐埋葬进去,这样的陪葬没有任何意义!”

“长官,您想过没有,一旦第61军撤了的话,蚌埠就完了,接下来小鬼子的主力必将长驱直入,到时候华中方面军便会与华北方面军合兵一处,徐州危矣!”黄百韬道。

“那也没办法的事情,如果第61军真的能挡住南线的日军的话,我会毫不犹豫的让他们堵上去的,但现在的情况是,即便是将第61军全部堵上去也无济于事,只不过徒增一些伤亡而已!”顾长官道。

“那委座那边...”

“委座那边不必担心,我会亲自向他解释的!”

“那第61军又能撤到那里呢?”

“淮南!”

“淮南?”

“对,淮南地靠合肥,必要的时候第61军可以南下增援合肥!”顾长官道。

“这样倒是也行,只是不知道李国耀那小子愿不愿意撤退,那可是一个犟种啊!”黄百韬道。

“他知道轻重,只是我有点担心现在撤退会不会已经晚了!”

“应该不晚,而且那小子在防御站方面很有一套,小鬼子不可能这么快就将他们击溃的!”黄百韬自信地说道。

“你对那小子倒是信任,去通知他们吧!”

“是!”

.......

ps:兄弟姐妹们,实在抱歉,前几天被确诊了急性/感/染/性/肺/炎,必须住院治疗,住院之前作者君在书评区发了解释的帖子,结果被咪咕书评区管理员删除掉了,抱歉!经过这几天的治疗,情况稍稍有点好转,因此可以抽时间写一点了。

(本章完)

皮皮读书推荐阅读:美漫丧钟斗魄星辰穿越从开荒开始姬唐继承三位皇嫂后,我无敌于天下农门小媳妇:随身带着APP我不是佞臣啊帝凰之神医弃妃绝代宦爷盛世独宠:狼性王爷,你好坏征伐天下逆水行周内铁血中唐女帝太监最风流霸仙绝杀资本大唐红缎军的征途明朝第一弄臣末世重生之黑暗国度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大秦之极品皇帝魔君霸宠:天才萌宝腹黑娘亲汉末之并州豪雄此去安都两万里骁骑奸臣三代不能科举?我刚好第四代三国之无赖兵王明贼乐土之王大秦:开局祖龙先祖永乐大帝:朱标大清巨鳄破晓之征晨曦军工:让你修炮,你把威力提升百倍?吾乃世家子红楼野心家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官居一品革清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打卡大汉最强合伙人,刘备劝我别退休穿越宁采臣提灯贞观,冒充天人混大唐1850美洲黄金大亨部落崛起从救活主角开始毒后妖娆:腹黑王爷宠上瘾烟火大唐
皮皮读书搜藏榜:承明之治盛唐小国师三国从掳走洛神开始战机英雄凌天仙帝大唐:摊牌了,本驸马要造反!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征兵令尘途雕弓落刘禅的人生成就系统亮剑:开局战俘营,我带和尚打鬼子秦时实践家大成公子绝世小书儒明末皇太子乱世小土匪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逆转乾坤之东汉末年的倒霉蛋儿们从县令到帝师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农家小女医妃笑倾城,狐仙小王爷荣耀之路:国民校草是女生重生:回到1937最强训犬员寒王纵宠,绝世娇妃神兽饲养员八岁登基,后世都说我是暴君!中天稗史大清之祸害嬴政:时空之主回到远古建华夏武牧江湖穿越了,我的手机还能购物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直播:我挖掘国足之光!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冒牌皇叔我镇南王世子,你让我干点正事?曹贼休走神话三国:我能够进化词条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亮剑之我成了赵刚徐怀小说免费阅读全文红楼如此多骄三国之曹家孽子重生之妖孽作家
皮皮读书最新小说:锦书难托:乱世情殇曹操,梦回赤壁,龙吟千年带着三国精英卡闯水浒大明!开局割据一个州!隋唐:项羽传承天生韩信我,顶级纨绔,太尉直呼宝藏女婿!大晋俏公子刚激活军火库,皇帝派人抄我家?从军赋我四叔是朱元璋农家子的赚钱科举日常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系统:我周天子,天下一统啦哈哈明末人民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创造的书竟然成为了历史明末之天下霸业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救驾之饼不就是无限粮食,为何给我披黄袍农家那小子古典白话合集红楼:重生贾环,修魔逆天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三国:我谋士mvp,刘备躺赢狗三国:穿越成典韦弟弟禁宫秘史:那些被史书屏蔽的吐槽重生1907:我必死守东北大明:世子堂弟太凶猛红楼大反派,我要摘贾宝玉的神经花荣打造忠义新梁山穿越架空:小公爷我真的好难乱世攀鳞:寒门枭雄篡汉史诬陷我谋反,我真反了你慌什么大齐:我正统皇子,你让我去和亲?太子妃逼我和离,我掠夺气运杀穿皇朝穿越到古代穷的只剩下一把砍柴刀方剂杂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重生水浒之桃花难躲沧澜琉璃录三国之冠军侯穿越古代我手搓AK打天下楚汉,开局收编刘邦带韩信搞事情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穿越五代末年争霸天下:从纨绔开始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我家床底通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