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多尔衮呆呆地看着北岸,当他看到一条红『色』的线在远方出现的时候,他就知道,北岸那边完蛋了。

因此,当他看到对面的大清军队,犹如过街老鼠一般在抱头鼠窜时,却无动于衷。因为他知道,这个情况必然会出现。对岸,再没有机会了。哪怕后面岳托、豪格所部都调过来,也已经没有机会去挽回败局了。

听着对岸明军喊起了“万胜”的喊声,多尔衮的脸『色』非常地难看。这种情况,他是第一次见到。说句心里话,他是真不想听到,就希望自己一辈子都听不到明军的这种喊声。

可是,这一次,终归是听到了!

这一战,北岸的大清军队,能逃掉的,估计也就是骑军了。至于那些步卒,根本就跑不过四条腿的明军。初步估算,估计会损失一万人马左右。这对大清军队来说,又将是一个难以承受的损失,对己方的士气打击绝对很大。

这么想着,他便转头环视南岸这边。果然一如他所料,北岸的明军士气有多高,那么南岸大清军队的士气便有多低。很显然,很多人都无法接受大清军队战败的事实。

转回头,当多尔衮再次定睛去打量对岸的明军时,忽然,他的眼珠子一凸,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

就见对岸,刚才滚滚而来的明国骑军,胯下坐骑竟然是五花八门,什么马都有。

他虽然才刚壮年,可大部分时间都在军中渡过,因此只看一眼,就能发现,对岸的明军胯下,很多都不能称之为战马,根本不可能达到战马的要求。更有甚者,他竟然还发现姗姗来迟的明国骑军中,竟然还有人是骑着驴骡之类的。

顿时,他感觉一口老血都想喷出来。

刚才的情况,任谁见了,都会以为是明国骑军来增援了。事实上,也确实,冲锋在最前面的骑军,就是秦军和勇卫营中的骑军。再后面的,只能算是骑马(骡驴)步兵。都能看出来,有不少步卒的骑术实在不怎么样,只能勉强维持在马背上不掉下去而已。

这样的两万骑军,和想象中的两万骑军,战力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北岸的大清军队真要发现只是这样的明国骑军,也不会不加抵抗,就狼狈地四处而逃了。

如今已经逃散,就不可能再有勇气去打仗。再说了,跑散了的大清军卒,又如何是士气如虹地明军对手?

一开始,多尔衮的心中是非常懊悔的,觉得北岸的战事,不至于败得如此难堪,要是稳扎稳打的话,要是知道来增援的明国骑军只是这种货『色』的话,说不定还能逃回一部分也不一定。

可过了一会,当多尔衮的眼睛就盯着那些五花八门拼凑起来的代步畜力时,忽然回过神来,脸『色』顿时一变,变得异常难看。就好像比他刚才打败仗的时候,都还要难看。

因为他发现,明军的这次战事,能做到这一步,实在太超出他的意料了。几乎每一步,明军的所作所为,都和他印象中不一样。

比如,勇卫营和秦军,明明应该是在大清军队的屁股后面才对,可为什么,突然就出现在了这里,而且看样子,是早就料定大清军队会从这边走。因此不但天津城内有伪装,而且还把埋伏藏得那么远。更为可怕的,就是他们胯下的这些五花八门的畜力。

之所以多尔衮的脸『色』如此难看,是他认识到了一点。一盘散沙地明国或者明军,哪怕他们个别军队再精锐,也一点都不可怕。也因此,明国虽大,可大清入关,却能视同无物。

然而,如今多尔衮发现,明军不但联合起来,不再一盘散沙,而且明国的动员能力,也非常地让他意外。对岸的那些驴骡之类且不说,光是那些五花八门的马,他就能看出来,很多应该都是有钱人家的马,甚至有不少名贵品种,还有种马母马之类的。

明国为了这一次战事,竟然能把这些马都拼凑起来,岂不是能证明,明国的动员能力有多强大!不管这个动员能力,是否胁迫还是自愿,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想想明国如此庞大的疆域,如此庞大的人力、物力,以后要是真能像这样动员,那大清只是区区一个酷寒的辽东,还怎么和明国打下去?

哪怕多尔衮不是很懂明国朝廷的事情,可也清楚,这绝对不是卢象升能搞定地事情。想到这里,他不由得转头西望,看着那个方向,心中想到了一个人。也只有那个人,才有这个能力去征集这么多的五花八门地马吧?

得到这个结论,多尔衮都已经无心去看北岸的情况了。他的心情格外沉重,同时也有些疑『惑』。如果紫禁城里的那个人真有如此能耐,那为什么前些年就感觉不到呢?不管怎么样,都已经登基十来年了,真有本事的,应该早就显『露』出来了啊!

且不说多尔衮想破脑袋都想不明白,就讲天津城头,孙传庭早已站在城垛处,难得『露』出笑容地捋着自己的胡子,看着城外地一切。

到处都是骑卒在追杀四处而逃的鞑子,甚至有不少地方,都能看到一群群地大明百姓,把落单地鞑子围住,让明军能早点赶过来抓。又或者,彪悍一点的大明百姓,都直接动上手了,多少个人就围着一个鞑子打,估计等那些围着的人群散开,地上也不会有人形的东西了。

自从鞑子入关以来,给大明百姓造成了多少苦难,如今有了这个报仇地机会,谁还会手软?

孙传庭心中想着,目光再次移动,便看到了远处正由一队骑军护卫的帅旗,是三边总督洪承畴过来了。

于是,他便笑呵呵地下了城头去迎接了。

这边的战事已经结束,在满清军队的后军,信使才疾驰而至,飞奔军中。

“什么?”岳托听了军令,顿时吃惊地睁大了眼睛,大声确认道,“秦兵和勇卫营在卫河以北?这怎么可能!”

“是不是认错了旗号啊?”豪格也是睁着两只牛眼,大声喝道,“到底是怎么搞的,明军主力不是在后面么,还把老子都调后面来防着。”

他这么一喊,岳托却已经在最初的大惊之后,已经回过神来了,立刻急切地对豪格说道:“叔王急调,那肯定是不会有错的。战事要紧,必须马上增援!”

豪格听了,不由得大声嘟囔道:“该不会又是明军的诡计,想搞什么步骑分离吧?”

一听这话,岳托的脸『色』顿时就变得异常难看,看着豪格的眼神都有点不善。他压根就不理豪格了,立刻传令,带着他的手下赶往前军去了。

这一次他们作为后军防备明军,压根就没有步军。这个豪格的脑子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会想到步骑分离,分个鬼啊!

豪格看到岳托急急地走了,他转头看看后方,最终无奈,也立刻下令赶往前军。不管怎么样,军令一下,任何人都不得违背,否则军令可不会认人的。这一点,至少这时候的满清,还是执行地比较坚决的。

这么大的动静,夜不收当然很快就获悉了,也立刻将情况禀告给了卢象升。

“好!”卢象升一听,不由得大喜道,“建虏如此匆忙离去,定然是前方战事不利。看来卫河之战,我军大胜!”

他一听岳托和豪格所部匆忙离去,就立刻得出了结论,很是高兴。

说句实话,虽然事前已经进行过周密布置,可他还是有点担心的。战事的胜负,实在不是事先有周密布置就一定能赢的。各种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原本以为必定会赢的战事一败涂地。可如今得到确认,卫河那边的战事定然是赢了,而且很可能还是大胜,才让建虏军队的调动如此匆忙,甚至都不管自己这边,想着这些,卢象升就大大地松了口气。

这次的战事,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其实都被大明给占了,有心算无心之下,哪怕建虏的战力比明军强,建虏的装备比明军精良,也一样没用。

天气严寒,冰封卫河,却又已经过去了最严寒的时候,卫河的冰面并不能随便过人,这就限制了建虏援兵的机动『性』。

建虏劫掠大明百姓,对大明来说,可以说是无恶不作,人心自然不会在建虏这边。不管是四散而逃的百姓迟缓了建虏的反扑,还是大明将士对建虏的愤恨,都在主帅意料之外,增加了对这场战事的胜算。

中军帐内,众人听闻卢象升那么有把握地说话,顿时,一个个都大喜过望。虽然他们没有参与卫河一战,可至少也有个策应作用。打了胜仗,总比打败仗要让人高兴不是!

于是,王承恩等人,都开始拍起卢象升的马屁来了,反正打了这么大一个胜仗,之前失陷济南府的事情,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花花轿子人人抬不是!

然而,卢象升听到他们这些马屁,却是脸『色』一下认真起来,双手抱拳,向京师方向一拱手,正『色』说道:“此战,首功当属皇上。如果不是皇上,我等根本无力发起此次战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建虏劫掠我大明的人口物资出关!”

众人一听,顿时想起,皇上又是搞银子,又是支援畜力,如果不是银子鼓舞了军心,如果不是畜力及时运送了兵力,还真如卢象升所说,这一仗压根就打不起来。顿时,一个个都恍然大悟。拍皇上马屁,这个他们更在行。中军帐内,对崇祯皇帝的崇敬话语,就犹如黄河之水涛涛连绵不绝起来。

卢象升倒是在一开始说了之后就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帐内声音小了一点之后,卢象升忽然脸『色』严肃地说道:“来啊,传本官军令,立刻撤军,入大城据守!”

“本兵,这是何意?”高起潜一听,有点惊讶地说道,“如今我军士气正高,真是和残余建虏决战的时候,怎么好退兵呢?”

卢象升一听,就知道他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基于这些宦官都是监军的身份,便立刻解释道:“建虏军队的精锐,大部分其实都在后军防备我等,因为建虏认为本官手中都是大明精锐。如今这部分人马未损失,也就是建虏的主力犹在。一旦他们北上增援无用,那必定会南下报复我等。就我们手中这些兵力的战力,压根就不可能是建虏的对手。只需一个冲锋,我军必败!”

“不会吧?”高起潜有点不明白了,“如果真是如此的话,为何不击垮打败我等再走?”

卢象升并没有鄙视高起潜竟然还有一个知兵的名声,这种事情都认识不清?他继续耐心地解释道:“建虏在卫河那边打了败仗,肯定是情况紧急之下,奴酋急于挽回局势,因此急调这些骑军前去增援。不过洪总督所领援军必然会比这些建虏援军更快赶到,我军定然是大胜,这些骑军去了也没用。如此一来,奴酋接下来就会想到我们这支虚兵,如果立刻能在我们这边赢了一仗,对于奴酋来说,就会有个说法,而且对建虏士气,也有提振作用。”

一听这话,高起潜不由得连连点头,连忙提醒道:“既然如此,本兵当立刻下令撤军!”

得快点走,这边都是步军,还是各卫所拼凑起来的,要是被建虏骑军追上了,那大家都要完蛋。

卢象升既然已经提出,心中自然有数,便开始安排撤军。不过,他并没有跟着一起走,而是把军中所有骑卒都收拢了起来,主要就是夜不收。为了防止建虏探马探知虚实,他的手中还是留有不少夜不收的。

随后,他便对王承恩等人交代道:“你们领着步军先撤,本官领着骑军再和建虏周旋,等建虏兵退之日,就是我等一起向皇上报捷庆功之日!”

高起潜等人倒没有多想,反正不要他们冒险就成。倒是王承恩有点担心地问道:“本兵就带这一千多骑而已,又有何用?还不如随军一起去了大城吧?”

卢象升微笑着摇头道:“无妨,战事未结,本官身为主帅,又如何撤之?你等且去便是!”

事实上,他并没有说出心中的担忧。这一战,虽然从目前来看是明军赢了,可建虏的主力犹在,最终的胜负还未定,他就有点担心,就怕建虏又出什么幺蛾子,因此就留下了。

兵力少不是问题,卢象升一直以来崇尚精兵路线。以前的时候,他甚至还给崇祯皇帝上奏章要求组建特种部队来镇压流贼,就是组建专门地精锐骑军,狂飙突袭,打击流贼。

如今他手中皆是骑军,机动能力强,又不需要死战不退,因此兵力虽少,却一点负担都没有。唯一担心地,是建虏打了一个大败仗,损失肯定很多,他们接下来会怎么做?

此时,远在京师的崇祯皇帝,有王承恩和伍忠身上的窃听种子反馈的消息,比起卢象升要通过消息来推测,反而掌握更多的战事消息。

知道大明军队如愿打了一个大胜仗,并且解救了无数百姓。对此,崇祯皇帝不由得很是欢喜。然而,这个消息还不能公布,只能自己独自乐呵一下。

也是因此,当他高兴之后,便很快就冷静了下来。随后,他就立刻想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靠着洪承畴和孙传庭他们两人,恐怕难以解决,还必须自己这边来解决才行。

皮皮读书推荐阅读:裂阳残血我在秦朝当神棍大秦第一熊孩子大炎帝国,吾济苍生三国之小兵传奇穿越之从逃婚开始今晚教坊司包场,女帝破门而入魂穿大唐朝激活修仙系统混大唐崇祯十五年:召唤猛将蝉动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历朝皇帝降临从暴揍嘉靖开始让你当赘婿你成了十国第一才子傲娇少爷要上位华夏网游【强到只剩开挂】大唐: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大明:被迫登基锦衣当国诸天:从清穿造反开始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逆天明末三十年穿越之赵云传魂穿成苏辙老婆亮剑:签到亿万物资,成为西北王以吃货之力改变世界开局一个师,陛下我反了!农门状元他来自秦朝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成亲后,我的乌托邦藏不住了穿宋大忽悠史记大争之世穿越大宋之倒爷为王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甲午崛起天唐锦绣平原大时代金军南下我北上,赵九南逃我拜相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明末平倭录带着诸天万佛金身重塑系统穿越了明末之木匠天子执手春江征服世界的一百五十年大唐第一熊孩子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中世纪崛起日月山河无恙战贞观权行天下
皮皮读书搜藏榜:承明之治盛唐小国师三国从掳走洛神开始战机英雄凌天仙帝大唐:摊牌了,本驸马要造反!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征兵令尘途雕弓落刘禅的人生成就系统亮剑:开局战俘营,我带和尚打鬼子秦时实践家大成公子绝世小书儒明末皇太子乱世小土匪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逆转乾坤之东汉末年的倒霉蛋儿们从县令到帝师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农家小女医妃笑倾城,狐仙小王爷荣耀之路:国民校草是女生重生:回到1937最强训犬员寒王纵宠,绝世娇妃神兽饲养员中天稗史大清之祸害嬴政:时空之主回到远古建华夏武牧江湖穿越了,我的手机还能购物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直播:我挖掘国足之光!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冒牌皇叔我镇南王世子,你让我干点正事?曹贼休走神话三国:我能够进化词条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亮剑之我成了赵刚徐怀小说免费阅读全文红楼如此多骄三国之曹家孽子重生之妖孽作家美漫丧钟
皮皮读书最新小说: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狂魔战神杨再兴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紫鸾记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被海盗打劫了,最后成了皇帝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