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妇人执意要走,许芪也拦不住。
年氏朝她缓缓摇头,“小芪啊,有些事,不是你想管就能管的,人各有命,有时候插手不一定是好事。”
许芪低着脑袋不语。
“小芪,我们走吧。”年氏拉着他的胳膊往外走。
“三娃,你想不想去学堂念书?”沈南路过书斋的时候,突然想起这一茬。
虽然三娃的年纪不小了,现在读书有些晚,但沈南还是想让他去接受系统的教育,就算是不当读书人,有学问干啥都要方便一些。
“真的可以吗?可是……可是我这个年纪……”三娃一脸踌躇。
“有什么关系,你年纪虽然不小了,但你已经识得那么多字,况且还会算数,我相信你并不比别人差多少。
只要你想去,姐姐就把你送进去,起步晚没关系,只要你肯学,就一定能学得好,我相信你。”
三娃看着眼前的书斋,以及里面进进出出,穿着统一学子服饰的学生,眼睛里满是向往。
见到这一幕,沈南便知他的想法,于是打算先去城里问问,到时候把他送进去。
“走吧,带你进去买几本书,大伙也去买些回去打发时间。”
三娃跟着沈南进了书斋,买了两套书,又买了笔墨纸砚。
三娃年纪小,但他很聪明,看东西特别快,学什么东西也快,逃荒半年的时间,他就把沈南给他的书都看完了,而且对算数比较精通,这样的水平,把他送进书院他是有把握的。
不过还要买点启蒙书,不然夫子考他回不上来就不妙了。
“姐,我想看看那种书?”临走之前,三娃偷偷凑到沈南耳边说道。
“那种书?”沈南疑惑地挑眉,看着三娃的眼神,带着探究。
“就是那种小说,像你以前给我看的那种书一样,讲故事的那种书。”
沈南想了一下,道:“那就去买吧。”
“娘,姐,你们先去车上等着,我和三娃再去买两本书。”沈南对他们道。
“那好吧。”年氏应声,带着许芪和沈月去马车里等着,年氏则被许芪扶着上了另一辆马车。
这个时代的书都是文言文,她不喜欢,只是坐在一旁的凳子上,等三娃挑书。
“啧,都多大年纪了,还看幼儿读物!”就在沈南昏昏欲睡时,一道稚嫩的男声在安静的屋子里响起,带着浓浓的嫌弃。
沈南闻声转过头,看到一个十二三岁左右的学子坐在椅子上,正在翻看一本厚厚的书籍。
“我没有看过,不能买吗?”三娃反问。
“都这把年纪了,还看这种书,不嫌丢人吗?你难不成还想去学堂?”男孩的猜测,显然是正确的。
“小孩,难不成小时候没读书,长大了就不能读书吗?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从小就拥有读书的机会。”沈南缓缓站起身子,用恰到好处的声音对男孩说道。
男孩被沈南的话噎住,一双乌黑亮丽的眸子瞪得溜圆,半响才憋出一句话:“可是他这么大年纪才读书,肯定赶不上同龄人。”
“谁说我才开始读书,我已经学了半年,能认字的。”三娃反驳。
“没进学堂,自己学能学出什么名堂,怕是连书院的门都进不去。”男孩鄙夷地瞥了他一眼。
三娃不服气:“不如你试试,看我能不能考进书院。”
男孩被沈南的话呛住了。
“不敢赌?”三娃问他。
“怎么不敢,我就在青山书院,灵州最好的书院,你要是能考进来,我跪下来喊你大哥,如何?”
“好啊,这可是你说的,不过你得下去说,咱们找几个见证人,不然你耍赖怎么办?”
“找就找,我安义杰说到做到,我还就不信了,你一个没读过书的人,怎么可能考进青山书院。”
“不过先说好,你要是考不进去怎么办?”安义杰倒不算傻,知道找三娃要个承诺。
三娃扬唇笑道:“我若是考不进去,就认你当大哥。”
“哈哈,这可是你说的,可别反悔,不然以后别怪我欺负你一个小屁孩。”安义杰大笑。
他的笑声传遍整个书斋,引起不少人侧目。
安义杰却不以为耻,拉着三娃走到一楼大堂,将两人的打赌对所有人说了一遍,让他们做了见证。
一群人围着他俩议论纷纷。
“这孩子是谁?竟然这般狂妄?从来没有读过书,还敢跟安公子打赌。”
“是啊,听说他要考进青山书院?真是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啊。”
“你看那孩子穿的破破烂烂,估摸着家境不好,听他们说,那孩子书都没读过,还要跟安公子赌呢,我看他是活腻味了。\"
众人的议论声,让三娃很是尴尬。但他想到和安义杰的赌约,顿时又多了几分信心。
他相信,凭借着自己的记忆力,再加上有之前学到的知识打底,他一定能考进青山书院。
“行了,我们走了,你们继续。”沈南走上前,拉着三娃,冲众人摆摆手,走了出去。
沈南走后,众人又恢复刚才的闲聊。
“那人是谁啊?长得还挺美的。”
“就是就是,确实是个美人胚子。”
“我劝你们别打她主意,毕竟那是我二弟的亲姐姐。”安义杰站出来说道,这个时候他已经默认三娃会输给他。
......
沈南和三娃离开书斋,直接上了马车。
他们在杂货铺买了几百斤粮食,百来斤猪肉,又去给没人买了几身衣裳,最后又订了一批家具,这才往村里走。
一路上三娃的心情格外激动,原本他还有些犹豫,这会和安义杰打了赌,他是卯足了力气要好好读书,一定要考上青山书院,这样他很快就可以去读书了。
马车上,年氏等人也听到了三娃和别人打赌的事情,不过他们倒觉得这是个好事,能刺激三娃更加上进。
回到村里,他们路过村口的时候,果然看到村东边出现一群流民,距离太远,他们看不清那些人的模样。
想来就是昨天那几个流民说的村民了,他们果然要在这里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