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在姑苏台召集伍子胥、伯嚭、范蠡等几个吴国重要人物开会。讨论当前局势,制定吴国如何应对的决策。
吴王虽然耽于享乐,迷恋美色,但野心还在。这种称霸天下的野心也是春秋时各国君主,特别是大国君主所共有的。
周国作为华夏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早已不复存在,周天子作为最高统帅也是有名无实,没有人再听他的。
在欲望和利益的驱使之下,各诸侯国开始了残酷的兼并战争,不能兼并的,就大家坐下来开会,所谓会盟。然后选出霸主。所谓选也是假的。实际上是最强大的国家迫使其他国家承认他的霸主地位。
做了霸主的好处是说不完的,他可以指使调动其他国家的军队,爱打谁打谁,谁不听话就打谁,各同盟国还要交保护费,大量的财富和美女集中在手中,享受不完。
这是一种巨大的诱惑,各个诸侯国君主都无法抵抗这种诱惑,于是都殚精竭虑地想要发展自己,灭掉别人,独享天下财富。于是就爆发了春秋战国长达四百年的战乱。
最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所以后人总结:春秋无义战。这些数不清的战争,没有一次是正义的!
吴王夫差自然不能免俗。北方齐鲁即将爆发大战,这对吴国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战略机遇。吴王的野心有开始膨胀了。所以他听伍子胥说:吴国现在还不具备战争的条件时,便出言讽刺:“相国的英雄气概那里去了?”
伍子胥当年的确有威震天下的英雄气概。吴国从一个地处偏远的小国弱国,发展成为一个可以傲视群雄的大国强国,可以说,伍子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但此一时,彼一时,吴国已经是一个大国,第一重要的是保住大国的地位和实力,然后才能抓住机遇,全力一搏,完成霸业,在这一点上,伍子胥始终是清醒的。
可以说,伍子胥的所有看法和意见,站在吴国的角度上来说都是正确的。
可惜吴王不听他的。他和吴王的矛盾越来越深。
世上的事情很吊诡,看着顺眼的人,他的意见就是不对的,听着也顺耳,看着不顺眼的人,他的意见哪怕很正确,听着也不舒服。吴王对伍子胥正是这种情况。
伍子胥当然能够听出吴王话中的讽刺意味。他心中暗暗叹息,低头说:“老臣的意思是,我们还不能完全确定齐国和鲁国真的要打起来,还不能确定怎么办。我们且稍微等一下,老臣估计就在这一两天,北方的情报就可送达,那时候,我们再讨论如何应对。”
范蠡说:“相国的意思是,我们暂缓一步,稍后讨论怎么办的问题。但是,范蠡觉得,我们还是应该讨论一下,他们不打,我们如何应对,他们打起来,我们如何应对,统一了思想,这一点很重要。”
吴王点点头:“少伯说的有理。继续说。”
范蠡说:“我们假设齐国和鲁国打起来了,吴国怎么办?我想听听相国的意见。”
吴王看着伍子胥,说:“这些年,吴国军队都是相国管的,国中的其他事情你基本没管。所以现在要需要军队的时候,你的意见就很重要了。不光是相国,还有太宰和少伯,你们都把自己的想法亮出来。”
伯嚭说:“臣的想法很简单,既然鲁国对吴国很重要,齐国攻打鲁国,我们就不能不管。”
范蠡说:“我和太宰的意见是一样的。齐国攻打鲁国,鲁国即使不被齐国灭掉,也会完全控制鲁国,那么鲁国就成了齐国的势力范围。这是非常可怕的局面。因为鲁国虽然不是大国,但也是仅次于齐国的国家,他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觑的。如果齐国完全掌控了鲁国,吴国别说永远不能称霸,就连自保都变得十分艰难。”
吴王叹了口气,转向伍子胥:“相国,该你了,说说你的看法。”
伍子胥正要张口讲话,忽听得外面一声:“报——”一个身穿便服的小军歪歪斜斜地跑进来,跪倒在吴王面前,喘息着说:“小臣有报。”
这人看出是经过长途奔波,已经十分疲劳。吴王说:“莫急,慢慢说。”
那探子说:“报告君王,齐国已经调齐十万大军,要向鲁国进发,看来是要攻打鲁国。”
吴的脸变得严峻起来,说:“鲁国军队出动没有?”
探子说:“我来时,齐国先头部队已经向鲁国方向移动。后续情报不久就会送来。”
吴王说:“你的情报很重要,很及时,下去领赏休息吧。”
探子磕了一个头,出去了。
吴王说:“齐国开打了,我们还在这废话!”
忽然一个内侍进来报告:“启禀君王,有鲁国来使求见。”
吴王说:“事情凑到一块来了。传他进来。”
一个北方打扮的汉子,踉踉跄跄走进来,跪倒在地,高声说:“臣鲁国使者渐离拜见君王,寡君鲁侯哀公问候君王万安。现文书呈上,请君王御览。”说罢,拿出一方帛布,举过头顶。
春秋时没有纸,紧急文书刻在竹简上不方便,大多书写在布上。伯嚭上前,接过文书,略一浏览,便呈送吴王。
吴王说:“尊使请起。”便看那文书。略曰:齐师伐我,鲁国危在旦夕,望君王念吴鲁世交,出兵救援云。
吴王说:“请尊使且休息用膳,我们即刻议定此事,给予答复。”
鲁国使者去了。吴王把文书递给伍子胥,伍子胥看完,有交给范蠡,范蠡看完说:“事情完全在预料中,鲁国果然请求吴国出兵救援。”
伯嚭说:“这事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了。必须做出决定,答复鲁国了。”
吴王说:“今天我们就必须拿出决策来了。”
正说着,忽有内侍来报,齐国来使求见!
大家听了,都是一愣,齐国不是发兵攻打鲁国了吗?这时候派使者来吴国,要说些什么话?
伯嚭见吴王发愣,说:“君王,来使就要见,传他进来吧。”
吴王点点头:“传齐国使者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