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希胡部落的少主,小阿布都拉也算有些见识,对于火炮并不陌生。在希胡城的城防工事中,就有他父亲早年间从葡萄牙人手中购得的几门火炮。
不过买来那几门小口径青铜炮的主要作用并非防御希胡城,而是当作了部落展示实力,鼓舞人心的一种道具。
坐落于沙漠中的希胡城,遭遇外敌入侵的几率本就极小,而那几门炮十分沉重,在沙漠中难以机动,也只能部署到城防上当固定炮台。放上去之后便一次都没用过,时间一长自然也就成了摆设。
小阿布都拉也知道这玩意儿威力巨大,在战场上的作用远胜火枪,但他自知能操作火炮的炮兵极难培养,当年部落选了一批人送去霍尔木兹岛请葡萄牙人代为培训,结果竟然全都无法达到合格线——这也是部落买回来的炮沦为摆设的原因之一。
小阿布都拉不想自曝其短,只好婉转地提醒高桥南,这种沉重的武器很难在沙漠中长途运输,将其运用于实战可能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高桥南笑着向他解释道:“这些炮的确很难在沙漠里运输,所以投送它们的方式主要得通过海路来完成。”
小阿布都拉立刻听懂了他的意思:“您是说我们今后要攻打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海岸线附近?”
高桥南道:“毕竟波斯湾附近地区的大城,几乎都是位于海边。从海上投送军队,要比走陆路快得多。”
很显然,位于沙漠中的希胡城,或者处于类似环境中的城市,并不在高桥南所说的大城之列。
这么看来,阿巴斯港、科威特城、巴士拉城等知名城市和港口,大概才有资格被海汉当作目标。
小阿布都拉想到这一节,有些不安地问道:“跟周边部落打一打,我觉得还可以试试,但要跟其他国家开战,我们希胡部落……真的有这样的实力吗?”
高桥南道:“现在的确没有,但以后能不能有,那就得看你们的努力程度了。如果只是坐在家里干等,那肯定没法成为波斯湾一霸。但只要你们愿意学习,有勇气去战场上拼杀,那你们将会从我国获得所需的一切帮助!”
虽然高桥南所说的目标距离希胡部落还是太遥远了一些,但这番话的确是给了小阿布都拉一些信心。至少海汉人的军事援助并非空口说白话,而是真打算向希胡部落提供威力强大的武器装备,扶持希胡部落成为地区强国。
当然小阿布都拉也没有就此被冲昏头,他很清楚这些援助可不是完全无偿提供的,特别是武器装备,那都是要计价算钱的。
希胡部落并不具备买下这么多武器装备的财力,所以海汉方面仍是采用了惯常的做法,即向希胡部落提供专项贷款,用于从海汉采购武器装备。
钱天敦给希胡部落定下的还款期是二十年,而且利息极低,还能用希胡部落从伏波港今后经营收益中所获的分红来还款,这其实也就是半卖半送,并没有指望着从中赚钱。
只是这其中的原理,对于并不熟悉贸易和金融的小阿布都拉来说,还是太过复杂了一些。他只知道自己的部落接收这些武器装备和物资以后,就要对海汉欠下一大笔债务。
而这一大笔债务必须要通过希胡部落,未来的希胡国,在波斯湾取得巨大成功之后,才能偿还给海汉。
虽说希胡部落通过将土地租借给海汉兴建伏波港,可以从港口经营中获得较为稳定的收益,但如果未能达成海汉所制定的目标,那么作为贷款的抵押品,希胡部落届时也将失去伏波港地区的土地主权。
所以对希胡部落来说,眼下已经上了海汉这条船,就没有再半途下船的可能了,只能按照海汉制定的航线继续前行。
小阿布都拉没有再提出问题,就这样静静地站在高桥南身边,看着这些火炮从船上一一卸下。
他意识到这个时候再讨论建国计划的难度已经没有意义,用海汉话说,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希胡部落必须全力以赴,否则未来可能失去的就不仅仅是这里的土地了。
高桥南对小阿布都拉的反应倒是挺满意。他不希望合作伙伴是畏首畏尾的胆小鬼,但也不希望对方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徒。
而小阿布都拉的态度正好符合他的期望,谦卑但不畏缩,有勇气却不冒进,这将为他省下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唯一的问题,就是小阿布都拉的文化基础太差,甚至连军用地图都还看不明白,就更别说制定复杂的作战计划了。对他进行培训所需花费的时间,可能会比预计长得多。
七月下旬,从后方送来的八百余名移民抵达了伏波港,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此前由石迪文送到普吉岛的移民,在经过初步的筛选之后,钱天敦便派出了一支船队将其送到了伏波港。
这段横跨印度样的移民旅程也说不上太顺利,途中依然不免出现了人员的折损,好在数量不算太多,尚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这批移民的到达,让伏波港的驻军也大为振奋。这不仅仅是因为补充进来的劳动力可以加快本地的基建工程进度,更重要的是,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移民是单身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驻军部队的配偶需求。
而高桥南接到的最新指令之一,就是安排这些来自日本的女性移民尽快在当地组建家庭。
这当然也不是一件容易办的差事,简单来说就是僧多粥少,不可能做到均匀分配。但如果分配方式不公,这种事情又很容易影响到士气。
而高桥南的解决方式一如既往地简单粗暴,那就是直接抽签决定。有意愿参与的单身军人在报名后,便会得到抽签的机会,胜出的幸运儿就能获得一位女性移民配偶。
但即便是这少数胜出的幸运儿,也没有挑三拣四的机会,只能通过开盲盒的方式来选取配偶,并且对方如果携有子女,也需一并接纳抚养。
即便设下诸多限制,但驻军士兵依然报名踊跃。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在海外驻扎期间很难接触到女人,想娶个媳妇儿成家可太难了,有这样的机会就不错了,也没什么好挑剔的。
虽然这种分配方式纯属包办婚姻,但已是高桥南所能想到最公平,最高效的解决方式了。而且他很清楚,这些日本女子来到异国他乡,如果不能快速组建家庭,恐怕其中很多人都难以生存下去,最后多半只能沦为风尘女维持生计,那显然还不如嫁给这些驻守海外的军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