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棒梗出事以后,秦淮茹就变的沉默寡言。
张氏的丧事办完以后,她就一直待在农场,就没有回过四合院。
两个小女孩也适应了农场的生活。
今天早上起床,王德发看见秦淮茹从食堂回宿舍,一会儿两个孩子就穿好了衣服出来了。
食堂早上很忙碌,马上农场就会集体吃早餐,如果孩子不起床,那么早餐就没得吃了。
多余的早餐会被混入猪食去投喂小猪仔。
王德发说的,这不算浪费粮食。吃新鲜的,对大家都好。特别是夏天的时候食物容易变质。
农场是不产多少主粮的,可王德发的空间农场里面主粮多的是。
价格按照市场价,所以食堂不缺主粮。
农场的工人们可从来就没有饿过肚子。
他看着秦淮茹领着两个小女孩进了食堂,今天早上,红薯小米粥,窝窝头,咸菜疙瘩。
大伙儿都吃的开心,包括农科院的几个专家。
除了老李,另外三个都是搞养殖的。他们感兴趣的是农场的肉猪。
再说了,农场的养猪场还是他们弄来的资金扩大规模的,自然得在这里待上一段时间。
待着就待着,可是他弄好的易中海家的房子租给谁呢?
明年,他得想办法把他们弄四合院里面去。
嘿嘿嘿。既然他们想弄成果,那他可不得赚点钱。互惠互利,这想必他们不会拒绝吧!
吃过早饭,食堂的一部分人加入喂猪大军,工人们开始进入大棚,小部分早起收菜的开始进宿舍休息。
现阶段只留下几个家庭困难的临时工,其他人都已经回到各自的生产队去了。
这几个人王德发还在想办法把他们转正。让他们能成为一个正式工,这样可以多赚点钱。
也算是尽自己绵薄之力。
王德发在农场里面转悠了一圈,然后就溜了号。
中午他就到了秦京茹住的小院子。
院子里面一如既往的干净。
“德发哥,这么冷的天冻坏了吧?快进屋暖和暖和。”
屋里的炉子上咕嘟着的水刚好烧开,直接泡了一壶茶。
收音机里面传来激情澎湃的声音,大生产运动如火如荼的在开展。
最近农场订的报纸上也是这些消息,看来这个时空的历史进程也已经开始了啊!
“德发哥,我回去听说你领养了一个孩子。你干嘛领养孩子啊?我……我可以的,我可以给你生一个的。
自己的孩子贴心,总比别人家的孩子好吧!”秦京茹泡茶的时候说道。
消息特么传的可真够快的,农场里面大家也就是不敢当面说而已。
背地里都不知道被许大茂,刘海中,阎解成之流的传成了啥样子。
“嗯,京茹,你倒是说说,你都听到了些什么?”
“我听我嫂子说的,她说王主任是想要别人家的房子,这才答应给人家照顾孩子的。
还说你都没有媳妇,就领养一个孩子,也不知道你脑子是怎么想的?
一个领导干部,图别人房子干啥?自己又不是没有房子。
还说你们院里的人都说你这还是亏本买卖,他们会盯着你。
但凡你将来对孩子不好,他们就去举报你。”
“呵呵!京茹,我跟你讲讲是怎么回事吧。”
接着把易中海和张氏,还有秦淮茹的关系跟她讲了一遍。
再把张氏的事情也讲了。
“啊?怎么会这样?德发哥,那这孩子还算秦淮茹的小叔子吧?”
“你要这么认为,还真的可以说是。因为他是张氏的孩子,从张氏那里算,还确实是秦淮茹的小叔子。”
“那就该给秦淮茹。”秦京茹嘟着嘴说道。
“你外甥都被她养进牢里了,这孩子给她也养不好。再说了,她和张氏已经分家,断绝了联系。
还有她和易中海之间发生过那样的事情,你说她会接受这个孩子吗?
而且就是同样的条件,院里也没有人愿意接纳这个孩子。”
“那你为什么就答应了呢?”
“京茹,你想想我是什么身份?我是院里唯一的一个干部。
第一,我得树立自己的形象。
第二,我得出来担责任。
第三,呵呵,这一点最重要。就是我不做亏本买卖。
我能替死去的张氏和坐牢的易中海照顾孩子,首先在道义上我就不亏。
而且还是雇人照顾孩子的,就这一点别人就不能挑理。
还有一点,张氏死前把存款都给了我,我也受她托孤,这孩子我确实得替她养好。”
王德发虽然没有细说张氏到底给了多少,但是看表情,秦京茹也知道不会少的。
两个人相处了这么久,坦诚相见过无数回,她还是了解王德发的。
事情肯定是好处大于坏处,利益大于付出的。
“那,要不然孩子我去带?我也会带孩子的。”秦京茹去带孩子,王德发确实可以减少一些付出。
其实他也想过的。
只是不想她去陷入四合院的漩涡之中。
而且她其实是有正经工作的,还是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替他收娄晓娥的包裹。
这可不能弄四合院里去,那些人闲的蛋疼,会议论的。
还有和秦京茹的关系也不能被雨水知道一点。
至于以后雨水知道,那时候知道就知道呗。
再有就是四合院去带孩子,也不利于她学习。
家长里短,背后议论,串门子的也多,何必多事?
钱他王德发又不缺。
给农场配送物资是他一手办的,空间里面的物资,这钱他特么都得想办法去鬼市买黄鱼,不然都没地花。
花不完,根本就花不完。
所以他不在乎钱,在乎的就是房子。
如果四合院的人现在还有谁愿意卖房,他一样可以溢价买。
和秦京茹聊聊,顺便再考教一番她最近看书学习的情况,然后再做一些年轻人都喜欢的事情。
最后来顿大餐。
吃饱喝足才回四合院。
招娣还是很负责任的,隔好的小屋子里面很暖和。
小娃子睡的很香,嘟着小嘴,让王德发又直接想起了照片上自己的儿子。
唉!
都差不多大的孩子。
“招娣,晚上注意点,特别是注意使用炉子的时候别让烟倒灌。
明天一早,我给你拿些鸡蛋过来。”
“好的王主任,您放心。”
“别学他们,下次叫王哥。”
“好的王主任。”
好吧,这孩子一根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