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洪武元年明州的第三场飓风在闰七月的十三日这天到来,直到二十日,大风虽然已经停歇,雨还在持续。

提前有所准备,住在舟山岛上的朱塬倒是无碍,但雨稍小一些,华高还是急匆匆跑来,确认小祖宗平安无事,又吃了一顿午饭,才又匆匆离开。

又一批运粮船队正在等待出发,这已经是今年的第六批。

第五批上月就已经启程。

这一次,还是20万石粮食加10万担鱼获。

朱塬最初的计划,今年打算送出六批粮食,总计120万石,就算圆满完成任务。现在看来,稍后的第六批只要成功送出,不仅是圆满,而且已经超额,毕竟从第三批开始,每次就要多出10万担鱼获。

而且,接下来,直到九月份,或许还能再送出一两批。

不断送出粮食的同时,营海司也已经开始为明年做筹划,毕竟虽说超额完成了任务,但北方缺粮的问题其实一直没有解决,大军是吃饱了,百姓却还饿着。

这件事也不仅仅是赈济那么简单。

经历战乱,乃在在前很多年的各种天灾任务,北方地区的生产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种情况下,想要恢复生产,第一件事就是口粮,再简单一些,人,要吃饱了,才能去干活。

再就是,朝廷有能力养民,也能让北方地区以最快速度稳定下来。

乃至更进一步,灭掉元廷之后,继续向北扩张,不说极北之地,就说东北,朱塬相信,老朱肯定不会忘记这件事。

总之,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资源。

而粮食,就是这年代最大的资源。

因此,哪怕朱塬将海运输粮提升到元朝巅峰时期的300万石,甚至,将来再翻一倍,到达600万石,也是不够的。

送走了华高,朱塬回到内院午睡。

醒来时问时间,写意说是下午的三点钟,身边妮子们越来越习惯了他的计时方式。

来到外院靠近湖边的一座两层书楼,坐在二楼靠窗的书桉旁,首先拆开了北方刚刚送来的包裹,这是上午随同华高一起过来的闻造同时带来。

老朱的书信,说起了白糖火药。

埋怨朱塬给出配方的时间太晚,让他没时间安排,还叮嘱,如果有甚么其他好法子,都尽快送过去。

朱塬才记起在《化学》里提及了这件事。

确实没太在意。

朱塬觉得,火器这种事情,前提是,先把火药的生产提升到每年百万斤级别,才能稍微向后考虑一下。

当下如何呢?

朱塬还特意问过,就说去年,西吴全年的火药产量,是27万斤。

这个年代,已经很多。

还是当年鄱阳湖一场大战,让老朱发现了火器的威力,才一直鼓励发展。但,在朱塬看来,还是远远不够。没有足够的火药,装配不了足够的火器,当下,相应武器,对于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也就很难产生太关键的作用。

说到底,这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至少需要一个最最初级的工业生产体系。

再然后,其他一些琐事之外,老朱还提起有一份弹劾,让朱塬自己处理。

弹劾?

自己处理?

朱塬很快找到了那份奏章。

第一反应就是,祖宗你堕落了啊,怎么能把弹劾奏章送到被弹劾人手里,这要是几百年后……嗯,还是传统呢。不过吧,老朱的这份信任,还是又让朱塬小小感动了一下。

读过奏章,朱塬也明白了对方的目的。

其实,早在之前营海司发布了明年不再为民间海捕兜底的公告,就开始有人或直接或间接地向朱塬提出异议,比如定海知县薛戍,就觉得既然营海司有足够的银钱,就该继续为百姓兜底。

朱塬相信薛戍是肯定没有私心的,但,其他人,朱塬就不太确定。

而且,朱塬本来逐渐好转的名声,也因为那份不再兜底的公告,又出现了转变。

没办法,有人带风向。

就像手中的这份弹劾奏章。

这位名叫李处的按察佥事,真的是在为百姓说话吗?

朱塬觉得,更可能是在为看上了海捕收益的沿海大户代言。

来到东南这么长时间,朱塬对很多事情的了解要比下面人想象的要多得多,更何况还有两辈子的各种见识。

因此,朱塬很容易看透其中关节。

营海司接下来如果继续兜底,并且保持1两银子一担鱼获的高价,那么,最大受益者,不会再是民间,而是沿海的各种大户。

因为这些人有足够的资本建造大船,并且在官方营造的良好海捕环境下,拿到大批的收益。

就像当年的元廷海运。

元廷给出的运量脚架最高的那些年,大户造一艘海船,只需要顺利跑一趟,就能回报,随后,不管跑几趟,都是赚的。

至于结果……

因为运费太高,元廷很快无力支付,导致海运没有兴旺太多年就重新衰败下去。

大户自然也就少了这份财源。

相比起来,参与海运的民夫,就只是赚一个辛苦钱,还是卖命级别的辛苦钱。

那年代可没有营海司当下这么完善的安全保障。

同样的道理,哪怕就说今年的海捕,民间的船只,很多都来自大户,船工渔民租赁大户船只,虽然因为营海司给出的高价格,都算赚了一笔,但,船主才是拿大头的那个,只需要出一条船,直接就切走一半收益。

那么,问题来了。

底层的百姓为什么不自己造船,把这份收益自己吃下呢?

因为没钱啊。

朱塬当初发布告示,同时也在一封信中说过自己的想法,当时很坦白,就是为了更加迅速地整合沿海各州县的渔民。

当下,朱塬觉得自己要解释更多一些。

外人不知道的是,朱塬最近甚至一度考虑过,完全禁止民间海捕。

还是泥螺事件产生的启发。

官方不断开创足够优越的海捕条件之后,朱塬觉得,完全放任,或许也会造成后世的某个结果,短短几十年,因为过度捕捞,就无鱼可捕。

相比起来,官方捕捞,更容易通过鱼情进行调节,保持捕捞强度的同时,也要避免竭泽而渔。

不过,斟酌之后,朱塬还是决定不禁止。

只是要做出严格的限制。

非常非常严格那种。

否则,逆转不了人性。

这么想着,朱塬拿来纸笔,当场开始给老朱写信,更加详细地阐述自己的想法。

这件事和朱塬之前建议老朱禁止民间采矿其实异曲同工,都是给未来考虑,给百年甚至千年之后的子孙考虑。

写过信,又看过老朱送来的其他一些文书,再在刚刚的信中补充了一些内容,朱塬才开始处理营海司乃至海军都督府的各种相关文件。

夏税征收早已结束。

营海司前段时间开始不断在接收各地送来的麻料。

如同最初的预期,具体总计约450万斤,老朱的态度是,全部送来明州,再由朱塬进行分配。

过去一段时间,陆陆续续运来已经超过一百万斤。

更多还在路上。

朱塬的第一个打算是在明州扩建一个织造工坊,大批量生产麻布。

营海产业链上,不只是船帆、布袋之类需要麻布,那怕营海司在不断推行的工装,同样如此,当下可没有那么多棉布来制作衣服,还是以更加廉价的麻布为主。

再就是,麻布还可以转为油布。

特别是营海司在各地的木料储备基地,防水覆盖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这年代,大批量建造后世那种大型仓库不太现实,大批量的木料储备,只能露天堆放。当下的储备数量其实还不算太多,暂时可以应付,将来,整个东南,甚至整个大明海岸线铺开一大批的储备基地,防水油布的需求也将是天量。

资源总是不够用的。

如果不是营海司的所有投入都能够得到产出,而且是相当丰厚的产出,朱塬在明州这么折腾,别说朝堂众臣,哪怕是老朱都不会同意。

斟酌着批示完一份关于麻料的文件,朱塬刚拿起另外一份翻开,就听到了何瑄的声音:“大人,到时间,该歇了。”

抬起头。

窗外落雨依旧,天地昏蒙,却还是亮堂。

大概下午的五点钟左右。

上午一个时辰,下午一个时辰,还是每天两个时辰的工作时间,朱塬没有再和受了海军都督大人乃至皇帝和皇后严令的何瑄分辩,站起身,一边舒展着身体,一边低头看向窗外的湖面。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 换源app】

何瑄走进来,帮朱塬收拾着各种文书纸笔,一边又道:“大人,姚家的姚冕又来了,一直等在门房里呢,可要见见?”

朱塬当下所在,就是舟山大户姚家的别业。

为此还了解过。

这昌国诸岛,其实还是很卧虎藏龙的。

北宋末年,一直到南宋灭亡,陆上人家为了逃避兵祸,纷纷搬来昌国,分布在各大岛屿上,其中很多都是大户,就说这姚家,北宋时期,就曾经出过一个正三品的殿阁学士。

北宋灭亡,姚家迁来舟山,数百年时间,一直诗书传家。

直到当下大明开国,姚家已经在昌国传承了十六代人,虽然很多子孙都上岸寻求前程,当下舟山岛上的姚家族人,还是超过三千。

前段时间,朱塬这里很热闹。

毕竟营海使大人病了,肯定要来探望一下。

除了不收礼,朱塬倒也不拒绝探望,不过,自己其实也不怎么露面,基本都是何瑄和写意他们在操持。

当下已经大好,又没有事情,想想便点头同意。

姚冕已经七十多岁,但作为一族族长,又养尊处优,看起来精神十分矍铄,见到朱塬,立刻就要起身行大礼,朱塬已经让何瑄去搀住。

老人也没有勉强,不过还是一个长揖,才落座。

倒也没有什么事情,只是来混一个脸熟。

问一问朱塬在这边住的可好,有什么需要之类。

朱塬知道,最初的时候,姚家想送几个女姬给朱塬。

姚家还不是独一份。

大概是以为发现了营海使小大人的软肋,这钱财不需要,但美女,似乎……有些可行性。

因此,这些日子,无论是地方官员,还是东南豪富,都尝试送女人过来给朱塬。

当然没收。

朱塬想要女人,正规的渠道,当然,是这年代的‘正规渠道’,想要多少,就能有多少,完全没必要收别人送的。毕竟,一旦受了,可不只是钱财那样,那就等于多出了一条线。

将来,万一突然有甚么营海使的小舅子在外面胡作非为,那可就要坏了名声。

再就是,一旦收了,将来再想做一些事情,终究逃不了一个拿人手短。

朱塬不会送出这么一个把柄出去。

不仅如此,朱塬还反思了一小下。

自己的软肋……

嗯,这种事情,是怎么不知不觉就众所周知了呢?

要知道,一些人送来的,还都是投朱塬所好的美妇人。

这就太过分了。

其实,营海使大人也是喜欢黄花闺女的。

和姚冕聊了一会儿,朱塬也没有过多招待,端茶送客。

姚冕应该还有事情要说,到底也没说出口。

朱塬知道,应该是科举的事情。

近期同样有人求到朱塬这里。

按照老朱的谕令,各地官员都是可以举荐学子赶赴金陵参加今年秋天的这次科举的,而且,门槛还很低。

这就让许多人动了心思。

本能地觉得,这推荐人的身份越高,肯定是越管用。

就如唐宋时期那样。

朱塬当然知道,这次,肯定是不一样的。

不仅如此,凡是来朱塬这里寻求推荐的,朱塬也一概拒绝。

这不是朱塬不近人情,而是相反,为了这些人好。

因为……显而易见,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北方的大都之战结束,老朱返回金陵,朱塬也要返回金陵。而且,这次科举,老朱已经在书信里说过,要让他来主持。

既然要担任考官,总是要避嫌。

哪怕这次的录取规则不一样,但,将来,有人发现营海司大人推荐的学子得中了,总是难免多说几句。

朱塬其实也不太在意这些,只不过,能注意的,总是要注意一下。没必要主动惹事上身。

皮皮读书推荐阅读:裂阳残血我在秦朝当神棍大秦第一熊孩子大炎帝国,吾济苍生三国之小兵传奇穿越之从逃婚开始今晚教坊司包场,女帝破门而入魂穿大唐朝激活修仙系统混大唐崇祯十五年:召唤猛将蝉动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历朝皇帝降临从暴揍嘉靖开始让你当赘婿你成了十国第一才子傲娇少爷要上位华夏网游【强到只剩开挂】大唐: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大明:被迫登基锦衣当国诸天:从清穿造反开始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逆天明末三十年穿越之赵云传魂穿成苏辙老婆亮剑:签到亿万物资,成为西北王以吃货之力改变世界开局一个师,陛下我反了!农门状元谋动天下他来自秦朝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成亲后,我的乌托邦藏不住了穿宋大忽悠史记大争之世穿越大宋之倒爷为王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甲午崛起天唐锦绣平原大时代金军南下我北上,赵九南逃我拜相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明末平倭录带着诸天万佛金身重塑系统穿越了明末之木匠天子执手春江征服世界的一百五十年大唐第一熊孩子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中世纪崛起日月山河无恙战贞观
皮皮读书搜藏榜:承明之治盛唐小国师三国从掳走洛神开始战机英雄凌天仙帝大唐:摊牌了,本驸马要造反!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征兵令尘途雕弓落刘禅的人生成就系统亮剑:开局战俘营,我带和尚打鬼子秦时实践家大成公子绝世小书儒明末皇太子乱世小土匪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逆转乾坤之东汉末年的倒霉蛋儿们从县令到帝师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农家小女医妃笑倾城,狐仙小王爷荣耀之路:国民校草是女生重生:回到1937最强训犬员寒王纵宠,绝世娇妃神兽饲养员中天稗史大清之祸害嬴政:时空之主回到远古建华夏武牧江湖穿越了,我的手机还能购物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直播:我挖掘国足之光!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冒牌皇叔我镇南王世子,你让我干点正事?曹贼休走神话三国:我能够进化词条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亮剑之我成了赵刚徐怀小说免费阅读全文红楼如此多骄三国之曹家孽子重生之妖孽作家美漫丧钟
皮皮读书最新小说: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