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达是个重情义的人,所以朱载圫才放心将其留在身边,小莹的事对牛达来说,其实也是一个考验。
现在的牛达虽然患得患失,但也算是通过了这次考验……
今天是会试放榜的日子,整个京城都是热闹非凡,明朝会试是明朝科举制度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因为会试中榜的贡生皆可参与殿试,且殿试没有落榜之称,只是对所选出的贡生进行重新排名而已。
而作为泰宁朝的第一届科举,这次会试更是意义非凡。
朱载圫也是个爱看热闹的人,所以早早便换好衣服,去了礼部南院看热闹。
往年科举,一般都是录取三百人,但这次朱载圫却提高了上限,只录取二百人。
相对而言,这次科举的含金量也更高一些。
曾几何时,朱载圫也曾抱怨过明朝的八股文,八股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收结等几个部分。
其中精华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四个部分有较为严格的限制,不能随便写的,必须用排比对偶句,共有八股,所以叫八股文。
这种写法十分古板,多一字不行,很多考生都是一边写一边乱编,只为了凑字数,达到对偶的效果,文字表面上看,十分整齐,细看下内容,废话满篇。
痛苦的不仅是考生,还有出题的老师,因为四书五经里面字数有限,各级各类考试都从里面出题,而出过的题一般是不能再用的。
于是老师们奇计百出,把四书五经上下句割裂开,单独拿来出题,如把一句话斩头去尾,只用中间的几个字拿来考人。
这种语句不通、张冠李戴的词句,连老师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更何况学生呢?
着名的大儒宋濂形容过八股选出来的某些人才“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活脱脱一副无用的白痴、书呆子。
但反过来想想,在固定思维、固定模式下还能写出优秀文章的学子,又何尝不是人才呢?
正如吴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写道“八股文若做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所以八股文虽然禁锢思想,但同时也有利于国家选拔顶尖人才,就像杨廷和、杨一清、王守仁这些名臣巨擘们,哪一个不是擅长八股文的高手?
至此,朱载圫觉着现在没有必要更改这早已成熟的科举制度。
要想动摇科举的地位,还要等到皇庄里的那些孩子长大,朱载圫希望这些孩子可以做到学贯东西,然后慢慢的扩大影响力,形成有一个新的学派,到那时方有机会将禁锢人心的“理学”扫进垃圾堆里。
朱载圫来的已经够早了,但到了礼部,方才发现这里已经挤满了人,堪称是人山人海。
礼部尚书毛澄就在不远处的阁楼上,欣慰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幕。
这些新科进士就是大明朝的未来,有他们在,大明文脉不断。
就在此时,毛澄看见了一个年轻人正冲着自己招手,毛澄大惊失色,因为这个熟悉的身影正是朱载圫。
毛澄不敢怠慢,连忙下楼亲自去见朱载圫。
好不容易挤到阁楼前,朱载圫已是满头大汗,而那些负责护卫的侍卫们更是个个狼狈不已。
这么多人,要是万一发生不测,伤到了皇上,那可如何是好啊?
毛澄见到朱载圫这副模样,鼻子都差点气歪了,冷邦邦的问道:“圣上这是意欲何为啊?”
见老夫子有给自己上课的趋势,朱载圫抢先一步认错道:“毛卿,是朕孟浪了,走,咱们上楼。”
说罢便亲自搀扶着毛澄离开了。
见状毛澄也不好蹬鼻子上脸,只好硬生生的咽下这口恶气。
来到楼上,放眼望去,乌压压的一片人头,朱载圫不禁大笑道:“哈哈,还是毛卿会选地方啊,从这里望去,一览无遗啊。”
“皇上,不是老夫自夸,这可是老臣的主场,您还是客随主便吧。”毛澄凑趣道。
朱载圫点了点头道:“那是自然,对了,毛卿,你也看过会元徐阶的文章,你觉着此子可堪大用否?”
毛澄摇了摇头道:“说实话,老臣不太喜欢徐阶的文章。”
“这是为何?”朱载圫不解的问道。
“此人文笔老道,丝毫没有少年人的锐气,这样的人定是胸有千壑之人,但也最危险,因为他们的未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或为名臣,或为奸佞,一切都看圣上您如何用他了?”毛澄缓缓说道。
“毛卿此言真乃老成谋国之言,朕受教。”朱载圫非常认真的回道。
毛澄的话说的很有道理,严嵩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圣上,您看,徐阶就在下面,他现在可是京城的风云人物啊,年纪轻轻,连中两元,若殿试再被点为状元,那可是我大明朝第二位连中三元的士子啊,老臣听说现在京城的赌坊已经开出了赌局,赌注便是徐阶能否连中三元?而且现在好多勋贵也准备与他接亲……”
“哼,年轻人风头太盛也不好。”说罢朱载圫便拂袖而去了。
看着朱载圫离去的背影,毛澄自嘲一声道:“王伯安啊,不要怪老夫以大欺小,实在是你王门风头太盛,若继续让尔等壮大下去,理学的百年传承恐怕就不保了。”
在回宫的路上,朱载圫是越想越不对劲,这明显就是毛澄在给自己下套啊。
毛澄此人虽然迂腐,但绝不是小人,他如此作为应该不是只为了打压一个晚辈。
但这其中的深刻含义,朱载圫却怎么都没想明白。
心烦意乱之时,门外突然传来了一阵嘈杂声,朱载圫打开车窗望去,正对着自己的是一座酒楼,二楼上隐隐约约的看见几个士子在那吟诗作赋,而酒楼下面也围满了人。
见状朱载圫不禁问道:“上面的那几人是何人啊?其风头都快盖过了礼部放榜。”
“启禀主子,楼上之人皆是王门子弟。”
听到这个回答,朱载圫不禁恍然大悟,原来毛澄的真实意图是打压王门啊。
朱载圫放下车窗,淡淡的说道:“传王先生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