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愚自然也知道自己天赋有限,家中来来往往的年轻人,都是闻着腥味的猫。
他倒不是多舍不得,只是作为唯一子嗣,从小到大被寄予厚望。
到如今赤裸裸的现实摆在面前,坚持了二十年呐,突然间难以平常心接受罢了。
父亲要收徒,他怎可能不知?
梁姓人没有合适的,选一个外人,心里还是过不去那道坎儿。
叶家兄弟上门的时机很巧妙,难保不让人怀疑,是否是善于钻营打听之辈,在哪里听到什么风声了。
而且更巧的是,叶福禄这个孩子,就像凭空送来的好徒弟人选。
这么多巧合,梁半仙儿心中打鼓。
福禄跪在地上没动,观梁半仙儿神色就知道,收徒之事不是没得谈,是他还有顾虑。
“梁先生,我叶福禄可起誓:
一,此生绝不外传先生所授技艺;
二,若学有所成,将来定悉数还给梁家后人,直到有人能继续传承;
三,不会以此技法行不义之事。
福禄所钟爱,唯机巧木刻本身,无其他杂念。
梁先生若不放心,自可留福禄在侧考验积年。
福禄,愿行弟子之礼待先生。”
一番话,撼动三个人的心。
梁半仙儿心中愿意了九成,还有一成是对人性的提防。
堂远则是感叹,他六弟啊,豆丁大的一个,就这么一眨眼间长大了?
门外的梁愚,内心是最复杂的。
被祖父和父亲放弃,他不甘。
同时让至亲失望,是他无能。
可以有个中意的徒弟,他为父亲高兴。
若是个本分守诺之人,他也算上对得起列祖先,下无愧子孙。
梁半仙儿终究还是收下了叶福禄。
不过因为福禄年龄小,一般孩子这个年纪尚未定性。
所以他提出几个附加条件。
第一条是要随他一起扶助贫弱。
第二条是福禄可以叫梁愚师兄,可以叫他师父,但是喝下拜师茶之前,叶福禄只能算是挂名弟子。
堂远有点不舒坦,六子跪了,磕了,咋还能差一步呢?
至于梁半仙儿的要求?在堂远看来都不是事。
赚钱有他叶堂远,种地有大哥,将来承哥再去衙门谋个差事,家里用不着六弟出力。
福禄欢喜地喊了师父,小少年就算开心,也是含蓄地笑,看着秀气腼腆。
梁愚适时敲门而入,言道住处都收拾好了。
福禄正式见过师兄,从此他们便是同门了。
兄弟俩被安排在厢房睡下,堂远以为六弟还会保持毫无波动的样子。
结果关了门窗,这小子开心的在床上打滚儿。
“啧啧啧~哎呀,我还以为你不在意呢,到底还是个孩子。”
福禄单手趁着撑着头看堂远笑,十岁的男孩儿,只有面对兄弟姐妹时,才会放下防备和疏离。
“三哥,我就说能成的吧,这下放心啦?”
堂远躺在福禄身边,俩人横在床上聊天。
“你呀,应该是走了狗屎运。
在梁家,嘴要甜,眼要活……”
堂远把能想到的处事经验都絮叨一遍,一直到子时才睡下。
翌日清晨,兄弟俩起床等候梁半仙儿。
福禄要留在梁家,堂远得回家收拾福禄的换洗衣裳和口粮。
堂远回到家时,地里的草还没拔完。
主要的都在五里川,十几亩麻田虽然不用管,但是种了粮食的几亩很荒。
开荒地头一年的累,超出了他们几个孩子的想象。
那土里像是埋藏了数不尽的种子,就算天不下雨,野草该长还是长。
反观那些孱弱的苗,不救一救真看不下去。
得知六子真的可以向梁家学习雕刻,一家人开心了好几天。
那晚去练功时,万成还问起家里有啥喜事,值得他们几个都扯着腮帮子乐。
叶青竹道:“师父,福禄跟梁半仙儿学雕刻去了。
那是他最喜欢的事,还请师父别生气。”
万成:“匠不入下籍,相当于平民百姓多了一项活命糊口的本事。
这是好事啊,我为何生气?”
菱角:“说书的都讲,忠臣不事二主,当徒弟的认俩师父,你不介意吗?”
万成用木棍敲了敲菱角的腿,让她把马步扎好。
“人生那么长,我终究不会是你们唯一的师父。
福禄先于你们找到自己所钟爱之事,其实是幸运的。”
当晚,叶青竹又问万成:
“师父,我曾想过,弟弟妹妹终有一天,会有各自的出路。
关系再紧密的兄弟,也总要走一条不同的路。
只因我们都是人,完整的,分离的,清清楚楚的每个人。
我支持福禄选择向梁半仙儿学艺,还算一个好兄长吗?”
万成问他:“你是担心?”
叶青竹:“嗯,怕我做不好一家之主,怕害得兄弟不务正业。
师父,我没有读过书。认得几个字,还是柳承教的。
这世间的善恶、是非、真假……
我是凭借直觉活着的。”
万成道:“咱都是普通人,何况神仙也没有十全十美的。
你该对自己的兄弟有信心。
信他们的生死相随。
信他们对你尊敬体谅。
信他们不会辜负自己……”
叶青竹想,师父的确有秘密。
见过那么多人,有几个像万成呢?
他们兄妹几个能遇到师父,得到他的指点,已经很了不得了。
难怪总有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可能他们七个真的苦尽甘来了吧。
雅儿每天做饭洗衣,喂鸡喂兔,加上割草就已经耗时不短。
被柳承言语绕进去答应帮他做毛笔和翻墨。
如此一来,叶七姑娘除了割草挖药材练功,基本不出家门。
五里川的杂草清理过一遍,二十六,谷雨刚过没几天,期待已久的大雨倾盆而下。
雨幕朦胧了远山,院中积水都没过脚踝。
这场雨又暴又长,整整下了一天还不见云层变色。
农人刚放下去的心又提了起来,这雨要是一直这么下,一天一夜过后,地里就要泡烂了。
百姓祈祷老天爷睁睁眼皮。
尤其是经历过两淮洪灾的人,一辈子都惧怕暴雨连天,颗粒无收。
大雨持续两天一夜,如它来的那般急切,停的也很突然。
然而这一场雨,成了几王内战的开端。
从此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真正的苦难不是天灾,而是人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