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
这样……是不是,不太好?
朱标略微的有一些迟疑。
但他的话,还没有说出来,就被赵文泰给打断。
“走走走,我给你看我做的详细计划。”
朱标想起盐的贩卖才是最重要的东西,于是便将自己心里那点奇怪的感觉摒除脑后。
他跟着赵文泰走到了一个厢房之中。
里面,有一张桌子,赵文泰邀请朱标坐下。
他将自己做的计划递给了朱标。
上面是一些具体的经商模式。
朱标拿起来,仔细观摩。
顿时忍不住有些心惊。
上面的一些经商手段,非常新颖。
而且,各种防护措施,也非常详细。
比如说发生货物损耗的情况,应该怎么办?
发生卖家反悔的情况,又该怎么办?
诸如此类问题,十分详细,尽善尽美。
恐怕最顶级的商人来了,也不过如此了吧!
朱标忍不住问道:
“赵大人,你乃是官员,是从何处了解到如此细致的经商手段的?”
见朱标一脸的奇怪。
赵文泰笑着摆了摆手。
“要想要有行政能力,那你连当地的财政,金融管理都做不好,怎么对症下药呢?”
“当时我刚成为这宛平县县令时,第一件事情,便是鼓励经商。”
“所以,我宛平县的百姓,才会如此的富裕。”
朱标原本觉得,这说得有些道理。
但听到后来,觉得直接这家伙能把这宛平县管理得如此富裕,只不过是踩了狗屎运而已。
听一听,瞧一瞧,这家伙能说出鼓励商贾,那就不是一个正常读书人能说出来的话!
哦不,大明哪怕是一个正常人都说不出来这样的话!
要知道,商人是非常难以管理的。
并且,无奸不商。
商人会利用信息差,经常用低价去买百姓的粮食,然后再高价卖出去。
在一些灾荒年间,还时常将粮草的价格抬高,让百姓根本吃不起饭!
他们根本就没有一点人性!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
这个赵文泰大肆鼓励商贾,还成功了,不是走运是什么?
如果说出了一步的差池,估计也不会有今天的宛平县。
也有可能,是哀鸿遍野!
朱标对此嗤之以鼻:“你不过是走运而已,我看啊,这天底下的商人,应该全部消失才对!”
朱元璋的小农思想,或多或少还是遗传到了这位宝贝太子的身上。
对于商人不利于管理的这一点。
父子二人都保持着高度统一的态度。
反正,重农抑商!
嘣!
然而,下一秒,朱标就感觉到脑门一痛。
赵文泰轻哼一声,直接赏了他一个暴栗。
“怎么对你大哥说话呢?”
“要是全天下的商人消失,老百姓上哪买东西去?”
朱标摸摸脑袋,感觉有些懵逼。
这家伙居然上来就动手的,简直是不讲武德!
但他儒雅,到底说不出来什么难听的话,更做不出来咬牙切齿的样子。
只能闷闷的说道:“我读书也有二十多年了,无论是圣贤书,还是所见所闻,都亦是这样的道理。”
“如果说没有了商人,那么朝廷自然也会将东西卖出去。”
“老百姓们,也可以自给自足。”
赵文泰看他一脸的不服气,直接话如炮仗。
“我就给你打个很简单的比方吧,东边缺盐,西边的盐又太多了。”
“朝廷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运输过去。”
“而商人可以去承担路途遥远的人力。”
“并且,有些东西,因为南北气候差异,是没有的。”
“比如稻子,南方的产量,就是比北方高。”
“没有商人,朝廷就要自己承担这个费用,无疑是高昂的,但是有商人,无非就是提价,但不会多到哪里去。”
“可,比起商人带给国家的危害,承受这个费用,又算什么呢?”
朱标还是保持自己的反对意见。
赵文泰看着他:
“那不就对了,鼓励商贾,就可以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
“两全其美,岂不美哉?”
朱标更蒙圈了。
同时又觉得,这个家伙是不是在戏耍他?
又或者,是这个家伙本来就不太聪明。
满口的胡言乱语!
鼓励商贾,跟解决商贾危害,有半毛钱关系?
他该不会是失心疯了吧!
“只要鼓励商贾,是不是代表商人会增加?”
“商人增加之后,是不是信息流动更快了?是不是首先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那就是商人利用信息差低价卖,高价卖的问题?”
朱标被这一套又一套的词语,听得有些晕晕乎乎。
但,他倒是听明白了,好像的确是可以解决!
他还没有理清楚,到底自己有没有被绕进去,又继续听着赵文泰说道:
“那么,商人一旦多起来,是不是会产生竞争压力,为了搞死同行,是不是会导致货物的价格变低?”
“就比如,两个东西,都是十文钱,但是为了干死同行,其中一家,是不是很有可能会降低到八文钱搞薄利多销?”
朱标居然说不出任何反驳的话!
满肚子重农抑商的理论,都只能被压住!
因此,他只能愣愣的点头:
“好像的确是可以……”
“不是好像,是肯定。”
赵文泰继续说道:
“好,继续说到商人多了,是不是代表着,人力的需要也增加了?”
“就说最基础的,开店铺,如果商人变多,是不是要请人来做工?”
“现在做工的人力,根本不值钱,就比如说那码头上扛货的吧,简直是供应不求,一有活儿,十几个人争着抢,人力不值钱,老百姓得到的钱少,就越来越穷。”
“但是,相反,如果大家都有事情做,商人是不是要出更多的钱招揽别人?”
“是不是解决了老百姓的就业问题?”
就业问题,这个词语,是朱标从未听过的。
但根据赵文泰的口吻,朱标也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他陷入了沉思之中。
按照赵文泰的描述,这样的确是一件非常利国利民的事情。
但……
重农抑商,可是千百年传下来的经验啊!
怎么可以说推翻,就推翻呢?
所谓,法古无过,循礼无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