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不知道如何变革,难道他们看不到海津县的账单吗?
不肯动脑,又不肯学习,这些人简直是愚蠢的到家了。
朱元璋想到此处,心中有火。
他都需要下去取经和学习,而这些官员却停滞不前。
好方法摆到了眼前,却不知道借鉴,他又如何不上火。
马皇后走进御书房手里还端着粥水。
这是心疼朱元璋熬夜批改奏折,所以特意的亲手熬的一碗粥。
“饭桶,这户部全都是饭桶!”朱元璋忍不住破口大骂。
“陛下这是怎么了?为何发如此大的火!”马皇后把粥放下。
“还能怎么了,就是被底下的这些饭桶给气的。”
“赵文泰这个大贪官都能把账本做的一目了然,堂堂的户部却做不到这些。”
“一个县城的账单要比户部还要厉害,咱都觉得丢不起这个人。”
朱元璋在说着赵文泰送上来的账本的优点,马皇后好奇的过来看了看。
双方的账本都摆在桌子上,所以只要是简单的对比就能够得出结论。
马皇后看完海津的账本,忍不住的感慨。
“这账本让人看起来确实是很舒坦,再也不用烦躁了。”
“能想出用这种格式行文的人也是一个人才,想必也是考虑到了审阅账本的人的难处。”
“赵文泰这个人还是很有本事的,处处都能让人感到惊喜。”
“他上任只不过半年就能够有如此的政绩,这也算是难得的人才又有上进心。”
马皇后用手指着账本的第一页上面记载的数字。
“陛下你看,海津去年的整体收入只有二十万两,今年已经达到了八十万两了。”
“在看,去年的税收,只有十万两,今年的税收翻了一倍,这证明种地和商业经营的人收入多了一倍。”
“在看囤粮食的产量,开荒的农业用地只增加了百分之十,但是粮食的总产量却增加了百分之八十。”
“这是农业方面用了心,又用对了办法,才能提升上来如此多的产量。”
马皇后说完表面文字的对比,又在说这文字看不到地方。
海津县在赵文泰的治理下商业是井井有条。
而且,海津硬件建设的又非常的好,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县城。
最让人惊奇的是,赵文泰并没有伸手从朝廷要银子,这一切全都是自身解决。
历朝历代修桥补路都是地方筹集一部分经费,然后朝廷再拨付一部分。
能自行修建路和桥的地方,都是江南的那些富足的地方。
第一次一个小县城也可以自行建桥修路。
海津县的经商环境又非常的好,那些土匪受到了几次的围剿,再也不敢轻而易举的踏上海津县。
这其中的任何的一项拿出来,其他的官员都够吹嘘和炫耀几年了。
听到马皇后的话,朱元璋叹了一口气说道。
“赵文泰有本事这不假,就连咱都佩服他的头脑和能力。”
“但是可惜这是一个贪官,这是不争的事实。”
“难道官员的德行真的可以因为政绩而掩盖吗?”
“难道黑心的人都能因为聪明的头脑和做了点事情就把自己漂白了吗?”
朱元璋一连两个反问,其实这也是在问他自己。
他痛恨贪官,但又不舍得砍了赵文泰的脑袋。
他觉得自己陷入了两难的选择。
马皇后倒没想那么多,她只听到了朱元璋在夸奖赵文泰聪明。
她倒是有了一个想法。
“既然你觉得赵文泰有本事,而且又有独特的想法,咱们为啥不学学呢。”
“哪怕咱们学了,咱们也可以把孩子送过去学习。”
“等孩子学了这些本事,到时候都可以成为你的好帮手。”
“才能和头脑可是不分黑与白,学到手了就是本事。”
马皇后的话让朱元璋眼前一亮。
之前他没往这个方向想,现在一拍桌子说道。
“嗯!”
“咱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
“老四整天不着调,就愿意有枪弄棒,不愿意学习治国的策略,也不大愿意动脑筋。”
“这次不如让老四过去让赵文泰好好的调教一下,让他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本事。”
之前征战天下的时候,朱元璋认为万夫莫当的大将军是最重要的人,但是现在他可不这么想了。
现在能治理天下的人才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他的儿子根本就不必再骑在马上带兵打仗。
他只需要让自己的儿子具备文韬武略,而不是舞枪弄棒,这二者是有不一样的地方的。
画面一转。
御书房里。
朱元璋和朱棣说了让他去学习的事情。
还没等朱元璋提及要去哪里历练的事情,朱棣就瞪大了眼睛。
朱棣脑袋和拨浪鼓一样:“不。”
“父皇,儿臣不去,儿臣死也不去。”
“我要封狼居胥,我要上战场练兵,我要帮父皇开疆扩土。”
“让那些异族臣服,才是儿臣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去历练。”
朱元璋恨铁不成钢。
他就知道朱棣可能有反抗的心思,却没有想到表现的如此强烈。
他拍着桌子在嚎叫道:“你再说一遍!”
“再说一万遍我也不去。”朱棣拿出了倔强的一面。
“砰……”
朱元璋一脚把朱棣踹倒在地,然后指着鼻子破口大骂道。
“咱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玩意儿。”
“学文化和本事有什么不好的,只会练武的人到什么时候都只是一个莽夫。”
“脑袋都不开窍,还当个狗屁的将军。”
“诸葛孔明什么时候拿刀亲自上战场了,人家会武功吗?”
“你看他耽误指挥千军万马了吗,人家凭的是脑袋。”
“你再看看你,气死老子了。”
“还坐在地上干什么?给咱滚起来。”
朱元璋骂了一通,火气消了一些,坐在凳子上盯着朱棣。
朱棣从地上爬起来不敢说话,但是仍然有不服气的样子。
朱元璋可不管朱棣是怎么想的,总之他是一定要让朱棣去学习。
“咱告诉你这一次去海津,少学那些没用的,多和赵文泰学学治理地方的方法。”
“特别是那些对百姓有利的制度,一定都要学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