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数天时间一晃而过,在关中呆了几个月的皇族终于返回了洛阳,这让洛阳百姓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他们见皇族和朝廷去了关中数月之久,十分担心朝廷会以大兴为都城,毕竟大兴以前也是国都,那里不仅有规模庞大的大兴宫,还分布着长春宫、步寿宫、太平宫、甘泉宫、宜寿宫、温泉宫、仙游宫、仁寿宫等等行宫,此外更有便利交通,甚至连皇陵也在关中,朝廷迁去大兴无论是法理还是情理都很正常。

可一旦迁都去了大兴,便会给洛阳百姓带来巨大的财富冲击,洛阳暴涨的地价和房价使很多囤房的商人身价百倍,一旦朝廷迁走,洛阳房价必然暴跌,他们的财富也会大幅缩水,这是洛阳百姓最担心的局面,固然朝廷一再在《半月谈》发表申明,可洛阳百姓对迁都的议论从杨侗去大兴过年那一天起就没有停止过。当皇帝带着朝廷从关中返回,大家才彻底放下心来。

杨侗当初因为要与吐蕃、吐谷浑、李唐三盟作战,安抚关中百姓,这才去了大兴,不过战事已经结束,且人心稳定,羌族各部也基本接受了朝廷的安置,大隋声威也足矣威慑丝路,又有大将镇守西北,后方稳定,而这个时候继续呆在大兴也没必要了。

更何况大兴偏西,不利于朝廷对辽东、幽州、冀州、青州、徐州、扬州、交州掌控,定都号称天下之心的洛阳,更有利于东部发展,同时也更符合大隋经济文化的发展战略。

更重要的原因是河北大地乃是六镇边军后裔聚焦之地,民风彪悍,难以管束,加上民间或许还有一些北齐遗老遗少,心不服大隋,远不像其他地方那么简单,这个隐患杨侗不得不考虑;当然还有南方,那里的情况也很复杂,一来是南北分裂太久,人心上的隔阂至今还存在着,二来是南方的山獠太多,远在大兴的话,朝廷顾及不到那么多。

更何况杨广为了打破关中本位制,实现枢纽天下、临制四海的天下战略,不惜与关陇贵族反目成仇。杨侗要是再迁回去,这得有多傻啊?

这次坐着圣武车返回洛阳,时速二十多里的迅速对杨侗来说不算什么,但在这时代,已经是个划时代的迅速了,长达八节车厢的圣武车,若非是载着皇族,而是货物,速度至少要提升一半,但固然如此,也比入关之时快了很多。

一家人坐在同一辆车上,旅途上其乐融融,倒也不太着急。

毕竟洛阳是大隋国都,杨侗虽然不在,但每天都会有消息出现在桌案之上,眼下的洛阳已是太平之地,大隋将之收复之后,与民休养,加上天公作美,风调雨顺,百姓基本都有余粮,加上商业的逐渐兴旺,每年光是商税收入,就足矣弥补地税的不足,再以平价收购百姓手中多余的粮食,囤积在河南郡内的洛口仓、含嘉仓、回洛仓、河阳仓,以及洛阳三市的常平仓内。

有了充足的粮食,不必为食物担忧之后,百姓在农闲之时,大多会出去找活儿做。或是就近兴修水利、道路;或是远离家乡,参与收入更高的大工程建设。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发展,如今的河南郡,乃至周边各郡,早已不似杨侗刚接手时那么困顿。

此番入关,一是因为高原之战,关系大隋西部边疆百年稳定,另一方面是要看看雍凉大地被收复之后,民心、民意是否在隋,就目前来说,基本上达成了目标。

……

当杨侗返回洛阳之时,自年底就开始筹备了的驿站为民通信方案,正式投入使用。

在驾部郎中戴胄筹划之下,再加上工部的全力配合,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专门运输信件的一千五百辆马车业已就位。

这马车看似很多,可分配到大隋现有的一千多个驿站,也只是单程配备,不过一开始信件不会太多,短期内应该是够用了,后期至少还要投入同等数量的马车,以便交叉互动,至于两千两百多名专门送民民信件的驿卒皆是退役老兵。

百姓对于此事也并不陌生,只因由于每期《半月谈》都对驿站的布局情况进行宣传,人们对驿站通信之事并不陌生,都抱以期待。

到了正月二十八这天,天刚蒙蒙亮,安静了一个夜的洛阳城再次喧哗起来,不少百姓发现各个坊门之前都多了一个类似小房子的物件,上写“信箱”二字。

“据《半月谈》上说,只要把信投入信箱,驿卒就能像送公文一样,把信件送到大隋任何一个地方。”

“哪怕是小村庄也行?”

“当然可以。”受到培训过的坊卒解释道:“驿站遍布大隋,朝廷就是通过驿站,把公文送到大隋各郡县的,既然送得了公文,自然也送得信件。”

众人听得连连点头,驿站广布天下,陆驿、水驿计有一千几百个。

一些商旅怦然心动,三百加急信件只要一文钱就可以着到家,岂不是最多只要三五天就到了千里之外?

以往他们往往是委托故乡人送信回家,不说人情之类的话,单是对方不是直接回家这一项,就使信件耽搁在路上一个月,或是更久。

如今专门传信的官方驿站,就算再慢,也只要十天左右吧?

一些人当即按捺不住思乡之情,立即前往附近的驿站购买邮票、信封和信纸,立即埋头写信。

洋洋洒洒写完了书信,检查无误之后,这才装入信封,用驿站备好的浆糊封好,写上地址收信人,贴好邮票,这才将信件投入信箱。

洛阳是大隋国都,在城内经商的商贩、洛阳学宫学习的学子极多,当他们看到《半月谈》上多次提及的信箱出现在学宫之内、各坊门前,都纷纷提笔给家人写封家书,然后按照兖州、豫州、辽东、幽州、冀州、并州、雍州、凉州、青州、徐州、荆州、扬州的区划,投到家乡所属的信箱之中。

这也是为了方便分拣人员设定的信箱,每个信箱之上不仅标注了大州,还将各自所属的郡都写在上面。

很快,洛阳学宫和各坊之前的信箱就被信件充满。

分布在城内外的军营也是朝廷重点考虑对象。隋军战兵是从五湖四海、天南地北募集而来精锐之士,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想要回家探亲是件十分奢侈的事情。

当期待已久的信箱摆到各大军营四门的时候,士兵们莫不欢呼沸腾。

在外的游子本就让家人无比牵挂,而从事着天地之间最危险事业的士兵,家中亲人对他们的牵挂和担心,比普通商旅、学子更要加重万倍。军官的话还好一些,可以托人捎信回家,而普通士兵哪有这机会?所以当他们通过《半月谈》、通过政委知道驿站可以帮人送信的时候,全军上下莫不欣喜若狂、万分期待。

受到上级指示的军官更是已在军中层层宣传,让需要写信回家,却又不识字的士兵提前找人代写,以免事到临头,各级政委、识字士兵忙不过来。

士兵是朝廷重点照顾的对象,邮票、信封、信纸制作好了以后,第一时间就派发到了军营,经过前期的宣传和准备,每名士兵都有急须寄出的完整书信在各级政委的手中,当信箱一到,政委们便将按州、郡为标准绑好的一捆捆信件送到了信箱之前,直接交给专门在此等候的驿卒。

当政委们回营,对士兵们说信件已经寄走,明显察觉到将士们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振,一封封看似薄薄的信件,却寄托了每名将士浓浓的思乡之情,想必等他们收到亲人的回信,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定会不药而愈。

……

冀州作为杨侗的发家之地,河间、信都、博陵三郡是他当年安置军属的重点地带,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当年的士兵已经从普通士兵晋升为军官,要么在十大军团担任要职,要么在边关重地担任守军武官,长期在外作战,很难回家一趟。

偶尔回家,也是来去匆匆。

信都郡蓚县的杨柳村是一个军属之村,它紧邻漳水和永济渠,由于土地肥沃,加上军中待遇丰厚,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

经过多年征战,扎根于此的将士们陆陆续续退役回家,也有一些将士战死沙场,时至今日,全村上下只有张氏的儿子还要军中服役。

张氏有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立业,长子一家响应朝廷召集,已经自立门户,因为他识字,被村民推举为副村长,和村长一起义务看管村中义仓;次子在第五军担任一名校尉,所以她跟着次子的妻儿一起住,虽然儿子和两个媳妇都很孝顺,日子也好。可她十分想念已有两年没有回家的次子,担心哪一天会收到儿子的骨灰,她去漳水放鸭子的时候,时常对着奔腾漳水发呆。

这一天,年迈的张氏一如往常在漳水边放鸭子,刚把鸭群赶到河边,就看到长子跑来,远远的大喊:“娘,老二来信了。”

“谁送的信?我要去谢谢人家,顺便问问老二近况。”张氏喜出望外。

长子笑道:“娘,老二这次的信可不是同乡送来的,而是驿卒派送。”

“是不是老二以权谋私?他对起得圣上和朝廷吗?”张氏厉声询问。

他们母子三人本是齐郡流民,当年跟着很多流民躲避兵灾,前去洛阳讨生活;而当时,杨侗刚打赢荥阳之战,受命北上,他为了掠夺人口,不仅赈济了所有灾民,还让初出茅庐的杨师道将灾民带到北方安家落户。

张氏知道要不是朝廷,他们一家人恐怕都要冻死、饿死在了洛阳,这份沉甸甸的活命之恩,张氏时刻没忘,专门给杨侗立了生祠,三时五节供奉香火。次子每次回家都要千叮万嘱,让他尽忠职守,勿忘圣恩。

作为军属,张氏也知道驿卒只能给朝廷送公文,如今听长子说驿卒为次子送信,本能的认为次子以权谋私,做对不住朝廷的事情,一下子就恼火了。

“娘,您别生气,老二并没有做对不起朝廷之事。朝廷对全国驿站进行了改制,驿站现在不仅为朝廷派送公文,也为我们普通老百姓送信,而且价格极低,只象征性的收一文钱。”长子安抚了母亲,介绍道:“圣上重视军人,向来是家属优先,老二在军中为将,想必他第一时间知道,所以给您写了这封信。”

“真有这事?”张氏将信将疑。

“真有,县令还专门下达命令,让各村村长、各里里长回乡宣传,要是有人有需要,可以把信写好,然后跟驿卒买邮票和信封;如果急着寄走,也可以去县城投寄。”

“朝廷政策越来越好了。”张氏放下心来,迫不及待道:“快念给我听听!”

“娘亲在上……”长子小心翼翼的撕开信封,掏出信纸,朗声读信。

信的内容通俗易懂,平铺直叙,述说思念母亲、妻儿之情,然后通报了自己近况。虽然没有什么华丽词藻,可平白说语充满了浓浓的感情。

“好,娘亲很好,你媳妇很好,你儿子学习也好,家里一切都好……”张氏泪流满面,喃喃的回应着儿子的询问。

长子见状,连忙转移话题:“娘,老二这信是四天前寄来的快信,要是我们现在给他回信,说不定信到洛阳军营的时候,他还在洛阳,能及时收到我们的回信。”

“写,我们现在就回家,让你弟媳、侄儿也听听,然后给老二写信。让他尽忠职守,保家卫国,家里不用他担心。”张氏哽咽道。

如此温情一幕,同样在大北南北各处发生,收到远方亲人来信的人军人家属、官员家属、商旅家属,莫不喜极而泣。

一封封承载浓浓亲情、友情、爱情的书信,被各方驿卒辛辛苦苦的送到终点站,通过他们的辛苦付出,使大隋千千万万个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

与此同时,两项风潮被带动了起来,一是订报,由于《半月谈》是独家独营的刊物,刊登的内容除了政令,还有人物、诗文、法制、医术、防灾等等专栏,每上专栏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受众面极广,使黄牛党能够翻倍售卖,而今,《半月谈》不仅标了价钱,还在驿站开放续订点,如果一次性订一年,价钱又会低一些,这也使得有需要的人,蜂拥续订。

二是集邮,集邮免税是杨侗一时兴起罢了,当冷静下来之后,大家都否决这项制度,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是给驿卒谋不法之利的大空子,要是驿卒对着一套套邮票砰砰砰的盖上印章,然后以九成税赋的价格卖给百姓,百姓绝对会买,真要这样,朝廷损失的不仅是巨大的税赋,还会制造出一大批腐败分子,若是否决了手持邮票齐全的百姓,不给他们免税,那么朝廷就落人口实,也因此,集邮免税的设想遭到了遗弃。但因为邮票画质好,个个人物头像栩栩如生,深受人们的喜爱。再加上九成以上的邮票是十二生肖,人物邮票只占一成,物以稀为贵之下,民间自发自愿的收集起了这些名臣大将的邮票,一些人甚至掏钱去驿站购买整套邮票收藏、送人。

随后几天,随着名臣名将邮票停止发行,洛阳顿时掀起了疯狂收集浪潮,名臣名将的邮票水涨船高,身价暴涨,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而且这风气被《半月谈》专门当新闻来写,从而使这套邮票的收集热潮向大隋各郡县蔓延,整个大隋都掀起了令人震惊的集邮之风。受此影响,十二生肖也进入收藏的对象。

皮皮读书推荐阅读:美漫丧钟斗魄星辰穿越从开荒开始继承三位皇嫂后,我无敌于天下农门小媳妇:随身带着APP我不是佞臣啊帝凰之神医弃妃绝代宦爷盛世独宠:狼性王爷,你好坏征伐天下逆水行周内铁血中唐女帝太监最风流霸仙绝杀资本大唐红缎军的征途明朝第一弄臣末世重生之黑暗国度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大秦之极品皇帝魔君霸宠:天才萌宝腹黑娘亲汉末之并州豪雄此去安都两万里骁骑奸臣三代不能科举?我刚好第四代三国之无赖兵王明贼乐土之王大秦:开局祖龙先祖永乐大帝:朱标大清巨鳄破晓之征晨曦军工:让你修炮,你把威力提升百倍?吾乃世家子红楼野心家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官居一品革清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打卡大汉最强合伙人,刘备劝我别退休穿越宁采臣提灯贞观,冒充天人混大唐1850美洲黄金大亨部落崛起从救活主角开始毒后妖娆:腹黑王爷宠上瘾烟火大唐开元内卫
皮皮读书搜藏榜:承明之治盛唐小国师三国从掳走洛神开始战机英雄凌天仙帝大唐:摊牌了,本驸马要造反!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征兵令尘途雕弓落刘禅的人生成就系统亮剑:开局战俘营,我带和尚打鬼子秦时实践家大成公子绝世小书儒明末皇太子乱世小土匪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逆转乾坤之东汉末年的倒霉蛋儿们从县令到帝师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农家小女医妃笑倾城,狐仙小王爷荣耀之路:国民校草是女生重生:回到1937最强训犬员寒王纵宠,绝世娇妃神兽饲养员八岁登基,后世都说我是暴君!中天稗史大清之祸害嬴政:时空之主回到远古建华夏武牧江湖穿越了,我的手机还能购物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直播:我挖掘国足之光!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冒牌皇叔我镇南王世子,你让我干点正事?曹贼休走神话三国:我能够进化词条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亮剑之我成了赵刚徐怀小说免费阅读全文红楼如此多骄三国之曹家孽子重生之妖孽作家
皮皮读书最新小说:身为镇北王,我为女帝稳江山开局十颗中子弹,抢夺联合舰队异界风云之君临天下我,贾蓉,不做绿帽王穿越大唐重整山河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三国:开局触发被动自爆系统哎!天道推着你发展幼帝传奇以捕快之名孤岛的崛起:穿越中世纪大航海之重生主宰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三国:天下不容我,我重塑天下大奸臣当道寒光剑气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天命储君扫天下权征争霸,带众女从零开始我在原始社会大杀四方重生小丫鬟,只想安稳一生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我本农民,谁把我踢出来【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穿越清朝造反我是认真的锦书难托:乱世情殇曹操,梦回赤壁,龙吟千年带着三国精英卡闯水浒大明!开局割据一个州!隋唐:项羽传承天生韩信我,顶级纨绔,太尉直呼宝藏女婿!大晋俏公子刚激活军火库,皇帝派人抄我家?从军赋我四叔是朱元璋农家子的赚钱科举日常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系统:我周天子,天下一统啦哈哈明末人民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创造的书竟然成为了历史明末之天下霸业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救驾之饼不就是无限粮食,为何给我披黄袍农家那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