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九月份来临,时间忽忽已经过去了半年之后,利维的电影,终于启动拍摄了。
用半年的时间来筹备一部电影的准备阶段,看上去实在有些长了。很多媒体对于这个姗姗来迟的开机的消息,也都是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3d电影虽然是很多人都在热切注意着的东西,但是看上去利维这一次花费的时间着实有些长。
对于不少影迷来说,这么长时间的拍摄准备时间,已经足以让很多人对电影失去了耐心了。但是,对于电影拍摄行业更加了解的专业人士们,对于这个准备时间,却更加给予了信心了。
因为人们往往都很清楚,一部电影准备的时间,和他的拍摄水平是成正比的。尤其是那些原本就不缺钱,不需要为了资金问题发愁的电影,在拍摄的时候,自然也就会更加关注电影本身的筹备。利维以前拍摄过不少的电影,有些时候,一个月时间他就完成了拍摄了,而这一次,光是筹备他就花了半年,想必电影的质量,也会很高的。
而越是靠近他的剧组的人,这种想法,也就越浓烈。
“很好,就是这样,”
看着在场中拍摄完了一个场景的蒂姆.罗斯,利维鼓了鼓掌。这一段部分,已经拍摄完成了,对蒂姆.罗斯的表现,利维相当满意。
听到利维的态度,蒂姆.罗斯也松了口气。能够拍摄完成,他也算是放心了。
蒂姆.罗斯在利维拍摄电视剧球状闪电时,在电视剧里面,扮演了理论物理学家的角色。在后来拍摄三体电影的时候。利维也就在此邀请了他。当时拍摄三体1的时候,他可以说是欣然接受了邀请,而再拍摄三体2的时候,他接受邀请的过程,就比较麻烦了。
在三体1里面。他扮演的角色出场不多,一共只有不到五分钟的时间,给大家讲解了一下什么叫做三维展开,就没有其他的事情了。整个过程,他需要展现的,就是台词功底和言语组织能力。这些东西,对他来说一点也不难。
而到了三体2里面,他要演的东西,就要大大的改变了。当利维告诉他,他需要演的虽然依然只是十分钟左右的戏份。但是这一次,他的出场是在太空中,是需要拍摄太空时,他打起了退堂鼓。
作为一个演员,他不排斥拍戏。而且,对于把自己的电视剧中的角色,一再搬上电影荧幕,他也觉得颇为有趣:虽然说球状闪电限于小说篇幅。是一个短命的电视剧,不过那个电视剧吸引了相当多的科幻观众,也为他积累了不少死忠。能够再次扮演这个角色,他也很高兴。
可是,高兴归高兴,但是拍摄特效场景,还是比较让人头疼的。三体1的第一部里面,电影的特效场景几乎没有他的什么事情也就罢了。到了第二部里需要他参与特效拍摄,这让他有些抵触。
这种抵触。倒不是因为演员的艺术追求,而纯粹是因为特效场景不好拍。
不过。在参观了片场之后,他还是立即决定下来了参与这个电影的拍摄。
“这部分拍摄的很好,你做得很到位,我说过的,你演这个绝对没有问题的。”
利维和蒂姆.罗斯打着招呼,也让蒂姆.罗斯颇有几分无奈的笑了起来,“这个角色没有什么难的啊,说是拍摄太空场景,可是对我的要求不高。我本来以为,你还会把拴上绳子扔到水缸里面去呢,谁知道,就是这么简单的拍摄。”
说着话,蒂姆.罗斯回过头,看了看自己刚刚拍摄这段场景的地方。
在摄影棚里面,一个高六米,宽三米的中空盒子,被搭建在那里。这个盒子里面,196快led布满了这个盒子的六面,而自己刚才在太空内的场景,就是在这个巨大的盒子里面进行着表演。
这真是不可思议的——至少,他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有类似的拍摄方法。早知道是这样,自己何必抵触特技拍摄?
在电影中,有不少的部分都是在太空中完成的。从早期的章北海在太空中杀人,到后期的水滴血洗人类飞船,这些部分,都是要拍摄出来太空场景才可以的。而这些在太空中的种种动作场景,如何拍摄最好?这也就是人们面对的问题了。
如果是以往的电影拍摄,最好的办法,就是威亚,绿幕,水下拍摄这些方式的结合。这些方法,也是蒂姆罗斯,乃至于所有的电影演员,都极为抵触的。没有人喜欢吊着绳子在水里游泳还需要表演,同时还要被上百个摄像头拍摄自己的动作和面部表情,那样的场面,简直是恶梦。
而且,水下环境模拟失重场景也有着一些不太好的地方。比如光线上,不够真实就是最大问题。而面对这些问题,显然利维也是思考过了该怎么办的。
他采取的是另外一种拍摄方法。他让人制造出来了这个巨大的led箱子,196块led每一块都是由几千块细小的小led构成的,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纤,而在电脑的编程控制下,他们就可以很好的改变颜色,模拟出来在太空中时,太阳光,行星反射,以及枪击,爆炸等种种不同的光线。
人站在这里面,只需要表演就可以了,而他们的背景所处的光源是什么样子的,会被led盒子的光线真实的模拟出来,让他们在光线问题上什么都不必担心。而这些拍摄完了之后,通过cg布景制作成电影,用虚拟拍摄设置出来,效果就要比原来好得多。
比起来原本的绿幕技术,这样的做法无疑先进了很多。无论是效果还是对演员都是进步。
不再采取传统的力学原理模拟失重场景,而是采取更先进的光学场景模拟失重,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人惊叹了。
而且,这样的拍摄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因为有了周围的光线作为参照物,在需要变现一些动作的时候,演员们也可以做的更自然,而不是靠自己的记忆去完成。比如说,在太空中中弹,这里的led灯上就会真的有子弹飞来的画面,比起来全靠自己模拟,这就简单的多了。
这个东西,真的可以说是个创举。利维导演让人制作了这个东西,可以说是拍摄太空场景的一个大进步。
更何况,刚才的拍摄,还不止这一点。
在一旁的摄影机,也一样是让人极为惊叹的。在太空中失重环境下,人的失重要拍摄是无法完全展现的。因为拍摄毕竟是在地球环境下进行的,人会不由自主的去寻找平衡,一旦失去了平衡,人自然而然的就会肌肉绷紧,想要站住,这已经跟演技无关,而是纯粹的本能反应了。
而如何才能够改变这些问题?对此,利维的想法也非常简单。既然人不能够动,那么让摄影机来动就可以了。当然,摄影师是没有本事扛着摄影机跑出来诡异无比的拍摄路线的,但是,制造一个吊臂,让吊臂来完成拍摄,却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这个方面,剧组也做到了。围绕着拍摄场地的,是一辆汽车改装成的拍摄车。再拍摄宇宙物体在失重环境下旋转的时候,就是这个东西在动,而不是人在动。相比之下这可以说大大的减轻了人的压力。
和那个巨大的灯箱一样,这个东西,也是利维让人做的。作为电影公司的老板,利维手里有自己的特效公司,也认识足够多的器材供应商,找些朋友制造这些,并不算难。
而且,对于一部投资三亿的电影,制作这些,也并不算特别累。
先进的技术,不只是给电影带来了更多的画面,也给演员带来了更多的发挥空间,给导演带来了更多的表现舞台。这些东西,蒂姆罗斯也算是切实的感受到了。
“好了,前面的这些部分,基本上就完了,剩下的部分,就是看到水滴的部分了。这一部分主观镜头的拍摄是个重点问题,电影是要通过你的视角来展示的,你想好了该怎么拍摄。”
利维对蒂姆罗斯又叮嘱了几句。
听到这话,蒂姆罗斯回过了头,又看向了另外一个摄影机:在那个制造出来的飞船小模型上,还有一场戏是自己的。
当然,说是飞船模型,倒不如说是怪物模型:为了拍摄需要,飞船的模型被剪开了几个大口子,在上面吊着摄影机。那些摄影设备,也是特别制造的,一来可以满足小范围内,站不下摄影师时的对话拍摄,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进行转头,拍摄360度视角,满足主观镜头的拍摄需要。同样,那个东西,也是利维让人特别制作的。
蒂姆罗斯拍摄过不少的电影,可是这些为了拍摄电影自己制作器材的事情,依然是让他觉得震撼。为了这部电影,利维投资的力度已经非常大,而且,他的投资,基本上也都是让人惊讶的地方。更好的太空环境,更好的模拟场景,更多的对演员演技的帮助,还有着对从未有人拍摄过的宇航员主观视角的拍摄……这些东西,本来都不是一个商业电影所必需的,但是利维全都去做了。
拍摄电影,得用心才行。是不是认真投入的拍摄电影,有些时候,看看设备真的能够看出来。
像利维这样投入,电影拍摄时,演员们怎么可能失去信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