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仁在听完了顾小六的计策后,便陷入了沉思。
他虽然有心向宋,可也不想在真正投靠之前,把一家几口的性命搭进去。所以,觉得有必要先把事情琢磨透彻,以免被没藏赤地问的哑口无言。
按说这一计有可取之处,只需小股部队对大同府周边县城袭扰。
这样不仅能对周边百姓造成恐慌,对官府上下也有一定的效果。
长此以往,驻军见西夏流寇没有进城的意思,守备懈怠是肯定的。
只是……,若是惹恼了辽军,会不会一发狠,又来一次西征?
顾小六哪里还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于是又给李崇仁耐心解释。
“使君,大同那边不敢如何的。最多派出几队官兵出来清剿,若说大动作他们是不会有的,也不敢。”
“哦?”
李崇仁一脸的好奇看向对方。
顾小六继续说道:“大同的主要兵力都驻守在南边,那是为了防范宋军北上所准备的。相比之下,以北地区兵力薄弱且分散。所以啊,除非大同府城有了变故,除此之外,驻军没理由调集太多兵力,围剿你们这些小股部队。”
说到这里,顾小六舒服的靠在椅背上,抱着膀子看着对方:“至于,使君所担心的西征,就更无可能。之前一战,已经让辽国上下知道大夏是块难啃的骨头,又怎么会做重蹈覆辙之事。”
李崇仁听了对方解释,又思虑良久,也觉得有些道理。
只听顾先生又开口说道:“李使君,顾某在来之前,收到老家那边的消息,说令郎的学问,得到了欧阳相公的赏识。现在已经收为弟子,留在身边悉心教导。”
这个消息对于秘谍头子李崇仁来说,并不是什么秘密。为了时刻掌握儿子的情况,每旬都会有专人送来消息。
不过,这个顾先生在此时提及这事,就显得意味深长了。
他略一沉吟就说道:“既然大同一事,顾先生早已有了算计。那明天李某就亲自去国相府走上一遭,相信没藏相公也会看到其中好处。”
说到这里,又语气一转:“只是……,之前的入辽一战,已经耗费了不少炸弹。就不知顾先生这边……。”
“使君放心,夏州那边早已准备好了一定数量的炸弹,只需遣人过去,按照上次交易的价钱,就能买到炸弹。至于,使君用什么说辞,解释消息来源,这就不需顾某操心了吧?”顾小六是脱口而出。
翌日,李崇仁找到没藏赤地提及袭扰大同的事情。
出乎意料的是他才开了个头,没藏赤地就满口答应。这让准备了一肚子说辞的李崇仁,感觉有些无处施展。
没办法啊,金肃军一战的缴获太丰厚了。不仅拉回来几万件兵器甲胄,还从周边镇堡搜刮了无数钱粮。
现在的没藏赤地算是尝到了战争带来的甜头,恨不得多干几票,以充实空虚的国库。
……
时光匆匆,一转眼一个月过去了。
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西夏不仅完成了炸弹的采购,还对大同府的周边一带,进行了三次袭扰。
结果就是,害的守备将军朱韬苦不堪言。他一边调集北边兵力,对流窜在当地的西夏部队进行围剿。一边找监督自己的萧思礼诉苦,希望得到对方的支持,二人能共同署名上书,让朝廷给大同增派兵力。
萧思礼对于这一看似“合理”的要求,只是敷衍了事。原因也很简单,事情成了,对他没有半点好处。况且,朱韬不是自己人,不仅不是自己人,还是仇人韩平的女婿。从任何角度讲,自己都没有出手的理由。
在他又一次打发走了朱韬以后,就给远在析津府密云县的于则成去信,询问那六名杀手的训练情况。
几名杀手本就是百战之兵,所学的只有炸弹的运用。故此,张义并没有费多少心思教导。如今收到萧思礼的来信,就知道对方等不及要报仇了。索性也不回信了,直接将人带到了大同府,让萧思礼亲自检验训练结果。
大同城外的一片旷野。
随着假人脚下升腾起一缕白烟,站在萧思礼身边的张义轻声说道:“老爷,如果换做是炸弹,此时目标已经粉身碎骨了。”
萧思礼点了下头,便向假人方向走去。
张义立即命令在场几人跟上。
片刻功夫,萧思礼来到假人跟前,弯下腰捡起一撮被火药烧焦的黄土。在手中揉搓了一下,又放在鼻尖闻了闻。
最后,才掸去手上的灰尘,向着于则成满意点点头。
“短短月余,就有这个成果。你小子做的不错!”
张义忙摆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都是老爷平时教导有方,也离不开他们六个的……。”
“好了!好了!”
萧思礼直接打断对方:“你也不必客气了,有功就是有功!”
说到这里,又语气一转:“不过,究竟训练的如何,还要看实战的结果。”
“全凭老爷吩咐!”
张义脸色肃然,躬身行礼。
同行众人也有样学样,顿时现场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
萧思礼对此非常满意,在场的都是萧家人,也不怕泄密。他索性直接吩咐:“西京道东胜州河滨县令韩志,此人是韩平老贼的远房侄子。那里最近正在闹西夏流寇,适合你们动手。”
张义等了片刻,见对方没有其他吩咐了,才轻声询问:“老爷,是将其炸死还是?”
萧思礼沉吟良久,才下了决心似的:“你总共才买回来八枚,按说用在这种人身上纯属浪费。哎!这次老爷我就忍痛了,全当练兵了吧。”
“是!”
张义带领众人抱拳领令。
河滨县因紧邻黄河而得名,与位于西边的原金肃军驻地只相距百里。也正因为距离如此之近,在上次西夏入侵的时候,没有能够幸免。不仅县城里的钱粮被洗劫一空,就连城中百姓也有不少遭到杀戮。若不是朝廷及时派人送来粮食,救济当地百姓。这幸存下来的数千百姓,险些就成了流民。
张义这次过来,并没有带领全部人手,只是叫上了魏家兄弟,还有六人中的两人,陈启和吴东。
几人骑着马进入河滨县城,入眼处满是疮痍。
无家可归的百姓和残砖断瓦的房屋随处可见。
“郎君,怕是住宿的客栈都找不到。”
魏峰不免担忧起来。
张义深吸一口气:“先看看吧,实在不行就找个土地庙啥的留宿几晚,以前又不是没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