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还是没有有力证据证明。我们这是去要端人家的老巢。万一弄错了,就是另一件大案。”孙维梁虽然认同孙大军的判断,但还是犹豫了,受后世司法体系重视证据的影响,孙维梁觉得,事关人命,没有强有力的证据,不能轻易给人定罪。
“少爷果然宅心仁厚。”孙大军嘿嘿笑着,也不知是真心赞赏还是说反话,“就算不是他们,他们也是一伙土匪,官剿匪,谁能说少爷做的不对?”
“没错!”孙维梁一下转过弯来,“我们是官,剿匪是我们的本分。要什么证据。至少,他们土匪的身份,是确定无疑的了。”
“振威砦人手一百多,我们的人手怕是不够,要不要知会当地县衙一声,请他们支援?”孙大军小心问道。
“一百多土匪就把你吓到了?”孙维梁丝毫不认为这是什么问题,“就靠跟着我的牛卫小分队,足够了。人再多,怕会走漏消息。这事,一定要隐秘进行。”
“就我们十来个人?”孙大军饶是再大胆,此时也有些胆怯,“少爷,不是我怯战,夜里偷袭,我们确实可以得手,可要全歼他们,就很难实现了。”
“谁说我要全歼他们?我这是要打草惊蛇,动了振威砦,看看其他方面的反应如何。我们家牛卫的眼线不是很广吗?让牛卫盯紧了。”
“可是,牛卫不听少爷的指挥呀。”孙大军提醒孙维梁。
“我会让能指挥的人出面的。”
家族内部的权力制衡,让孙维梁感觉到了掣肘,但现实如此,孙维梁只能妥协。同时心里暗暗做了一个决定:等自己羽翼丰满,一定组织自己的“牛卫”,不能事事依靠家里的力量。
孙维梁毕竟是穿越过来的人,有些事就算没有亲身经历过,至少也看过,听过。大家族做事,内部利益的平衡往往要消耗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平衡工作做不好,很容易被外人利用,从内部撬开一个缺口。
孙维梁自信自己不依靠家族,照样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所以对孙氏力量的使用,孙维梁很是谨慎。若不是担心闻氏的报复,孙维梁甚至都不希望牛卫的人跟在身边。虽然是保护自己,但谁敢说其中没有监视自己的意思在里面?
现在,自己的事业甚至还没有起步,相当于雏鸟,还离不开孙氏这个安全的巢穴。依靠孙氏的力量办事,也是迫不得已。
现在的孙氏,由于有闻氏的存在,各房表现的很是团结。孙忠义一番话,让孙维梁意识到,可能崔氏知道真实的闻氏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但崔氏仍然夸大闻氏的压力,应该就有使各房感觉到害怕,任何一房,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都没法与闻氏抗衡,只能团结在孙氏这棵大树下,抱团对付强大的闻氏。
就如当初老爷子靠着闻氏这个外在威胁,成功举族迁往府州一样。现在的崔氏,也是靠着这一招,要保证孙氏的大权,始终握在大房的手里。
虽然手段一样,但高下却是立判。老爷子想的长远,是为了孙氏的前途着想;而崔氏却是为了一己私利,境界先就不同。
其他各房畏惧闻氏的存在,在做生意上就不敢放开手脚。而大房不但知道真实情况,还掌握着孙氏的牛卫,做起事来就无需顾虑太多。此消彼长之下,用不了几年,孙氏就只有大房,其他各房,只能依附大房,再无可能独立出去,单独发展。
而自己的存在,则完全是一个变数。开头谁也不会想到,只有十五岁的孙维梁,又经历了沙谷津剧变,竟然变得如此厉害。
想到这,孙维梁习惯性的站在崔氏的角度考虑问题,只简单一想,便有些不寒而栗:自己的存在,虽然可以给孙氏提供坚固的官方凭护,但另一方面,却无疑削弱了大房的权威。崔氏对自己的态度,应该是既欢迎,又痛恨。
孙氏当前的发展,还离不开自己的存在,所以,崔氏暂时不会动自己,甚至还会主动扶持自己在仕途进一步发展。但一旦大房羽翼丰满,不再需要自己时,崔氏会怎么针对自己使手段,孙维梁不敢往下想下去。
若换成自己是崔氏,最好的办法就是想方设法让大哥替代自己入仕,至少是也入仕。这样,孙氏的资源就可以尽数往大哥处倾斜。只要大哥成功当官,孙氏就不再需要自己这棵官方凭护伞了。
孙维梁相信,崔氏肯定为此努力过了。至于大哥为什么没有入仕,可能是折御卿拒绝了。
站在折御卿的角度看,孙氏没了老爷子主持大局,衰落的趋势是必然,但孙氏是折氏的一支重要力量,折御卿显然不想这么轻易放弃。所以折御卿才打破常规,决定让孙氏的人入仕。
但孙氏入仕的人数肯定是有限制的。估计在折御卿心里,一个人便是底线。孙维梁凭借自己的才学打动了折御卿,成功占据了这个名额,崔氏那边再努力,除非她能证明大哥比自己更能干,否则,折御卿是不会同意的。
若真是如此,那自己的处境就相对安全的多。只要崔氏绝了让大哥入仕的想法,就只能依靠自己。那摆在崔氏面前的路就只剩下一条,与自己搞好关系!
这么一想,孙维梁虽然暂时无需考虑来自家族内部的威胁,但毕竟只是孙维梁的推断,保持适当的警惕,还是必要的。尤其身边的这几个牛卫,到底哪几个是崔氏派来监视自己的,需要好好甄别一番。
孙大军的嫌疑,在孙维梁这里根本就不存在。孙大军的缺点实在太过明显,又太张扬,这样的人,根本不适合做卧底。事实上,孙维梁能够喜欢上孙大军并予以重用,连孙维梁自己都感觉有些惊讶。
这样一个看上去极不靠谱的人,怎么就能得到自己的充分信任了呢?难道仅仅是孙大军在凤山铁矿那次误打误撞的打探到了土匪的情报?肯定有这方面的原因,但肯定不是全部的原因。具体如何,孙维梁自己都说不清楚。旁人又怎么可能事先预料到孙大军在孙维梁这里的受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