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宫的氛围,成蟜还是有些敬佩的。
不管他说的话,有几个人赞同,几个人反对,那些人都会等着他把话说完。
或许会喝彩,或者是喝倒彩,但一定不会打断成蟜说话。
他在努力淡化曾经学习过的人民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再好的理论指导,超出时代本身太多,就会成为杀死时代的毒药。
所有的思想,都和时代当下的生产力相适应才对。
“依我拙见,应该是民因尧存,尧由民存,民因桀亡,桀由民亡。尧之贤德,万民拥戴,民得以生存依赖君主贤明爱民,君主地位稳固在于民众拥护爱戴;桀之残暴,万民遗弃,民生多艰,无以为继,君失去其民,无以为君。
所以,荀大家所言,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与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在我看来,本质上是君本位与民本位的问题,君民相依,国富民安。”
成蟜话音方落,看台上直接炸开了锅。
如果第一个关于人性善恶的问题,是在讨论最基本的现实问题,成蟜改变话题方向,虽说杀死了比赛,但劝人行善诫恶,兼顾了双方的立场,赢得众人认可。
那么,当下问题,成蟜的立场就十分明确了,没有兼顾,没有调和,他就是坚定站在荀子一方。
如此一来,自然会引起那些反对者的疯狂。
“贤明君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残暴之主,天灾不断,民生凋敝。这不是天之示警,又是什么?”
有人从席位上站起来,遥问道。
成蟜食指向天,掷地有声:“是天道!”
“如同太阳东升西落,亘古不变,云雾丰沛,则为雨,云雾匮乏,则有旱。天下万民,上至七国君王,下至庶民百姓,食五谷杂粮,历生老病死,皆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
“丰年有所存,灾年有所依。丰年万重赋,灾年民饿死。竭泽而渔之事,实为君主无道所致,与天地何干?”
“爱民之君,丰灾不变,养国于民,藏富于民;虐民之君,丰灾不变,取民膏脂,民祸自起。此为人君之祸,与天地何干?”
“大禹禅让于伯益,启弑之,夏传国近五百年,莫非天谴晚了五百年?”
“穆王南征北讨,朝政弛怠,内部不治;列子更是称其:不恤国事,肆意远游,如此荒唐君主,其后周传数百年,天道何在?”
“宋王偃治国,东伐齐,西败魏,南败楚,后灭滕国收其地,号称五千乘之劲宋,然其治民暴虐,世人称其桀宋,齐湣王发兵灭桀宋,却被五国诸侯围攻灭齐,试问灭宋者齐,天道何在?试问灭桀宋有功,天道为何不赏,反伤齐国?”
“《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可以扶持你,也可以灭亡你。桀宋虐民武功,民弃国灭,齐伐桀宋救民,齐人一城复国。”
“天有天道,人有人治,灭桀宋者,扶危齐者,是宋人、齐人,不是天。”
齐湣王算不上明君,却也算不上昏君,他的失误,在于听信了苏秦谗言,成为了众矢之的。
成蟜之所以拿他举例,只因为稷下学宫在齐国,纵然它是天下人心中圣地,齐人才是学宫的主要组成。
用齐湣王举例,可以调动齐国学子的情绪,也有刻意引导之意。
齐伐桀宋,落得个残破下场,只要不是齐奸,就一定会抱怨不公。
如果成蟜是齐人,他现在一定恨天,心中怒骂苍天无眼。
同时,还要骂灭齐的五国诸侯,继续放大心中仇恨。
成蟜只是在争辩中,随口举出最合适的例子,非要说他刻意煽动齐国学子,是绝不可能承认的。
他笑容自信,目光落在看台之上,齐国学子皆是沉默不语,还有一些目露凶光,至于结束后会不会找不是齐国的同学干架,那他就管不着了。
“依你所说,唯有明君,才能民安国泰,明君如何辨明?”
成蟜循着声音看去,发问的人,一看就不是齐人。
因为,成蟜刚刚偷偷看了一眼,就连陈平这个没底线的,脸上都多了几分愠怒。
能比陈平没底线的人,真心不好找。
成蟜目的已经达成,这场辩论结果如何,能否说服对方,根本就不重要了。
他想就此抽身,看在对方彬彬有礼的份上,成蟜决定再多说一些。
“明君不死,辨不明。齐桓公晚年昏聩,谁人能够预知?”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明君之子,未必贤明,桀纣之子,未必残暴。”
“有言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故而,我分辨不出变成昏君之前的明君,也发现不了明天会发愤图强的昏君,明君难得,良法可治。”
“以君之贵,奉公守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你是法家弟子!”
看台上,有人惊呼出声。
“应该不是。”
陈平小声说给自己听,自始至终他都没有猜出来,成蟜属于哪一家,哪一派。
这要比成蟜的身份,更难猜的多。
很反常理,但现实就是这样。
法家重术、势、法,成蟜虽然也重视法度,可他的话里话外,并不强调对民众使用严刑峻法,甚至还相对宽松。
陈平更觉得,成蟜是个半吊子,啥也不会,但啥都有所涉猎。
这是他基于成蟜的身份,做出的合理推断,并没有掺杂个人恩怨。
成蟜没有听到陈平的嘀咕,更不可能知道其内心真实想法,他看着那人,摇摇头,平静道:“我只是秦人,李非,一个普通的实用家,不是什么法家,儒家,杂家。非要让我选一家的话,那么我更愿意称自己为管家。”
“管家?”
“新的学派?源自何人?”
一个闻所未闻的学派。
众人疑惑不解,一边提出自己的猜想,一边等待着成蟜的解答。
“管子学派,经世致用。管子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虽今日齐国羸弱不比当时,但管子治国,国强民富,并无过错,仍为治国第一人。”
成蟜狡黠地笑着,又是一把尖刀,狠狠插进齐国学子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