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在佛光花开的四十九天里,苏祯每日清晨练几式‘舞缘回’,上午随挚清在尽华坛听法、下午在万典塔寻书,夜里去顶层寻卢凯叙话。日子倒是过得十分充实。
说起来正是她解了炼体困顿的缘故,她不仅身体上格外轻松,连头脑都比往昔清晰得多。如今她再聆听怠涞勒佛的论经讲法之时,已经能够有一知半解的感悟了。这样的进步对于毫无仙根的她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苏祯曾因为卓羲菩萨的经阵而解了困顿。她便知佛经对她有一定的帮助。于是,她这段日子在万典塔里寻书,除了符箓、仙文、古神文方面的书籍,她也开始阅读一些初阶佛经。这对她听怠涞勒佛讲法也有很大的助益。
在尽华顶的这四十九天,原本就比仙域的时间要长出大约十倍,她仿佛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万典塔学会了很多东西。且不说那《符文仙典》和《符箓全书》里所用到的仙文符号她已经尽数掌握,便是新翻出来的一本《古符》一本《持筹符箓典》里所涉及到的一些生僻符文她也开始涉猎。
而且,原本苏祯还欣喜自己在万典塔的众书中又学会了十几个神文。没想到在第四十八天时,她竟然在第九十八层一个破箱子里找到了一本《神文典》。
这本《神文典》薄薄的,里面不过收录了一百九十二个神文,却有着丰富的解读材料。苏祯已经学会的三十一个也包含在内。要知道,这古神文早已经失传。如今,竟然有人将世间尚存的一百九十二个神文收录在一起,这简直正合苏祯的心意。
其实,研究古神文对于苏祯来说,只是兴趣使然。因为典籍材料的局限,她所研究的程度只能达到理解其字面意思而已。甚至,她都不会读。而且目前来看,古神文与仙文的联系甚少。可以说,仙文发明的起始来源于对古神文的传承,可那传承对于后来发展至非常磅礴的仙文系统而言,可说是微乎其微。因此,她对于古神文的研究十分艰难。
如今有了这本《神文典》,她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因为她从中发现她已经学会的神文竟然还有更多的释义,这对她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苏祯还在万典塔中,翻到了许多珍贵的典籍。
于是,在她与礼书士君和卢凯辞行的时候,为了能借阅这些典籍,她费了不少的口舌。
“《太元传纪》、《真神史》…哦,这些都没什么,这些我早都看过了,师父你就借给她吧。”卢凯此时凝出魂体,又幻化成白衣青年的形象,清秀俊朗的面容一派诚恳。
苏祯暗暗庆幸,好在有他这个内线。要知道,当她抱着这高高一摞书,向礼书士君表示想要借走之时,那礼书士君一向白皙的脸庞立刻黑了。
只不过,卢凯的求情真的管用吗?苏祯瞥一眼卢凯幻出的那张帅气的脸,暗暗担忧。因为他师父的黑脸并没有因为他的话而有何变化。
“唔,《持筹符箓典》《古符》《神文典》…这些没什么意思,我也看不懂,她借走也没什么,师父你就给她吧。”卢凯继续翻着,一边嘟囔着:“不过是《符文秘要》《佛心说》《经文录》…都寻常的很嘛。”
“臭小子!”礼书士君一脸不悦:“不过才几天,就胳膊肘向外拐!这些书看似寻常却有大半是孤本。尤其是那本《神文典》。那可是无价之宝!”说着,士君面向苏祯,皱眉道:“都不知你是怎么翻出来的。看来你师父的面子上,其他书你借就借了。这本《神文典》可不行。”
苏祯一听便急了,这些书都是她这些天里辛苦翻出来的。一本她都舍不得弃,不然她也不会抱这么一大摞来惹士君黑脸了。更别提那本《神文典》,珍贵之处苏祯比谁都清楚。
她为了搜集神文,寻遍了尚清山和万典塔的书籍,也不过才寻了三十一个字。可这《神文典》不仅收录了一百九十二字,还有着丰富的注解资料。说什么,她也不能放手。
然而还不等她出口,卢凯便已经嚷嚷道:“不过一本小破书,师父别那么小气嘛。这些稀奇古怪的字我都看过了,不都是我身上刻着的那些嘛!”
“臭小子!你又知道!你身上的那些神文早已失传,这本书是我辛辛苦苦研究了五千年,才注解了一百九十二个神文。”
原来,这本《神文典》竟是礼书士君所着,果真是十分珍贵的孤本。
苏祯不由一脸敬重对着士君躬身拜下去:“原来竟是士君的着作。苏祯冒昧。此书虽只有薄薄几十页,却字字珍贵。神文时代是仙域资源最繁盛的时代。然而神文的失传,使得仙域丧失了最宝贵的史料。从这个意义来说,此书绝对是仙域最珍贵的宝典。苏祯宁愿其他书都不借了,也要恳请士君将此书借给我。”
小小的孩童,一脸郑重,说出的话有板有眼,十分诚挚。
卢凯呆了呆,还没想到怎么帮腔。礼书士君已经眉开眼笑道:“难得你这妮子如此诚心好学!我若再阻拦,便也对不起你这番学习热情。何况,我与你师父已经这么多年的交情。罢了,都带走吧!记得早些读透了早些还我。别像你师父,一本《灵息秘》借走了五百年才还回来!”
苏祯得了允许,高兴地立时便频频拜谢。
挚清自始至终看着他们没有出声,此时方一抬衣袖收了那些书,道:“好,咱们该出发了。”
至此时,苏祯依依不舍起来。她扭头看着卢凯,半晌道:“我会再来看你的。”
卢凯的身世秘密,苏祯早已经告知了挚清,却隐瞒了卢凯的师父礼书士君。是因为挚清与艾颜的纠葛。毕竟他俩的来历特殊,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卢凯此时眼圈都红了。仙域一别往往百年千年,他俩虽不是此处的人,却无奈身在此处。身在异乡,仿若亲人,如今,他们好容易团聚之后却要分别不知多久,自然两个人都满腹惆怅。
礼书士君一无所知,见这一大一小两个弟子面面相对不舍的样子,不由笑了起来:“不过才月余,竟交往出这般交情来,也是你俩的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