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方乔策划的几个项目也都火了。
在公关界,那是混的风生水起。
方乔的社交账户个人签名也变成了“狼行天下吃肉,狗行天下吃屎”,被有心人看出这是对前男友沈月恒的一种挑衅。
沈月恒看到了方乔的签名,却也没有什么表示。
事实上,在当初方乔跳出来指责沈月恒“因爱生恨”的时候,沈月恒就曾经找过方乔。
你这么过了吧?
你知道事情不是这个样子的。
但方乔却不为所动。
反而说,真相怎么并不重要。
每个人都会下意识认为自己看到的,自己听到的,自己理解的才是真相。
现在你尝到被人炮轰的滋味了?
这就是对你的惩罚。
有些女人是不能得罪的。
……
京州会展中心,某网站搞的时尚人物颁奖。
方乔获得了“新锐人物大奖”。
在现场演讲的时候,方乔雄辩滔滔,金句迭出。
其中那一句“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更是马上上了热搜,很很多女人奉为经典传颂。
颁奖之后的招待酒会上。
方乔与同样参加颁奖的晏冉不期而遇。
两个女人第一次打交道,但是两人之间却有火光闪烁、暗流涌动。
附近没有别的人打扰,晏冉从不是一个藏着掖着的性格。
所以也没有兜圈子,也没有绕弯子,上来就直奔主题:“方乔,我很不喜欢你。”
方乔一笑:“巧了,我也不喜欢你。”
晏冉昂首:“我知道你是沈月恒的前女友,自我介绍一下,我以后可能是他的现女友。所以我希望你就事论事,不要总拿之前的事情炒作。”
方乔不为所动:“所以以后不论你做什么,你都会排在我的后面,吃我的剩饭,却永远都取代不了我的位置。”
晏冉被噎得说不出话了。
不论是论心机,还是论词锋,还是论对人心的把握,单纯的晏冉,怎么会是老辣方乔的对手?
气得晏冉脸红,憋了半天,才终于憋出了一句:“方乔,你别自恋了,你都已经是过去式了,你在沈月恒心中,根本就没有那么重要!”
方乔欣赏着晏冉的气急败坏,幽幽端起红酒,抿了一口:“初恋不重要?初恋是每个男人心中的白月光啊。”
晏冉败退了。
看着晏冉离开,方乔眼中得意的神色消失,变得黯然了下来。
看似她赢了,其实她知道,自己什么都没得到。
……
沈月恒收到了晏冉的短信。
“请问,什么样的女人,会是男人的白月光?”
自从丹顶鹤事件,晏冉对沈月恒表白后,两人的关系目前处在一个比较微妙的阶段。
因为沈月恒还没有得到晏冉的最后答复,所以也不好有太多的举动。
晏冉呢?
表白之后,似乎变得羞涩了起来。
很少与沈月恒直接见面。
但是这信息却是发的越来越勤。
因此沈月恒看到了晏冉发来的短信,也没有多想,随便就打了一段回去。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扪心自问,沈月恒回这一段,不过就是想文艺一把。
更确切地说,是想装逼一把。
因为他自己其实也不是太懂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哪知道,却是捅了马蜂窝。
因为沈月恒根本就不知道,晏冉刚刚在方乔那里吃了大亏。
于是,沈月恒在几分钟后就收到了晏冉的回复:“果然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你还想左拥右抱?告诉你,有方乔没我,有我没方乔!”
“本来还想给你快点转正的,现在,你等着吧!”
沈月恒莫名其妙。
因为他虽然还有系统,但还没有明白一个道理。
不吃饭的女人或许有,不吃醋的女人一定没有。
……
“沈老师,又来麻烦您了。”
会客室里面,戴君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在他的身边,坐着一个头发有些花白的女士,正是李爱莲。
也就是歌曲《阿莲》中的女主人公。
说起来,尽管这首《阿莲》红遍了大江南北,但却是沈月恒第一次见到李爱莲本人。
因为当初在戴君找到了李爱莲后,立即前往与李爱莲见面。
而李爱莲是个很低调,不喜欢张扬的人,虽然她也很感激沈月恒的帮忙,但却提出要求,不想上电视。
不想他们的见面被外界干扰,也不想当名人。
所以沈月恒并没有派人跟着一起去。
直到现在,才是沈月恒第一次与李爱莲面对面。
沈月恒示意戴老爷子不要客气,有什么事情尽可以直说。
戴老爷子这才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每个童话的结尾,都是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了在了一起。
但在现实中,王子与公主结婚后,可能会因为谁干家务而大打出手。
《阿莲》的故事也一样。
人们只知道了,经过几十年的等待,当年的小货郎与当年的农家女终于再次见面。
都期待会有一个美满的结局。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但现实却没有这么的梦幻。
……
戴君找阿莲的时候,也是为了完成自己心中的一个夙愿。
他最开始也没有想说,一定要与小莲在一起。
因为他虽然单身了,但不知道小莲现在有没有组成家庭。
就算没有组成家庭,那么经过了几十年的岁月变迁,尽管他还对小莲念念不忘,可小莲对自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是刻骨铭心,还是已经忘了?
这些都是未知的事情。
所以最开始,戴君的想法只是,只要能知道小莲现在过得好,那他也就心满意足了。
他只会默默祝福,不会去打扰小莲的生活。
但事情刚开始,一切都很顺利。
小莲一直单身,没有成家。
小莲也并没有忘记过戴君。
当然,几十年不见了,两位老人在初次见面的时候,也会有陌生、紧张和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