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分卷,分卷名《追凶:七日七夜》
(写在前面:这个分卷的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其实我不想写这个故事的,因为,真实案件中有未成年学生死者。未成年人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虽然作为善良的人不愿意看到任何受害者,但是更不愿意接受案件中的受害者是未成年人。故事的最后会把真实案件的情况通报给大家。)
今天是周五,陈严下周一就要去市公安局的警察培训基地报道,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今天是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的最后一天了。陈严接受了公安局局长的邀请,还记下了局长对自己作出“成为一名正式警察”的承诺。
下班后,陈严和往常一样跟同事们打了个招呼准备离开,同事们却叽叽喳喳的围在陈严。
新的社区主任酸溜溜地说:“以后就要飞黄腾达了,不要忘记我们这些老同事啊!”
陈严脚步不停向办公室外走,嘴里敷衍着:“什么飞黄腾达,只是个辅警罢了。”
新主任不依不饶,说:“我可听说了,成为一名正式的警察!这可是市公安局长亲口承诺过的。”
陈严随便摆摆手,已经走到办公室外边了。
新主任干脆说:“要去新单位上班了,不请老同事们吃个饭聚聚吗?”同事们一起起哄,嚷嚷着要让陈严请客。
陈严不为所动,说:“改天吧,一定!马上就要去报道了,还有很多事情没处理完,抱歉了大家。”
陈严不再和同事们纠缠,快步离开。
其实,不是陈严寡情,连顿散伙饭都不想请。陈严平日里和同事们只不过是点头之交罢了,工作之外的接触很少,除了极个别的人(比如老主任周卫国),陈严和同事们没有私下里的交往。下班之后,三五同事一起吃吃喝喝,陈严从不参与。
没有为什么,只是不喜欢。
周末两天,陈严待在家里宅了两天,除了陪老婆孩子,剩下的时间就是发呆。
局长对自己很照顾,入职培训期间已经计算工资了,虽然是按照辅警的待遇计算,但还是比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稍微高一点。
警察的服装丁聪早就送过来了,陈严佩戴好标志符号,穿戴一下,感觉还不错,其中有四季的服装,也有常服、执勤服、作训服。最后一次穿制服已经是十年前了,那时穿的是军装。没想到,兜兜转转十年,又一次穿上制服。
周一,陈严换上警察制服,早早地离开家,第一天报道,绝不能迟到。
刚刚推开楼道门,“滴”地一声喇叭,陈严寻声望去,丁聪把头担在一辆私家车的车窗上正笑吟吟地看着自己。
陈严走过去,对那张贱兮兮的脸说:“你很闲啊,大早上的来干嘛?”
丁聪笑地很开心,说:“你第一天报道,我送你去,这次咱俩又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了。”
陈严没好气地说:“你快去上班吧,我自己去就行。”说着走向自己的车。
丁聪打开车门跑下来,夺过陈严手里的包,拉着陈严就往自己车上走。陈严很无语,说:“我自己去和你送我去有什么区别?”
丁聪回答:“快上车吧,区别大了!”
路上,丁聪给陈严介绍起这次培训的情况。
东滨市是一个重工业城市,橡胶产业非常发达。再过一段时间,东滨市就要举办一场大型的轮胎国际展销会了,东滨市公安局并没有这种国际大会的安保经验,向省厅申请了一部分警察学院的学生来参加安保工作,并把今年的招聘计划提前安排,一批特警、辅警提前入职。陈严的这次在警察培训基地的培训,就是和这些提前入职的特警、辅警一起进行。
公安局的人员安排上,辅警待的岗位一般是治安大队和基层派出所,刑警队的辅警相对较少。原因有三,第一,刑警队的工作专业性太强,辅警没有经过专业训练,通常很难胜任;第二,刑警们经常需要直面穷凶极恶的歹徒,辅警的心理素质要差一些;第三,刑警队经手的很多都是一些大案,经常需要跨市、跨省办案,辅警没有执法权,在人生地不熟的外地,工作很难开展。
丁聪一路上介绍着,把自己的私家车开进了一个派出所。
陈严纳闷地问:“这不是王平的派出所吗?”
丁聪把车停在一辆崭新的警车旁边,说:“以前是。王平因为你破了双重密室案,他也立功受奖,已经调到市局去了。”
这些早就知道了,陈严纳闷的是丁聪不去培训基地,跑到一个派出所干什么。
丁聪掏出另一把车钥匙,打开旁边的警车,说:“上车,我用这辆车送你过去。”
陈严不明白,问:“你瞎折腾什么呀?”
丁聪笑嘻嘻地说:“你和一群小年轻同时接受培训,第一天就要让他们对你另眼相看。”
陈严并不在乎这些,从牙缝挤出来两个字:“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