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有极为严格的等级观念,贫寒平民、普通士卒卑微如草芥,生活的过程是无情的,结局是悲惨的,没有人关注他们,因为在掌控者眼里,他们只是工具,健康的人,可成为一把利刃,有点用处,而患病或伤残的,失去了杀敌的力量,就是一个废物,让其自生自灭,没有重罚他们,已是最好的对待。
乱世之中,这种观念在人们的脑海里更明确,尤其是无背景无地位的低等士卒,深知自身会充当什么角色,在攻伐频繁的大军中,每天会有很多人惨死,自己随时会成为其中的一员,这比饿死、冻死、热死更加残酷,完全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为了主将的战绩和名声而舍命死战,所做的一切,给了掌权者做了嫁衣。
战火纷飞的年代,兵员和城池,是决定各诸侯强弱的基本条件,兵多城广,则强,反之,则弱,多者虽不能说是绝对的霸主,但占据着巨大的优势,能拥有傲视天下的兵马和辽阔千里的土地,掌权者必然不是泛泛之辈,不然无法领先于其他诸侯,迅速的建立起强盛的资本。
在此过程中,军队和城池,是经常易主的,例如今天被一诸侯占了,明天遭到另一路诸侯强攻,成功夺下城池,那么不仅城池换了主人,一些降兵会被收编,也迎来了新主人,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极大,所以时常出现,毕竟是各路诸侯混战的天下。
正因如此,在士卒的心里,没有了家国情怀,一些为国为民、投军杀敌的大义,根本不可能存在,他们知道自己就是一种商品、工具,谁赢了,就属于谁,成为一股替别人谋利的力量,除了一部分秦人、楚人,有点血性,记祖,有强盛母国的心愿,其他士卒,皆是为财而活,为主而战。
诸侯割据、各自为战的时代背景下,一些所谓的大义成为了飞灰,人们没有固定的国家,也就没有家国道义,于残酷无情的现实中,有掌权者能做到‘仁义’二字,古今罕见,打破了乱世士卒悲惨人生的铁律。
汉王做到了,以‘仁’待军、待民,成为了这乱世中的一股清流,卑微的士卒、平民得到了足够的尊重与厚待,自然感激涕零,从不得已而战变成了心甘情愿的死战,有这种感情变化,虽不能让全军的战斗力直线飙升,但军心始终凝聚,只要汉王的仁义贤明形象存在一天,将士们便众志成城的卖命。
昔日的秦,被人称为暴秦,法的某些方面让许多世人感到残忍无情,最终人心变动、民怨四起、纷纷起义反秦,而今刘邦拥秦地,必须做出改变,多年的辛苦,终于有了好的结果,如今的大汉能成为当今天下唯一有可能灭楚的力量,就是大汉奉行‘仁义’的成果。
仁乃大义中的一项,道德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既然全大汉守‘仁’,那么必然要重‘礼’,礼仪与仁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仁义之君不可不重礼,不然名誉全损,因为有礼反映一个人的修养,作为素来仁义贤明的汉王,必须重礼,方能彰显圣君之形象。
师礼乃大礼,礼毕则注定要尊师一生,否则就是道德败坏之人,其他诸侯,可能不会太过在意,而汉王,定然会对师父礼敬有加,否则,贤德之名丢失,大汉的灭亡之日不远,与别的掌权者不同的一点,汉王是靠贤名得以强盛大汉,君贤则四方贤士来投、军民上下一心,若贤名有失,众心离散,大汉顷刻间便会支离破碎。
以贤德仁义赢得民心,进而建立强汉,看似牢不可破,有万众归心、一统天下之势,其实也极为脆弱,人心所向带来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人心离散造成的后果是毁灭性的,最好与最坏,须臾之间便会变化,所以大汉的强盛与衰败,会非常迅速,一旦名声有损,全面崩溃的速度,比天下间任何一个诸侯都要快。
其他诸侯,有强大的国力,全靠铁血手段,故而麾下士卒虽不及汉军忠诚,但心理素质强,经受的起打击,因为他们心里没有枷锁,只为了财富和爵位,而大汉将士,固然也是为了名利,但大多是仰慕汉王的贤名才投军效死命的,为仁君卖命是他们的精神动力,有了这道枷锁,一旦这方面有损,转瞬间会失去杀敌的意义。
因此,作为一国、一军之主,时刻将‘仁义’记在心间,多在将士面前表现出来,是刘邦每天必须要做的事,唯有求实,用实际行动在将士们面前强调自己是千古仁君,久而久之,才能将这个观念深入到他们的骨髓,如此会牢牢的聚拢住人心,从而不断涌现出卖命的人,军强国富的趋势才不会变化。
如今,汉王与军师张良之间的师徒大礼已经完成,这代表着汉王将会成为史上少有的拜师贤君,为国为民,帝王之尊,不惜屈于大才之下,必将成为千古佳话。
“大王,臣何德何能,不值得大王如此厚待啊,大王快快请起,臣,无颜做大王的师父,请大王三思!”
张良既惊又喜,回过神后,急忙向脚下的汉王跪了下来,跪地后,立即诚惶诚恐的说道,言语极为诚恳。
受此厚待,张良心中狂喜不已,但并未被浓浓的喜悦冲昏了头脑,要知道,辉煌与悲惨,一般是同时存在,得意忘形的后果,是令人无法料想到的悲惨。
帝师之荣誉,由汉王所赐,作为仁君,自然一直敬师,而那些奸诈、心胸狭窄的小人,难免不会借机生事、蓄意暗中使坏,这对张良来说,不仅对自己不利,而且对大军不利,现在,全军已陷入楚军的围困,不能因这种事而让大汉彻底丧失破敌的希望。
君臣四目相对,当张良说完这番话,刘邦直愣愣的盯着张良,持续了数秒钟,猛地站了起来,没有说话,而是走了几步,捡起了地上的赤霄剑。
“张师,你不能推脱,本王已经行完拜师礼,怎可如此儿戏?张师无须担忧会招来麻烦,本王将这柄赤霄剑交给张师,此剑乃本王佩剑,可斩我大汉境内一切奸臣罪将,恶霸小人,张师执此剑,可有本王之权。”
刘邦拿着剑,快速走到张良跟前,躬身递剑,非常郑重的说道,态度极其恭敬,对眼前之人,再没有先前的那种王者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