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起兵至今,刘邦与各种各样的人打过交道,把他们的心思摸的一清二楚,毕竟是从一介草民爬上这个王位的,对底层百姓、上流富商将臣,了解极深,论玩心理战,在刘邦的眼里,当世还无人有资格能与自己相提并论。
欲制住猛人,须智取,不可强攻,兵法上有此说法,行军打仗战无不胜,靠的是战术、谋略,而让一个莽夫不敢妄动,就要抓住内心弱点,不断地造势,让其生出惧意,从而无攻击之心,这样就安全了。
这灌婴的一系列表现固然让刘邦吃惊,曾深深绝望过,但不能彻底吓破刘邦的胆,对经历过大风浪、明白活着不易的刘邦来说,只要还没人头落地、失去意识,就不放弃生的希望,与逆贼斗争到底。
“别再跟之前一样,跟个木头似的一动不动,你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忠臣,那好,既然是忠臣,就听王命吧,自刎归天之后,本王就相信你!快点上路!”
刘邦见厉声训斥并催促了一番后,灌婴并未迅速了结自己,不由的极为恼火,立即朝灌婴大声吼叫。
迟则生变,这种情况不能拖,好不容易用气势压制了灌婴,就得一鼓作气让其归西,彻底除了这个祸害,这么僵持下去,也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拖的越久对自己越不利,一直在死亡边缘游走很痛苦!
当上汉王有些年头了,还从未有现在这般难受过,一介匹夫压的让人心惊肉跳,不服从命令所带来的武力压制,异常强大,无法与之争锋,不早点解决的话,刘邦觉得自己会昏死过去。
吼完这番话后,刘邦一只手拿赤霄藏于身后,装做不再砍人的样子,其实,是为了以防万一,一旦灌婴还没反应,立马亲自出手,务必要做到快如闪电,到了这个地步,没退路可言,乃是最后的一击。
这灌婴刚才表了忠心,想做忠臣,不管是真是假,其内心遭受冲击、非常纠结是真,命其归天行不通,唯有亲自动手,这是最好的机会,不成功便静待死亡吧。
君臣关系发展到势成水火的地步,刘邦看的很开了,已经做过的事,管他灌婴忠不忠,不让人顺心,就得死,军中可用之将那么多,不缺这一个逆贼。
就算最后的结果是被贼杀,刘邦也不后悔了,这一生快乐过、辉煌过,死时还有人垫背,没什么不知足的,这贼子会面临更悲催的结局,黄泉路上,鼓掌庆祝。
“大王命臣自刎,臣恕难从命!臣乃当世名将,不能这么憋屈的归天!大王这道命令,未免太强人所难了!请大王收回成命,让臣砍了狗贼张良!”
灌婴咬着牙,强忍着内心的滔天之怒,耐着性子说道,要不是还顾忌着忠义之道,此刻已经挥剑砍了昏君了。
汉王的这一连串的怒吼,打破了灌婴最后的一丝期望,如今深信不疑了,站在面前的,是个古今罕见的昏君,无情无义、颠倒黑白,估计后世难出此王,可以称之为万年不遇的无情昏君,古今所有暴君、昏君不及其万分之一。
此生能碰到这种君王,既是幸运,亲眼见证了千古奇君的诞生;又是悲哀,在其麾下白干了多年,最后面临惨死的危局,而今仍旧以臣自居,颇为恭敬的答话,为的是尽这最后的君臣情分,今后便是仇敌了。
与虎谋皮数载,虎虽无情,自己却日久生情,做了这么久的君臣,快要分别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积累许久的浓厚情谊不能说散就散,值此危急时刻,做最后一回臣子宣泄出来,内心将对这昏君再无感情。
“你说什么?让你自刎,你还敢抗命,你还能干啥!没用的废物,你居然当上了上将,真是个奇迹!本王早就说了,等张良解释完了再处置,你贼心不死,还要违抗王命擅作主张吗?有种,你试试!”
刘邦听得此话,暴怒不已,眼珠子快要瞪爆了,当即大声怒斥,凶威十足,震的房内暴响不绝,地上的张良、曹参、夏侯,都不由的捂住了耳朵。
极大的火气充斥于话语中,又有帝威加持,刘邦特意扯开嗓子大吼,声音比之前的更震耳朵,所以除了灌婴这位万人敌,其他人的耳朵根本就承受不住这阵狂轰。
灌婴的耳朵之所以比在场几人承受能力要强上不少,是因为每战必亲临战场前线杀敌,手中屠敌无数,故而经历过许多雷霆之吼的冲击,时间久了,耳朵就与普通人不一样了,不是夏侯、曹参这类少上前线杀敌的人能比的。
于战场上真刀真枪杀出来的将领,经过战火的洗礼,体魄、胆魄非一般武人可及,像双臂、双足、耳朵、眼睛这些部位,在战场上经常用到,敏锐性和耐受性要远远超过一般人,房内的众人,灌婴排在第一位,乃当世少有的万人敌,这是世人公认的,可不是个虚名。
灌婴静静的听完这些话,耳朵并未被震坏,此等程度的吼叫,离雷霆之吼还差一点,声音的大小离先前张良与曹参相斗时发出的声音还差一点,但有帝威帝怒在其中,因此虽无雷霆之势,却有君临天下之势,有着不亚于任何吼声的震人效果,若刘邦用最大的嗓门喊出,估计在战场上能让敌军人仰马翻。
习雷霆之吼的人不少,学成功且到大成之境的,大汉境内的屈指可数,刘邦身为汉王,由于与樊哙相处时间很长,关系又很好,是亲戚,所以也练就了好嗓门,也能吼的有大气势,虽比樊哙差许多,但不弱于此前的张良,而今不彻底暴发这种音量,是怕声带承受不住,被弄坏了,那样可就惨了。
若是平时叫阵吼人,用尽气力大吼不成问题,对嗓门没啥严重后果,现在却展现着极致的帝威帝怒,三者结合之下,那声音怕有活活吼死人的效果,反噬是巨大的,必损器官,故而断然要弱一项,如此利人利己,且又隐藏了杀手锏,作出其不意之用。
灌婴何等精明,知道汉王的能耐,关于彼此实力的事,非常清楚,不挑明不打击,为的是让其自以为视,这么做起码给自己留了条后路,而且,太过优秀,展现出来,必招祸事,所以知而不发是最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