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母气势汹汹来,被人骂的灰溜溜的走。
之后的几天,施母都没敢过来找女儿。
元春却出门了一趟,去来图书馆换了三本外文书,领到了一大笔翻译费,又去市场买了一大兜子菜,用拖车拖回来。
拖车是她画的设计图,在修车铺定制的。
其实就是几十年后,老年人出门买菜经常拿的那种小拖车,车轮子是修车铺的师傅从坏掉的婴儿车上卸下来的。
拖车看着小,但其实能拖六十斤重物。
她肚子越来越大,肚子也在往下沉,现在弯腰都费劲儿,她拎重物是拎不了,才花了三十块钱,定做了这辆拖车。
而这天,是她第一次用拖车,立即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井边有位正在下棋的大爷看见了,好奇的问,“施同志,你这辆拖车是在哪儿买的?”
经过施母闹腾后,几乎整个贫户区的人都知道了她叫施元春,是个刚刚被丈夫抛弃的可怜离婚女人。
元春笑道,“是我定做的。”
“花了多少钱?”
“三十块钱。”
有个老太太惊呼,“这么贵,都快赶上一个月的工资呢,这车子也就两个车轮子和几根钢筋,一个布兜子,这价格贵了。”
元春笑了笑,没说话。
大爷起身上前道,“施同志,能不能让我试一下,这拖车我看着用来买菜很方便,我想买一个给我家老婆子用,以后她去买菜也省的用手提了。”
元春放开手,“大爷,你试一下,这拖车拉着很轻松,你别看它小,它的承重力是六十斤,一个孩子站上去都没问题。”
大爷接过,拖着在井边走了一圈,满脸欣喜,“这拖车真好,施同志,你在哪里买的?”
“菜市场东门那家修车铺定做的,那修车师傅就会做。”
“哎呀,这拖车太好了,我下午也去买一辆。”
“大爷,他那里没有现成的,要提前定制。”
“知道知道,晚几天用也没事。”
又有几个老头子老太太,拉着元春的拖车绕着水井走了几圈,于是,元春给那家修车铺拉去了十几个拖车的生意,乐的修车师傅满脸笑容。
之后,修车师傅还做出了一批拖车,放在修车铺门口卖,而且生意很好。
有一天,他看到元春背着个孩子,从菜市场出来,他还主动上前,给了元春一笔设计图买断费。
送上门的钱,不要白不要,元春当然是接了。
不过,这是后话。
因为拖车,元春又出名了一回。
这个周末,施家四口人都找上门了,不过元春还是假装不在家,没放施家人进门,毕竟她都大肚子快生了,万一施家人不做人,故意冲撞她,弄掉她肚子里的孩子,那她的任务可就完不成了。
原主的希望,是让她好好护着女儿,让女儿在母爱的关怀下长大,让女儿幸福一生,一定要让女儿读大学,嫁个好婆家,完成女儿上辈子临死前的遗憾。
所以,什么娘家人,在元春眼里,就是陌生人,她只想护着肚子里的孩子。
一切等孩子生下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