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意缓缓握紧了老院长的手。
“我听您女儿说,这些年你过得可不开心啊!养病也好好养!”钟意说道。
老院长一听这话,瞪起了眼,他问道:“是竹青和你们告的状?”
钟意微一挑眉,老院长躺在床上这么多年,一点儿也没糊涂,而不愿意说话,情绪消极,也是意识清醒下的行为。
“哪里需要告状?我们进来的时候就看到了!”
老院长被揭穿,有点儿不好意思了。
“我就是无聊而已。”
钟意并不相信这话,她道:“我最近有一个案子,各方面孤儿院的人有关,需要你帮助我们,所以,这段日子,你可要好好的,这样才有力气帮我们,知道吗?”
钟意很有耐心,一字一句地叮嘱。
老院长听到自己还能帮上忙,立刻点头:“好!我听你们的!”
……
老院长之所以不听话,无非就是觉得自己没用了,躺在床上,拖累女儿,但又怕放弃自己的命会让女儿更加痛苦,就只能这样痛苦又矛盾的挨下去。
即便无法感同身受这样的矛盾,但也能猜得到。
钟意将老院长劝住,这才转头看向季惟舟,给他使了个眼神儿过去。
而季惟舟见状,便开了口:“孙院长,接下来我们会问一些问题,如果您还记得,就将您记得的所有情况事无巨细的告诉我们,如果您不记得了,也请尽量回忆一下,说不定一个不起眼的细节,也会对我们的调查有很大的帮助。”
老院长闻言,立刻点了点头。
“好,你问吧!”
闻言,季惟舟便直入主题。
“老院长,您看看,你还记不记得这个人是谁?”
说着,季惟舟将一张照片递到了老院长面前。
老院长眯了眯眼,他看着照片仔细辨认了一会儿,这才缓缓点了点头。
“这个人我认识,他叫谭知临,也是我们和光孤儿院的孩子,只不过当时他在孤儿院里没有待多久,就没人领养了。”
“你仔细说一说当时的情况。”
闻言,老院长回忆了起来。
“那会儿我记得是十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海州市有一个叫‘明光’得孤儿院,那个孤儿院因为食品问题被查封,最后就全部合并到了我们和光孤儿院,而谭知临就是一起过来的其中一个孩子。”
老院长慢慢回忆着,他接着说道:“那个时候,这个孩子已经十多岁了,挺安静挺乖巧的一个男孩子,但我之所以对他印象这么深刻,是因为他在来孤儿院的当天,就被领养了。”
听到这话,季惟舟和钟意纷纷皱起了眉。
按照他们之前调查到的来看,谭知临是在孤儿院认识的钟意,一直到多年之后,仍旧对钟意念念不忘,这证明他们之间应该不会是一面之缘这么简单。
而想到这里,钟意也开口问了这个问题。
“谭知临当初之外咱们孤儿院里待了一天吗?”
闻言,老院长摇了摇头。
“不是一天,是很多天!”
听到这话,钟意更加疑惑了,她眉心紧蹙,问道:“什么意思?”
闻言,老院长接着又开了口:“其实‘和光’孤儿院的问题不只是食品安全那么简单,在那家孤儿院里,还存在着殴打虐待孩子的现象,而谭知临算是孤儿院里年龄最大的孩子了,他为了逃避殴打,就偷偷从孤儿院里逃了出来,不知道为什么,就逃到了我们那里。”
老院长拉着钟意的手晃了晃,他看着钟意说道:“那个时候,你每天就坐在孤儿院的大门后,看着外面,等着你姐姐放学,结果也就是谭知临跑来孤儿院的那一天,你们两个在门口一起玩儿了很久,等孤儿院里的人发现的时候,想把你带回去读书,你都紧紧抓着那个孩子的手不撒手了。”
听到心里,钟意终于明白了当初她和谭知临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那个时候,她只有四岁,对她而言,没有记忆才是正常的。
只不过,她并没有想到,事情会是这样的,原来,她和谭知临之间,还有这样的交集。
她缓缓收回神,看着老院长。
“后来呢?我和谭知临之间,还发生过什么?那个时候我太小了,已经什么记忆都没有了。”
老院长闻言,缓缓点了点头。
“的确,那个时候你才三四岁,确实不到记事儿的年龄。”
话说到这里,老院长抬手指向窗边柜子,他看着季惟舟说道:“你打开中间那个抽屉,里面都是我当初在孤儿院工作的时候留下的照片,里面有小小的照片,还有她和那孩子的合照,你们仔细找一找。”
听到这话,季惟舟上前打开了中间的那个抽屉。
抽屉里,放着两个厚厚的相册,季惟舟抬手,从里面拿了出来。
老院长看了眼,说道:“没错!就是这两本,我很多年没有拿出来看过了,也忘了你和谭知临的照片被塞在哪个相册里了。”
季惟舟点了点头:“我们仔细找一找就好。”
话落,他将其中一本递到了钟意手中,两个人二话不说,开始翻看起来。
两个人翻动的速度都很快,工作性质使然,他们这些做刑警多年的,眼神儿早就练得锐利无比了。
很快,季惟舟停下了手上的动作。
“找到了!”他声音低低沉沉地说道。
钟意闻言,立刻凑过去看了起来。
季惟舟一张一张翻过去,前面十多张是钟意单人的照片,那个时候她扎着两个小辫儿,脸蛋儿胖嘟嘟的,虽然还有婴儿肥,但是却也能隐隐看出是个美人胚子。
每张照片里,她都对着镜头露出了明媚灿烂的笑容,甚至还有两张中,她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儿。
季惟舟一张一张看着,忍不住微微勾起了唇角。
照片里的她三四岁的年纪,无忧无虑,就连笑容都那么有感染力,可可爱爱地比着剪刀手,让看到这张照片的人,不由自主地便跟着开心了起来。
老院长看到了季惟舟的笑容,也忍不住笑着问道:“我们小小那个时候很可爱吧?每次看到这些照片的时候,我也会跟着笑。”
……
闻言,季惟舟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
“是啊,她的笑容一直很有感染力。”
这话并不是他在夸张,也不是恭维。
从认识她的第一天,他就有了这种感觉,无论什么时候,她的笑总能感染身边的人,她就是像是带着魔法一样,让人抵抗都抵抗不了。
老院长“哈哈哈”笑了两声。
“我们小小从小就爱笑,那个时候,孤儿院里的孩子,大大小小的都有不开心的时候,但我们小小就不一样,只要给她吃喜欢的可口的饭菜,她就能开开心心地玩一整天,她从来不哭,是我见过最坚强的小姑娘。”
说到这里,老院长声音低缓了下去,仿佛夹杂着心疼,还有难过。
钟意听着,缓缓垂下了眼眸。
她并不记得那个时候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在听到老院长的话的时候,她眼眶却不受控制地有些模糊了起来。
她仿佛看到了那个年纪小小的小姑娘,笑呵呵地面对生命给予她的一切痛苦和不公。
她好想抱抱那个时候的自己。
她想说,你可以不用这么乖,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这是小孩子的权利!
可是,那个时候的她身边没有父母,唯一的亲人是姐姐,在孤儿院里又何尝不是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所以,她没有放肆生活的权利。
钟意鼻尖发酸,她深吸了口气,努力将情绪压了下去。
老院长知道或许是因为自己的话,勾起了钟意那些已经快要放下的,并不愉快的回忆。
他有些愧疚,想要安慰,却不知道该怎么安慰这个年轻的小姑娘,只能缓缓用力握了握钟意的手。
钟意回过神来,她深吸了口气,抬眸看向老院长,此时此刻,她的眼睛里,已经没有了方才那种复杂的情绪,她的眼睛圆圆亮亮的,看着老院长。
她说道:“您放心吧,我现在过得很好,每天都很开心,而且,我不是逼着自己开心,是真的开心!”
老院长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他点了点头,浅浅笑着说道:“这样就好!这样就好!那个时候,你刚来孤儿院的时候才两岁,你姐姐把你抱在怀里,大家看着你姐姐抱的吃力,想要帮忙,但你谁都不让抱,没办法,就只能让我试一试,结果没想到,你竟然就让我抱了。”
“我是孤儿院里第一个抱你的,我也算是看着你从还不能一个人走路,慢慢长到了四岁,所以,我比任何人都希望你能过得开心,是真的开心,而不是逼着自己开心。”
钟意听着老院长的话,总觉得眼泪就快要控制不住了。
她深吸了口气,眨了眨眼。
“您放心,我现在过得可好了,有自己喜欢的工作,任务也完成的不错,还有很多对我特别好的同事和朋友,他们对我就像对家人一样,而且,我也有了男朋友,他对我也很好很好。”
紧接着,钟意郑重其事地说道:“而且,最重要的是,我离开孤儿院之后,认识了我的养父,他对我很好,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所以,从孤儿院离开后,我过得真的很开心的。”
老院长听到这话,这才终于是放下了心。
“你过得好就好,这么多人里,你是年龄最小的,除了最依赖自己的姐姐,就只让我抱,所以,这是咱们之间的缘分,你过得好我才是真的开心”
钟意和老院长聊了半天,这才让老院长放下了那颗悬着的心。
……
季惟舟手中的那本相册,翻过了钟意的单人照,看到了后面几张,她和一个长相隐隐有些熟悉的青年的合照。
季惟舟指着那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儿,缓缓开了口:“这就是你和谭知临的合照了。”
合照里面,男孩十四五岁,女孩儿三四岁,男孩儿将女孩儿抱在怀里,两个人都看着镜头,露出了大大的笑容。
“这张照片就是你们在当时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拍的,那个时候你拉着这孩子不撒手,没办法我哄着你,要给你拍照,这才好不容易把你劝住。”
“你们继续往后看,这些照片都是谭知临每次来找你的时候拍下来的。”
听到这话,钟意皱起了眉,她看着老院长,一到疑惑的问道:“他来过很多次吗?”
闻言,老院长点了点头隔:“隔三差五的来,一开始我们以为他就是为了躲开孤儿院里对他的殴打和虐待,结果,后来我们发现他来的越来越勤了,每次来就是来找你,那会儿我才明白,这孩子是来找你的。”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每次来找你,我都会给你们拍下照片留作纪念,不知不觉,竟然就已经攒下了这么多合照了。”
季惟舟和钟意一边听着老院长的话,一边翻看着相册里的照片。
照片看完,钟意缓缓合上了相册。
她抬眸看着老院长,问道:“后来呢?谭知临来到和光的时候,第一天就被领养了,您还记得领养他的人是什么人吗?”
老院长点了点头:“我对这孩子印象很深刻,当初领养他的是一个港城人,似乎姓赵。”
听到这里,便可以确定,当初经验谭知临的,就是赵昇和赵良的父亲。
这时,季惟舟开了口:“那您知道,那个港城人为什么这么远的距离,来我海州市领养一个孩子吗?”
如果想要领养一个孩子,港城不是做不到,为什么要偏偏不远万里来海州市,还是说当初赵昇的父亲特意选择了谭知临。
……
老院长摇了摇头:“这个我就不知道了,我想大概是为了离生活的地方远一点吧,来孤儿院领养孩子的,很多都会这么做,选择远一点的地方,这样孩子慢慢的就会忘记以前的生活,这样做,无论对孩子也好,还是对养家也好,都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