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屋子,
扑面而来的,
是一股浓浓的80年代风格,
地面是砖铺的,
墙上和屋顶,还贴着报纸和花塑料布,
因为时间久远的缘故,
报纸都变得黄黄的。
屋顶上 ,
亮着一盏铁灯罩的白炽灯,
瓦数应该不大,但白天倒是还算亮堂。
除此之外,
屋里摆放的家具陈设,
基本也都是那个年代的。
除了一台老款的厚液晶电视,
几乎看不到别的现代物件。
就那台电视,
估计都得比何秋的年纪大。
老妈此时正跟几位跟进来的街坊说着话,
而小玉姐和何秋两人,
则是一边陪着姥姥和老妈,
一边好奇地打量着这里的一切。
何冬把姥爷扶到椅子上坐下,
想出去给海龙他们帮忙,
却被老妈跟叫住了,
“冬子,你过来!”
何冬屁颠屁颠走过去,
“老妈,啥事?”
“这是你梅姨、
这是你景芝姨,
这位你得喊红旗大舅,
这个是你宪林舅舅。。。
他们都是妈妈以前的同学和朋友!”
介绍完以后,
沈海英很开心地拍了拍何冬的胳膊,
“这就是我大儿子,何冬!”
何冬满脸是笑地喊了一圈,
又是敬烟又是倒茶,
然后陪在一边说了一会话,
主要就是听大家对自己的各种夸赞。
哪怕他脸皮再厚,
听得多了也感觉到有点烧得慌。
正好这时候,
小妗子和两位街坊大姨,
每人端着两个碗走了进来,
“二姐,小玉、小秋,
冬子。。。
我给你们做的红糖冲鸡蛋水,
快趁热喝点吧!”
“红糖怎么冲鸡蛋的?”
林嘉玉和何秋非常好奇地,
接过了汤碗。
其实不仅她们俩好奇,
何冬也是一样。
三人端着碗打量着里面的汤。
红乎乎的,
上面飘着一团团絮状的蛋花。
看卖相跟加了酱油的清水蛋花汤差不多。
何秋先是小心地尝了一口,
嗯哼,
甜丝丝的,味道还不错呢!
接着她大口喝了起来。
而小玉姐就比较文雅了,
一直是小口小口的抿着,
不像何冬兄妹俩,
几乎都是一口气喝光了。
“喜欢喝,我再去给你们冲两碗!”
小妗子把空碗接过去,
笑眯眯地问到。
何冬连忙摆手,
“不要了,嘿嘿。。。
留着肚子待会儿吃晚饭!”
“呵呵,已经在做晚饭了。
今天回来的急,没什么准备。
就只能家里有啥吃啥,
杀只大公鸡炖一炖,
再炒锅弄个烩面,
冬子你还喜欢吃什么,
待会让你舅去买~”
“烩面就成。。。
那不是还有我给姥姥姥爷带的海鲜么,
待会我去给你帮忙,
做两个菜给大家尝尝!”
“哎呀,怎么能让你动手呢,
你开了这么长时间的车,
肯定很累。
你告诉我,我来做!”
“嘿嘿,也行~
那就辛苦妗子了!”
一屋子人正说着话呢,
小舅舅打完电话进来了,
跟他一起的还有刚刚赶到的村长。
好巧不巧,
这村长也姓高,高宪文,
跟海龙是本家,
跟刚才的宪林舅是一支的堂兄弟。
至于说,
姥爷为啥让喊村长来,
也没别的原因,
姥姥娘家就姓高,
村长还得喊她大姑呢。
一下子多出来那么多的亲戚,
还都是关系挺近的。
按照这边的话讲,
都是没出五服的亲戚。
这给了何冬一种……
很是新奇的感觉。
小舅舅给村长介绍完何冬他们,
刚刚才坐下寒暄没两句,
院子里传来一声缺油的刹车声,
接着一个跟老妈长得有几分相似的女人,
直接冲了进来,
看到沈海英后,激动地浑身都在颤抖。
“海英?”
“大姐~”
“真得是你回来了呀~”
两姐妹紧紧抱在一起,抹起了眼泪。
接着一个精瘦的中年男人提着个袋子,
进了堂屋。
看到这一屋子的人,稍微有些发愣。
一看就是个老实巴交的性格。
何冬的小舅赶紧接过他手里的袋子,
对何冬招了招手,
“冬子,这是你大姨夫!”
何冬急忙上前,笑着打了声招呼,
“你是二妹家的大小子吧?
真好~”
大姨夫憨厚地笑着,
从兜里掏出一包还没拆开的红旗渠,
正要拆开。
“大姨夫,我这有烟,
抽我的抽我的~~”
何冬飞快地掏出自己的烟,
打开盒盖,发给大姨夫一根,
顺便给屋里其他人让了一圈。
沈海英那边,
这时候情绪也平和下来,
揽着何秋,又把何冬喊过去,
笑着跟大姐介绍自己的儿女。
“大姐,这是我小女儿何秋,
那是我儿子何冬。。。”
兄妹俩赶紧脆声喊了声大姨。
“哎哎。。。”
大姨一脸欣喜地盯着两人,
左看右看半天,
“二妹,你还别说,
冬子跟我家曹辉,
真有几分兄弟相呢!
待会儿他来了,你看看是不是~”
两姐妹数年不见,
说不完的话题。
何冬像个吉祥物似的,
在一边蹲了半天,
感觉脸皮笑得都抽筋了。
他扭头悄悄看了一眼小玉姐,
她正陪着姥姥在闲聊。
注意到何冬的视线,
她抬头对着何冬莞尔一笑。
何冬挪过去几步,
小声问到,
“怎么样,累不累啊!”
“不累。。。
姥姥在跟我讲过去的事呢!”
“嘿嘿,那你先陪着姥姥,
回头给我也讲讲~”
何冬乐呵呵地,
又转头看了看海龙和陈友,
他俩正经是来做客的客人,
小舅和大姨夫还有刚来的村长,
加上一些街坊邻居,
众星捧月一样,
都在陪着他俩唠嗑。
其实,
大家都对何冬一家的情况很感兴趣,
只是不好意思直接开口问,
从海龙和陈友这里打听一下,
也算是曲线求解吧。
随着时间过去,
还不断地有人来。
而且有很多人并不是空着手,
提着蔬菜来的,提着两条鱼来,
还有人是提着酒桶来的。
这大概是这边的风俗吧,
谁家有贵客,
大家都帮忙凑菜招待。
小舅舅忙得像个陀螺滴溜溜地转,
还不忘记拉上何冬,
把他介绍给新来的街坊或者亲戚。
到了下午4点多,
有些村民就先离开了,
不过留下来的也不少。
这些留下没走的人,
都是跟沈家沾亲带故的!
小舅舅转悠着查了一圈,
至少得开3桌才能坐下。
赶紧喊着几个帮手,去隔壁搬桌子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