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人主要聚集区域内,可以采取相对温和的方式,来开展户籍登记工作以及打击黑恶势力活动。
然而,在大秦辽阔的边疆区域,情况则大不相同。当止战剿匪令在报纸上正式刊登之后,一场针对新占领疆域的大规模剿匪行动即将拉开帷幕。越是靠近边疆地带,这场行动所引发的动静便愈发巨大。
首先要做的便是对境内的胡人进行户籍登记。那些曾经亲眼目睹过除夕夜璀璨烟花的胡人部落,大多数都萌发出了主动归附的念头。
于是乎,他们成为了第一代归化秦人的一部分。这些人大多被招募进军队,并接受初步的汉化教育。
通过向他们传授汉字和拼音,逐步灌输集体与国家的理念,同时训练他们遵守纪律。一旦拥有了家国情怀和良好的纪律意识,那么无论从事何种事务,都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长期的磨合与适应,这些原本的仆从军不仅掌握了文字书写技能,还深入了解了汉族的传统文化,并且养成了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
接下来,他们需要经历一系列军队内部的考核。只有成功通过考核的人员,其身份证件上原先标注的“归化秦人”才能够替换为“汉人”二字。
而对于他们的后代而言,则意味着从出生起便自然而然地被视为真正的汉人。
就不需要如此麻烦,他们一出生开始,就自动获得汉人身份,只不过要和汉人小孩一样,要进入小学学堂集体学习,小学学堂是免费的,小学三年,接下来的中学学堂是收取少量费用,中学是三年,如果是天生做学问的苗子,就可以内务府补贴上高中。
如今大学里的学生及其所积累的知识量,实在难以达到既定的标准与要求。然而,大秦已然开始品尝到开启民众智慧所带来的种种益处。
当下大秦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发展壮大,皆仰仗着众多饱读诗书、学识渊博之人,奉献出了自身的聪颖智谋。要知道,读书人所占的基数越是庞大,从中涌现出天赋异禀的人才几率也就越高。
而这仅仅只是具备读写能力所带来的诸多优势中的一项罢了。
经过一番观察与研究,大秦官府惊奇地发现,只要牢牢掌控住那些认识文字的孩童们,便等同于间接地将这些孩子的家人们也置于掌控之中。
令人惊讶的是,此种现象并非仅存在于汉人之间,即便是胡人也是如此。尽管胡人的纪律性相对较差,其天性自由奔放,对于识文断字之事缺乏浓厚兴趣,但他们对自己的家人以及子女的关爱之情,却与汉人毫无二致。
大秦帝国采取了一系列独特,而有效的措施来同化胡人群体。他们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将胡人男子征召入军队,让他们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和纪律约束。
同时,对于年幼的孩子们,大秦则将他们集中到学堂之中,不仅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保障,更是精心教导他们学习文化知识和文字书写。
那些原本顽皮捣蛋的熊孩子被牢牢地圈在了学堂里,日复一日地接受着汉化教育的熏陶,一边学习汉文化,一边学会集体生活,学会纪律性。
时间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这些孩子们逐渐融入了汉人的文化体系,从言行举止到思维方式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彻底成为了地道的汉人小孩,这些小孩回到家里,又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家里人。
而对于胡人女子,大秦也有着细致的安排。年龄较大的妇女们被分配去从事喂养牛羊等畜牧工作,发挥她们熟悉动物习性的特长;而年轻力壮的女子,则被征召进入城卫军。
她们每日参与训练和巡逻任务,维持辖区内的秩序和治安,给她们配备遂发火枪,这样完全能弥补女子先天的体力弱势,让她们真正具有自保的能力,装备了遂发枪,既锻炼了身体,增强了自我保护能力,又能在闲暇之余探望自己家中的孩子和年迈的亲人。
这些城卫军要比男子更注重家庭,只要能公平对待她们,女子城卫军可比男子组成的军队更可靠,这可是大秦有成功经验指导的。
相比之下,男性胡人可就没有那么轻松自在了。成年男子除了要完成高强度的日常训练之外,还经常需要外出执行剿匪等危险任务。
至于那些年老体弱的老汉,则会带上忠诚可靠的牧羊犬,前往草原或山坡放牧牛羊,过着相对平静但也并不轻松的生活。
这乃是那些被归化的秦人的待遇,而对于那些前来进行户籍登记的胡人部落而言,则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些胡人部落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体系,仅仅依靠着口口相传的传说,来传承他们的历史与文化。他们那简单而粗陋的习俗,在极具魅力的汉文化面前,显得如此脆弱无力,根本无法抵御其吸引力。
因此,他们成为了最快、最为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汉人群体之中的族群。
像一些鲜卑人、高勾丽人、遏逯人、乌孙人以及来自新罗、百济等地的人,便是抵抗汉化的典型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人中有的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字,但更多的则是选择借用汉人,所使用的文字衍生出来的文字,并企图以此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历史篇章。
不过可惜的是,这类群体并不在户籍登记的范畴之内,因为他们实际上被视为必须剿灭的匪类。
自大秦建国伊始,便已经展开了针对境内匪类的围剿行动。时至今日,新涌现出的匪类,大抵都是那些尚未投降归顺的族群。
而且,大秦所采取的剿匪策略堪称极其残酷无情。虽然匪类若愿意投降尚有一线生机,但即便如此,大秦通常也会对匪类的领导层,以及贵族头目展开严格的审查与清算工作。
至于最终的结局如何,全凭运气而定。好一点的情况或许只是被要求在特定地点定居下来,接受就地监控;而糟糕的结果,则可能是面临即刻处决的命运。
而好的结局,实行起来太麻烦,秦军一般都是采用最简便的方法,直接把投降的匪类高层全部清洗,或者是挖个大坑全部埋了。
这也造成了匪类抵抗越来越顽强,当然这只针对掌控力最强的几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