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惊叹不已的神奇场景呈现在眼前,离石瞪大了眼睛,仿佛置身于一场震撼心神的,仙侠大片之中。
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一幕幕熟悉的剧情展开,心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哪吒的形象来。
仔细对比之下,发现这其中竟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只不过少了怀胎三年以及出生时乃是一个肉球这些情节罢了。
然而,面对茅真人所言之事,离石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纠结。
一方面,他对这种神神鬼鬼的说辞实在难以全然置信;另一方面,茅真人所引发的惊人动静,又让人不得不心生忌惮。
在这两难之间,离石秉持着“小心驶得万年船”的想法,决定全力以赴为福福增添一系列保命的手段。
而首要之务,便是要确保福福能够得到强大的气运庇护。
思来想去,还有什么能比得上大秦帝国那威震天下的祖龙气护佑呢?
况且,如今的大秦已然顶着始皇帝之名得以重建,昔日的国土不仅得以收复,甚至还额外获得了十倍以上的广袤土地,想来对得起始皇帝的在天之灵。
如此说来,即便自己并非祖龙后裔,但大秦既然是以始皇帝之名复兴,那么将其奉为祖先,似乎也算合情合理。
想必始皇帝定会眷顾并庇佑他的子孙后代吧!尽管这般攀附亲缘显得有些牵强,但在此性命攸关之际,也顾不得许多了。
事实的确如此,只要借口合适可以说得通便行。不过呢,这仅仅只是那些神秘莫测、玄之又玄事物中的一个方面罢了。接下来要说的第二件事,那可是相当令人瞠目结舌——离石竟然要把嬴福册封为大秦的储君!
虽说这样的举动有悖于传统礼法,与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化传统格格不入,但如今毕竟身处这个改天换地的伟大时代啊,千里眼、顺风耳已经出现,白日飞升日行千里也不再是白日做梦,老思想也应该改改了。
各种超乎人们想象的奇闻异事可谓是屡见不鲜,三军已经有了,海、陆、空三维一体的军事力量。
瞧瞧历史长河之中,女孩子登上一国之帝位又算得了什么新鲜事儿?
唐朝时期不就诞生过武则天这位赫赫有名的女皇帝嘛!可惜自己挡了唐朝崛起的路,鲜卑人已经快消亡了,慕容复会不会有,也在自己一念之间,这就阻击了胡汉皇帝的降生,抹杀了后续许多可能的发生。
更何况,离石这么做其实还暗藏私心呢。一旦让自己的女儿拥有了储君的尊贵身份,她自然而然便能够借助国家气运加身,试问天下间还有比这更为强大的护身势力吗?
思及此处,离石毫不犹豫地行动起来,他急匆匆地唤来了方雄。眼下的方雄,姑且算得上是自己这边的人啦。
紧接着,离石又召唤来了裴矩、高颖以及苏威等一干重要人物。此时的离石怀中正抱着,已然困倦得熟睡过去的福福,静静地等待着众人的到来。
待这几位悉数到齐之后,离石毫不迟疑地将自己心中,那个大胆至极且匪夷所思的决定,告知给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刹那间,所有听到这个消息的人全都被离石这种,不靠谱却又如天马行空般的奇妙想法,震撼得哑口无言,整个场面陷入一片死寂当中。
就在这时,只听得一阵“嗷~呜”之声由远及近传来,原来是嗷呜气势汹汹地从春花的屋子里冲了出来。
它犹如示威一般,围着在场的几个人转了一圈又一圈,仔仔细细地把每个人身上的气味都嗅了个遍。
就连刚刚踏入天人法道的茅真人也未能幸免,那些曾经听闻过嗷呜吃人的恐怖传闻之人,无一不对其深信不疑。毕竟,亲眼目睹过嗷呜吃人的惨状后,谁又能保证这样的悲剧,不会再度降临呢?
真可谓是应了那句古老的谚语:“伴君如伴虎啊!”此刻,离石眼见场面气氛愈发凝重起来,众人皆是缄默不语,无人应答他所言之事。
离石心中暗自思忖,想必是自己所提出的代价还不足以打动人心,故而才会出现这般冷场的局面。
沉默有时便是一种无声的抗议与拒绝,离石深知此理。无奈之下,他只得进一步抛出诱人的条件来打破僵局。
只见他轻轻地颠动着怀中那粉雕玉琢的小人儿,缓声说道:
“众位爱卿!且听朕细细说来,这头一条嘛,自即日起,皇帝在位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二十年。一旦满二十年之期,便须于皇室内部进行禅让推举。
再者,我大秦帝国的皇位继承权,无论男女,均可平等享有。
至于这第二条,则是规定皇帝不得干预国内政事,皇帝只做为一个象征,是天下共主,在对外征战时,才有统率军队的权力,以后国内权力归于政事堂,以后首相从九位辅相中挑选,最后由肤提名表决。
九位辅相、首相、朕,共投不记名投票表决,票高者为新任首相,为了形成单数,朕一人拥有二票,当民意、舆论共同反对首相执政时,朕可以响应民意,提前进行首相选举,从九位辅相中,重新选举首相。
然而,作为一国之主,君主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以及各属地的总督重臣;同时,君主还有权召集、停止或解散内阁,并对各类法律予以批准和公布。
此外,统率军队、决定宣战或是媾和等重大军事决策,亦由君主掌控。
但实际上,君主在国家治理方面更多地处于一种统而不治的地位。
如此安排,既能确保皇权的威严,又能实现政权的平稳运行,防止圣天子和昏君的出现,国内治理的如何,全由内阁负责。
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第三条规定明确指出,内阁已正式跃升为整个国家的核心权力机构。这一地位的确立赋予了内阁,前所未有的重要职能和影响力。
而制衡内阁的,则是新儒家成立的御史台,御史既代表天下民意,又代表皇帝,是皇帝的代言人。
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项职权,便是对行政部门行使强有力的监督权力,而这种监督权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灵活多变、行之有效的方式得以实施。
首先,作为御史台成员,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可以针对朝廷大臣们所开展的各项工作直接提出质询。
无论是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项目的推进,还是公共资源的分配使用等方面,只要存在疑问或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了解核实之处,御史台都能够向相关大臣发起质询,并要求其给出详尽合理的解释和回应。
其次,对于朝廷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阁员同样享有充分的辩论权利。他们可以就这些政策的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与御史展开深入广泛的讨论和争辩。
通过这种激烈的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不仅有助于完善政策本身,更能确保其符合公众利益,和国家发展的长远需求。
最后但同样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政府在对外缔结各类条约时,必须经过内阁的审批程序。
只有获得内阁多数票的支持和认可,这些条约才能够正式生效;反之,如果未能通过内阁的审查表决,则将被否决。
这样一来,内阁便能有效地约束政府在外交事务中的行为决策,保障国家利益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