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逸盯向胡远江道:“这项工作仍旧由你负责!”
胡远江看了一眼黄志国,赶紧点头。
按理说,工矿企业这一块由副市长黄志国负责,可现在交给了胡远江,这是什么意思?
黄志国此时脸色蜡黄,额头上的汗珠子滚滚而下,他心中知道,萧逸这是要对自己下手了!
作为副市长,市政府的分工是归市长管。
虽然有些地方副市长的分工由市委书记做主,可萧逸的霸道,他是不会让市委书记插手市政府内的分工的。
看来,萧逸这是要夺权了。
要是一个副市长,连负责的工作都没有,那他这个副市长还是副市长吗?
官场没有秘密,说不定,萧逸今天的举动立刻回传到其他人的耳朵里,到时候,怎么办?
一般出现这事,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传来同情的声音,各种电话问候,是真同情,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以往的仇人和见不得自己好的人,会落井下石,编排一些新闻或者找一些事实诬告你,在你即将如地狱的道路上,再在你屁股上踹一脚,让你下去的快点。
对于萧逸的提议,所有人都没有意见,四项决定就定了下来。
郭淮做好会议记录,拿到萧逸跟前,让萧逸看,萧逸看后,点了点头,让郭淮交给市政府办公室保存。
不过,在郭淮做会议记录的时候,董晓明也在做会议记录,只是他做的会议记录是给黄部长看的。
萧逸走过去看了看,道:“董主任做的好详细,如果需要补充,尽可问我!”
董晓明微微点了点头。
随后,萧逸给江明山打了电话,说了这边的情况。
实际上,萧逸在打电话之前,江明山已经知道了。
萧逸将自己的四项决定简单的给江明山做了汇报,让江明山同意。
江明山说取消和振华饲料厂的合作,需要常委会同意。
萧逸说,现在饲料厂外面围满了工人,如果问题不解决,将会非常严重,让他马上和各大常委沟通,尽快解决问题,以免出事。
江明山想到,现在省委调查组还在林宁市,要是出现群体性上访,对他这个市委书记不利,就点头说他同意。
萧逸知道,一个市委书记,就代表常委会,他同意,其他常委就同意。
萧逸打电话的时候,同时放在免提上,几个副市长和黄强的秘书董晓明都听得清清楚楚。
江明山同意后,萧逸立刻安排门德龙代表市政府去向振华饲料厂单方面通知解除合同的命令,同时,命令税务、应急、银行、国土局等部门进入饲料厂商量善后事宜。
此时,杨振华肠子都悔青了,他本以为,自己用钱拿下了黄志国,就等于拿下了林宁市,可没想到,一个萧逸,将他所有的付出全盘否定,并要将振华饲料厂清除出林宁市。
由于当时市政府和饲料厂签订了合同,该合同的条款非常不利饲料厂,杨振华知道,打官司也打不赢,最后只能同意半个月内搬离林宁市。
至于饲料厂在林宁市经营这几年,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谁也不知道,只有杨振华知道。
当天晚上,萧逸将损害群众利益的振华饲料厂从林宁市清除出去的新闻在林宁市新闻联播上足足播放了五分钟。
江明山看后,很是恼怒,直接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桌子上的紫砂壶蹦起老高,摔在地上跌得粉碎。
这可将龚丽梅心疼坏了,捡起地上的壶渣渣,努力地拼凑着,还一边拼凑一边心疼地道:“唉吆,这可是明代时鹏的壶啊,可惜了吆,变成了渣渣........”
与此同时。
市内各单位和一些有爱心的企业捐款也到位,总共120万元,萧逸立刻让胡远江负责,将这笔钱按照失地农民的人口比例,一分不剩地发到群众的户里,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
至于饲料厂搬走后,在该地块上继续招商引资还是收回土地由市政府筹办一家企业或者将该地重新恢复耕种由失地群众耕种,萧逸还没有想到,但他更倾向于由市政府投资一家饲料厂,聘请专业人员经营,放在城投公司旗下,由国资经营。
只是这个问题很大,牵扯面很广,他相信,整个林宁市每个县甚至每个乡镇都存在,所以,必须慎之又慎,争取从根上解决好。
他相信,要是每个乡镇乃至每个村有一家像样的企业,产生巨大的利益,那林宁市不久,就会腾飞!
……
饲料厂搬走后,是在饲料厂留下的土地上,继续招商引资还是由市政府成立一家饲料厂或者将这块地恢复成耕地让群众耕种,最后达成一致意见,由市政府成立一家饲料厂。
萧逸是个说干就干的人,具体由副市长胡远江负责,成立一家年产值8000万元的饲料厂。
萧逸担任镇长、镇党委书记、县委书记、川罗市公安局长,副市长,都在江北省工作,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他认为,在江北省经营饲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他这次决定做的很大胆。
两天后,萧逸又召开了全市市县乡镇三级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失地农民的问题,在会上,副市长胡远江对全市目前因招商引资问题导致的失地农民问题进行了发言,胡远江发言后,萧逸也做了发言,他发言的话语很干脆,一句话,无论招商引资还是政府的一些其它增收措施,都要保证人民的利益!
虽然萧逸从饲料厂回来,组织部副部长黄强没再找萧逸谈话,可萧逸的一言一行已经被黄强了解的清清楚楚。
黄强趴在桌子上开始写调查报告:开段第一句:萧逸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市长,他将自己的一切都放在人民利益上........
开完会,萧逸又下乡了。
萧逸对几个副市长说,一个市长,要想解决群众问题,就必须冲在第一线。
和群众站在一起,才能真正的了解群众的问题,也才能很好的解决群众问题。
要不然,坐在办公室里,即使能解决群众问题,也不会解决的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