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一段友谊中,你最重视的是什么?
答:一段友谊中,我最重视的是相处舒服。
友谊,是一种双向奔赴的情感,朋友间的互来互往。那么,一段友谊的初始会是怎么展开的呢?
小时候,上小学,我有一位很要好的女同学,她有一个听起来就很精致的名字,她叫麦宝月。不知道是不是当时正喜欢看麦兜系列的电影,又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的名字和姐姐有一个一模一样的“月”字,才会显得这般亲切。又或者是因为语文老师总夸赞她的字写的好看,引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此后我便总喜欢拿她的生字簿看,左看看,右看看,看不厌似的。总觉得,多看几遍,我的字就会变好看。一来二去,就和她熟悉起来了。
从同学变成私交好友的我们有一段特别的时光。当时,我们都还是一二年级的小同学,会一起约出来玩。虽然手指头都能数明白的约会次数。可是,我们都格外欢喜。她的头发特别直,特别黑,而且她还特别的白,总之她很好看。当时的我,是这样认为的。我们除了难得的小聚会,还会用好看的信纸和信封给彼此写信。现在想想,原来,那时候,我和她竟是笔友。那些信塞满了当时我最心爱的凯蒂猫双肩背包。
后来,分班了。直到五年级,我们又分到了同一个班。不过,我们变陌生了。再后来,初中,我们有幸又分到了同一个班。我们似乎变得更陌生了,就好像那一段童年被时光无声地消磨完全了。原来,你少一句,我少一句,便回归了陌路。听说任何单方面的示好和背离,那都不能称作为“友谊”。这就好比这一个个的重逢,我们总会在课桌间的小走道相遇,不是你前我后,就是我左你右,不经意间还会相视一笑,却又都不似从前熟络了。也许,这是当时溺藏在无声里仅存的默契了吧,同时也为我们的这段友谊画上了句号。没有勉强,没有刻意,没有虚假,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多的是一份对彼此各自安好的尊重与理解。
久了,我明白了。也许,我们都会在不只一个地方长大,也都会在不同的年龄段里交不一样的朋友,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开头相识一段时间,也会因为一模一样的原因而分开许久,就像从未见过一般,各自继续成长,也各自安好。一段友谊,再见,不一定一切如初。不过,我也更加懂得有些美好适合留在过去,值得回忆和品味。不断成长的路上,我们会遇见新朋友,形成不同的圈子,或大或小,而之后,或亲或疏。有些,比起再见的相谈甚欢,也更愿彼此各自安好。或许是淡了,或许是从未忘记,也或许藏太深太难忘而不想再重复了。这样的友谊,是过了,太过较真了,是珍贵的,却往往扎深了一人,难以两全。
或亲时,我们会一起做很多事情,比如愿意一起分享彼此最心爱的玩具,愿意下课后一起手牵手上洗手间,愿意下班后相约一起组队吃午饭,愿意周末约在一起打卡美食。还有,双十一薅羊毛时买一送一想到的永远是对方,哪怕踩雷也会非常乐呵。再亲点,就一起买双一样的运动鞋,一起买件一样的裙子,一起去买“一生一世”钻石对戒戴戴,一起旅个游礼个佛吵个架,一起约定亲手给彼此做些自以为好吃的拿手菜。更亲点,就窝一起搓澡裸睡,约定好“我是新娘,你就是伴娘”,孩子的干妈只能是对方。很多的一起,不是一方的付出,而是刚好你有心我有意,铸就了心意的成全。
不曾想,亲近到了最后,三五成群,会是觉得对方的另一半是小三。孩子的干妈会变成不止一个,抢得头破血流,硬是干妈里也分出了老干妈,小干妈和小小干妈。总之,怎么舒服怎么来就是了。记不得什么时候开始,彼此间的关系变得如此亲近。这段友谊,亲近得找不到未说出口的秘密,亲近得对话里找不到任何称谓,亲近得一个眼神就能明了所以,亲近得一个开头就知道了结尾,亲近得一个拥抱就释怀了思念,偶尔一天不回信息也没什么,偶尔一下子不回信息就想报警。是的,我偶尔也怀疑这是求了什么神佛,报了什么班,才交了这样的仙女。每次的亲近,就像一支专属于彼此的华尔兹,不是你进我退,就是我进你退,多的是共同进退。
最后,我们都会渐渐知道所有相遇的人都值得被珍惜,也会悄悄明白这些聚散离合里总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朋友。我那些逝去时光里的友谊,有的已经步入了尘封的阶段,可那些情感里的爱恨与倔强,值得被一说再说,也值得一信再信。友情,活在无言的细水长流中,久了,便无法独立在亲情之外,我觉得这是一种很珍奢的升格,不逊于任何一种爱情,它看似无声,却走心得铿锵有力。
问,“友谊,最宝贵的时候都离不开小时候,好像离开了小时候都变得不再单纯了。当下有很多奇奇怪怪的问题,比如,男女之间是否存在真友谊?又比如,当好朋友过得比你好时,你会打从心底里开心吗,还是妒忌?被问及这些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首先,我认为我们的友谊在什么时候都是宝贵而纯粹的。我们的现在比起小时候成长了许多,面对的和承担的也多了许多,被社会利益化的大环境影响到的我们要想依旧单纯地交上朋友是不容易的。不过,我不愿意用利益的尺子来衡量经过我的每一个可能成为我朋友的人。当然,我知道这种带着明确目的的社交法则更高效,也更吃香,也更能让自己的人生顺得流油。将心比心,我本就不喜欢功利性的社交,所以断然不会如此对待他人。比起目的,我更愿意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去促成利他共赢的好事,绝对地,若是期间还能碰上个臭味相投的至交就再好不过了。
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都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也开始慢慢习惯在陈述一个观点的时候加个“真”或“真真”来突显我的诚意与真心。总之,美好的存在不该是未曾拥有就断言不存在。所以,男女之间存在真友谊。
即然是界定在“友谊”上的男女,自然要懂得“男女授受不亲”。当下的我们多的是不忌讳的,也多的是相处得像兄妹的男女,也多的是相处得像姐弟的男女,相处期间不乏勾肩搭背,搂搂抱抱,似乎彼此间都很放得开。毕竟,在我的印象里,在中国,母女间的拥抱也鲜少碰得见,多的是含蓄得紧的唠叨。不过,我们身处的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中国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是点点头,而最正式的见面礼仪是握握手。可见,对于中国儿女,一个拥抱,是饱含着不一般的情愫的。所以,一段友谊中,男女间适当的保持距离是必要的。也只有这般有度地持守友谊的界线,才能使得男女间的友谊足够纯粹。
当好朋友过得比我好时,我会打从心底里开心,并且得意自己有这样的好朋友,同时,我也会更努力,争取早日达成一起变优秀的美好志愿。有的人会因此感到妒忌,也许是受到同辈压力的影响,又或者是与好朋友玩起了零和游戏。如果说,彼此的友谊会被同辈压力分裂,又或者成了一场论输赢的游戏,那么最后的结局不管怎样彼此间都不会开心收场。对于一段友谊,我们需要在意的不是任意一方的利益得失,而是我们自己所付出的是否值得,收获到的又是不是自己所愿。
不得不说,一段友谊,深挚到一定程度,会跟爱情一样,有妒忌,会吃醋;也会跟亲情一样,有溺爱,会习惯。所以,这其中的可能也就多了,也便有了各种的不确定。
不管怎样的不确定,都要有一个度。所谓的塑料姐妹花或兄弟情,都是基于过度的互损互怼,过度的感情干涉,过度的物质攀比,过度的无偿讨好。打比方说,朋友之间在共享秘密的同时也给予了对方保守秘密的责任,而这,也是对彼此间无声的信任。所以,轻易拿秘密来开的任何玩笑都失了度,也就造就了过分,没有了尊重,变了质。虽说,斗过嘴,打过架,这样的友谊也许不是彼此间一开始的追求,不过会发现这样的考验若愈合,交情便会更加地坚如磐石,若崩裂,也便就一去不复返。当然,这种考验方式还是能免则免,万一翻脸比翻书还快呢?毕竟和气生财嘛。
朋友,虽处五伦之末,但并非百无禁忌。朋友之间的相处应当建立在“相互尊重,彼此真诚,自在有度”的基础上。熟可不拘礼,但并非可无礼。
所以,一段友谊中,我最重视的是相处舒服。
17.记忆中最珍贵的事情是什么?
答:记忆中最珍贵的事情是数不清的,而我相信这样的珍贵存在也将在未来的每一天里持续发酵。
记忆中最珍贵的事情就像是一场场被我错过的流星雨般,它随着时间消逝,却也是别人眼中渴望等待的幸运,更是承载了无数人对未来的祝福与希冀。我从未计较过记忆中最珍贵的事情。因为我相信活着的每分每秒和所发生的每点每滴都异常珍贵。哪怕这些零星琐碎过去的大半光阴里,更多的是阴郁的自己,我也喜欢,也同样觉得它们可贵至极。
游走人间久了,我听到了太多的“最”了,也便“醉”在其中。当我听到带“最”字的前缀组合,我总会犹豫良久,就像从未有过般,陷入沉思。是的,从记事时起,我真的没有花过时间认真去思考过自己最喜欢什么,最爱吃什么,更别提像“记忆中最珍贵的事情是什么”这种让我感到莫名其妙后生搬硬套的问题。
你说记忆中最珍贵的事情是不懂事前放肆任性的每时每刻。是呀,在那个不懂事的年纪,即便是犯了错,好像都是可以被原谅的。而长大后,再犯同样的错,即使无伤大雅,也能贻笑大方,转瞬四海周知,载入传世宝典,成独一份反面教材。
说起反面教材,我也不缺。每每谈起过去,最起劲的总是父母。说什么小时候我放学回家晚了没吃上那碗被哥哥姐姐先抢着吃完的通心粉就急哭了眼跟爸爸告了御状,又说什么小时候我长了一身疹子不舒服的时候也不忘跟妈妈悄悄撒娇说想要喝一块二的盒装菊花茶,还说什么小时候我自恃聪明地用厕纸给妈妈整了个手工版飞机模型当生日礼物,又又说什么小时候去了新学校上小学因为害羞迟迟不敢问厕所在哪而尿椅子的往事,还还还说什么出生后光头了整整三年有余不长毛发,说得没完没了,哪件听上去都是妥妥的王牌反面教材。
我数了下,干脆还是一样的答案。在我看来,每个过去的分分秒秒,点点滴滴,都是记忆中最珍贵的,哪怕是反面教材。若没有它们,就没有我的现在和未来。既然做不到否定任何一个过去,那就让现在和未来变得更加金贵吧。也许,我们都猜想不了未来会给我们留下的是什么。不过,我相信那些我们不确定的未来,都值得我们用更好的面貌去迎接,哪怕又是一个个反面教材,也会是更上一层楼的那种。
所以,记忆中最珍贵的事情是数不清的,而我更相信这样的珍贵存在也将在未来的每一天里持续发酵。毕竟,珍重自我,贵在实践。而我刚好,志在现在和未来的每一秒就是记忆中最珍贵的存在。
18.记忆中最可怕的事情是什么?
答:记忆中最可怕的事情是不懂如何爱自己,或者从未爱惜过自己。
被生活吃尽了豆腐的我很明白爱的艺术里,每一位不管为不为人,成不成人,只要活着,便是一直被爱的。而我来的这一趟,不知道会不会是最后一趟,不过我会把它当做最后一趟来慢慢学习如何去爱自己。因为我觉得只有我学会得多一点再多一点如何去爱自己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去爱我想爱的人,也才对得起那些希望我爱惜自己的人。我不希望在遇到愿意无限包容我,并愿意陪伴我走到人生尽头的那一位时,我连为他好好地爱自己的能力都还不具备,那样的我,用什么去爱他,用什么去给他十足笃定的爱,又能怎样陪他一起看尽世间繁华与沧桑,还能不惧任何流言蜚语地握起他的手,还能羞涩又激动地抱着他,也让他紧紧地、紧紧地愿意抱紧我呢?
爱自己不代表着就是无尽地自私。爱自己,这件事看似简单,却也是最难得的。简而言之,爱自己,不过是慢条斯理地继续一日三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名利场里无畏利害得失,穷困潦倒时亦能笑看人生,酸甜苦辣中淡视乾坤,蓦然回首依旧可爱多点。
好奇吗?为什么记忆中最可怕的的事情与被骂,被打,被吓无关?难道这些不可怕吗?谁说的?肯定不是我。反正我害怕。
至今,我还记得那些下坡过河上学堂的日子,昏暗的天,阴凉的风,暗戳戳加快的小脚,嘴碎碎地念着“不怕不怕”,咬咬牙,狠狠地埋怨着那些满是捉弄我的早晨。还有小时候去过的“竹林探险”、看过的“水鬼河”和闯过的“僵尸雾林”。当然,不管是小竹林,还是哪,我都争取第一个逃离现场,不用怀疑,我就是害怕,赤裸裸的,不加修饰。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我还是很爱护我自己的,知道害怕就退而求其次,看看小竹林就好,看看小河和迷雾就行,机智如我。
此外,我从小就对脚步声特别敏感,特别是爸爸的脚步声。小时候,总喜欢窝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看各种各样的书,也喜欢看泡沫剧和电影。每每这时候,爸爸会“出我不意攻我不备”地就闯进我的房间,不敲门。而我总耍小聪明,有成功的时候,也有失败的时候。有句话放在此时此景,也特适合,那就是“知子莫若父”。每发现一次,总少不了第二天一大早的絮絮叨叨。爸爸的一呼一吸真的让我十分害怕。对于教育我这件事情,他严格,独断,也十分专横。可是我知道,深深地知道,他爱我的方式就是这样——骂不听就打。
还有,我害怕水,却也执拗地学会游泳;我害怕加班到凌晨一个人乘电梯,却也总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硬着头皮上。总之,这个世界有很多我害怕的存在。
有这样一个说法,“这个世界真的永远不会让我们感到满意。”世界吃过谁的豆腐,谁又能算得清?不满意的人只是要求太多,总觉得付出的大于得到的,却对拥有的种种视而不见。只有那一两件让自己膨胀得飘飘然的事才作数。
自己感到不满能责怪世界吗?世界不吝给予阳光,还不忘每夜升起月亮,日夜间又附赠了不间断的氧气,天天陪伴在我们左右,未曾收取任何费用,也从未奢求过回报,更不曾让我们付出过任何代价。未细究已至此,那又凭什么让世界来为“我们永远感到满意”这件事买单呢?我们作为独立的个体,在势单力薄时,可选择依靠世界的条件来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可是不能全由世界来主导和实现。否则,这目标到底是属于个人,还是属于世界,又或者是出于个人需要,还是出于世界需要。
看看,被世界爱着的我们,溺出什么样的毛病了。明明是世界给了我们生存的一切,我们却不懂得珍惜。总是不自觉被一些本就不痛不痒的问题搞得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自立能力,甚至被一些外在不必要的物质追求丢失了本已拥有的真正的财富。
现下我们活得越来越不像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反而越来越像按部就班无情且冰冷的打工机器。活泼泼的世界不再了。工作与生活硬是被剥夺了生机。一早一晚,到处弥漫着挤公共交通时“你谁呀”的大眼瞪小眼和等电梯时懒得开口的礼貌性点头。办公室的四周死气沉沉,早已明确了“除了自己,都是领导”。而这些领导姓什么名什么不重要,总之,一句“领导”似乎就足以在这里周旋一辈子。
而我,也身在其中,并被动地接受着这般冷漠无情的一切,因独善其身才未被同化。比起礼貌性点头,我更喜欢柔暖的致意和温慰的答应;比起“领导”这称呼,我更喜欢带职务的姓和顺其意的名。我清楚地知道此刻的工作并非单纯是为了挣钱养家而选择的权宜之计,也是为了继续成长自我而选择的缓兵之计。我也清楚地知道此刻的我若选择被同化,那么明天的我就会对周遭的一切事与物无感,变得冷漠,越来越没人情味,而这,也并非我心之所向。
城内外,不管男女,不论地段,总能在一楼或地下停车场里不约而同地遇到手里或嘴里嵌着根冒烟的东西的人群。忘了是吸进去的东西,还是呼出来的东西,能安慰到这群男女的心灵,舒缓他们的压力和放松他们的神经。总听闻“饭后一根烟快乐似神仙”。可是,也许连刚入门的烟民都没发现吧,从第一根开始,就已经走向第二根,再者一包两包,然后一条两条,再到一箱两箱,甚至一车两车,最后车到了医院。有人坦然,如果没有烟这种东西,更多的人也许更早地抵达阴间。
到底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明明工作远远比不上自己的生活,却就是在其中失去了自我。所以,如果可以,请不要因为工作而忽视自己的健康。懂得每一晚熬深的夜换来的不仅仅是完成任务,更是降低了的工作效率,导致一而再再而三的加班;懂得每一顿舍弃的早餐换来的不仅仅是全勤打卡,更是埋下了胆结石、肠胃病等隐患,导致消化不良;懂得每一根点燃的香烟换来的不仅仅是压力的一时舒缓,更是养成了危害身心健康的行为,而上瘾后则容易萎靡不振。加班换来的一时透支成了习惯,忘早换来的侥幸赶上成了通例,吸烟换来的即刻放松成了日常,该说是我们更好地适应了当下的生活,还是工作更好地操控了我们?
分不清是被动,还是主动,我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从“多读书少玩耍”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班级里的三好学生;我完成了求职计划,从“多做事少说话”中崭露头角,成为了明日之星。临近三十,而立之年,还在“多挣钱少回家”的生活中挣扎,模糊了梦想,也在琐碎的日子里困住了初心,像个“闭环”似的运转在这前半生,且多数时候忘了自我。
目前大环境下,企业中,多少人的体检是催促了半年才腾出时间去做,多少个的活动是叮嘱了一年才想起落地试行,多少的多少不被重视,在以后的以后慢慢地消磨着每一份期待,也渐渐地疏远了每一分热情,更悄悄地埋葬掉每一寸人文。
好像没有那么多的谁可以躲开这样的“闭环”,包括我,变得“只会低头工作,不会抬头生活”。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有经验的老一辈指导着前行,就这样,“被文化”形成得出落有致。哪怕再高压的生活顺着“被文化”走总还是通的,久了,也便成了自己的路。因工作太忙,没空吃饭,没空休息,没空运动,没空看书,没空恋爱,没空回家,却有空熬夜泡剧看小说,却有空八卦明星私生活,却有空吸烟泡吧打游戏,却有空抱怨工作太多做不完。
确实,我们不知不觉地落入了一个“内卷”成性又乐于“躺平”的“人设”时代。如今90后的男人,除了拼爹拼妈拼文凭,还要供车供房抢媳妇,养父养母养宠物,买菜买肉买狗粮。而90后的女人,虽然婚前与如今90后的男人差不太多,不过婚后,不但要洗衣做饭搞卫生,还得拼三胎顺产喂母乳,更是要守家带娃顾工作,不过是从原来的一马当先活成后来的千军万马并驱而已。就这,根本来不及爱自己就已经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了。毕竟什么年纪干什么,“家经”有记,错不了。哎,说到这,我也想叼根烟。
吸烟真的能缓解压力吗?能,也就在吸烟那一刻有效。有的人之所以吸烟不过是因为好奇,觉得被烟雾缭绕的自己很酷,虚荣心作祟,然而这样持续所导致的上瘾行为是一种慢性病,很难戒断,对身心健康十分有害。很难想象,往年上班,经过Ab栋一楼及地下车间,那群熟悉的面孔却总能让我莫名地心疼,被口罩遮住的半哭状的嘴,透过双眼满怀怜爱地看着,不禁想起了我哥,心里感叹道,同是压力灌顶的人,什么时候你们才可以学会自己摆脱掉这病态相,真正长大,学会爱惜自己,变得健康起来。如果不是因为我年纪太大,或膝下暂无儿女,难免尴尬,不然我也要给这群人递个小纸条,好心劝诫。
而那些熬不完的夜,做不完的工作,都是暂时的,可通过与上司沟通,共商对策,在三餐与作息规律的情况下,步步推进,而不是逼迫自己定要将每一件事都提前或者按时完成。工作再多,也怕用心。端正的工作态度,再严谨,也不该是牺牲健康为代价来换取的。努力工作是好事,定期体检也是好事,要学会等量齐观。
记不记得今天出门的时候是左脚先出,还是右脚先出?又或者记不记得上一次一笔一划书写自己全名的时候是哪一天?生活生活,生下来就是幸福,活下来就是延续幸福。所以,好好爱自己,因为想得到的东西还有很多,而得到之前需要一个健康的自己,而得到之后更需要一个健康的自己。
所谓的“内卷”、“躺平”、“被文化”等等,都只是一种关于现有现象的形容,无需太过在意,知道即可,包括90后男女的“人设”。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烙印,有其好坏,它不对任何人打折,也不对任何懂得爱自己的人吝啬。所以,我们大可以保持平常心,根据自己了解的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避免道听途说。
曾经的我,也是熬夜加班的王者。因为身体透支严重,我也曾做过两周的治疗。不间断的十四天里,我每天都喊疼。工作是做得不错,每处都有闪光的地方。可是,所获得的认可抵不住我那要命的疼。因为工作,我忘记了喝水,也忘记了三餐,更忘记了休息。明明朝九晚六,一周全勤五天,却总是打破常规,干成了朝九晚十,周周满勤七天,偶尔“开荤”,还能整个朝六朝九,不是宅家开“ot”,就是在公司开“ot”。
不知道是不是心血来潮,为了更好地节省时间和精力,我决定将我那花了七年好不容易留长的头发剪了。是的,我的及腰长发无缘陪嫁了,不能说是被工作耽误了,只能说它与剪刀的缘分来得比我的早,又或者说我此时更看重当下努力工作的自己。曾几何时,我也是“黑长直”的杰出代表,活在万千少女羡慕的眼光里,顶着一头浓密顺滑的长发,黑得那么油亮,直得那么天然,甩得那么飘逸。然后,某一天,来不及好好说再见,就一剪刀落地了。我珍爱已久的“黑长直”就这般“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是的,赶时间。赶时间化个妆上个班挣个钱消个费,赶时间旅个游拍个照泡个吧聚个会,赶时间走个路回个家吃个饭洗个头,赶时间相个亲脱个单恋个爱结个婚,赶时间借个贷租个房兼个职还个款,赶时间点个外卖玩个游戏看个电影,赶时间刷个视频回个微信通个电话,好像一切都迫在眉睫,就像慢了一拍就会错过什么一样。社会好像在变着法子逼着我速成,而时间似乎对这一切都没有过多的留恋,或者说这样的“快餐式高压生活”已将我麻木得分不清工作与生活了。莫名地喜欢上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的生活,又莫名地害怕起每个闲得像废铁一样的日子。偶尔我会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会突然袭来某种莫名的落空感,难道当初的勤奋学习和往日的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过上现在这样的日子吗?
工作得越发努力,身体就越发用力,脑子就越不灵光。本以为剪短了头发可以帮我节省时间,同时也可以减少体内的营养消耗。可是,事实告诉我,长年累月的透支已经让我的免疫力直线下滑。而我的黑眼圈依旧不紧不慢地和眼袋讨论着调哪个色升几个度的问题,还有我的粉刺则不慌不忙地与脸皮争吵着皮脂地基分配与租期的问题。说实话,作为单身的90后,我挺有压力的。我在想,是不是90后的秃头小宝贝名录里已留了个位置给我?又是不是90后的油腻黄脸婆花名册中也留了个位置给我?
瞧瞧我这天地可鉴的工作态度,就连云之家都看不过眼劝我两句,说什么“别太拼了,船到桥头自然直,早点下班”。可我几乎不听。如此循环,我终是熬出了高人一等的发际线和长短不一的白头发,并有幸入列90后第一批脱发大军,硬是将我心理年龄的那份成熟稳重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览无余,真真是积劳成疾了。职没升上,薪没加成,头却白了,还快秃了……管它呢,反正现在我看上去还过得去。大不了,压力爆棚时,我再抽空去健身房逼着自己在跑步机上连续跑上半小时,跑足五公里,跑完,一切也就好起来了,忘了。在我这,没有什么救命稻草,有的只是一次次的坚持和一遍遍的振作,还有一个不懂放弃的自己。
大学毕业前,晓得在父母和老师的教导下读书写字;大学毕业后,晓得在社会的毒打下独立成长。时过境迁,如今的我,慢慢地学着从“快生活”中释放自己,不是为了步入“慢生活”,而是为了更好地回归生活。快也不是,慢也不是,爱了才是。听说爱是会被传染的,所以,我希望未来可以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懂得如何爱自己。都说能让你笑着的工作,就说明你正过着最好的生活。从前的我,在工作上虽然过分地忘我,可我那时是笑着的。所以即便是疼,我也觉得值。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况且,那些年,我都不怎么觉得辛苦,也从未过多抱怨。只记得舍得间,所有认真的付出都对得起自己,一切经手的努力也都对得起自己,不仅有所收获,还成长了自我。
于我而言,最可怕的经历不是曾经那些打骂一类的故事,而是回望逝去的青春竟发现自己从未爱惜过自己。当我们一岁岁长大,依旧对自己一无所知,不懂得如何爱自己,那该是哪般悲哀与凄凉。虽然慢慢好起来的我并没有开启“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养生之路,可我已暗暗重启了属于我的美好生活。
其实,当下的许多人都受不了平庸,变得浮躁与冰冷,以为“向钱看”可以过得更好,与所谓的“精英”为伍就能平步青云,殊不知大多数的平凡正有条不紊地领着跑。这些平凡忙得起来,也闲得下来,不着急去升级自己,更不曾妄想跳级去哪里,而是脚踏实地地成长着原装的自己,也爱惜着这样的自己。必须的,我也是这些平凡里的一员。
所以,记忆中最可怕的事情是不懂如何爱自己,或者从未爱惜过自己。
19.如果你知道一年后你会突然离世,你会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吗?为什么?
答:如果我知道一年后我会突然离世,我不会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因为我对当下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无怨无悔。
当下的生活,不管好坏,我都真心喜欢。余下的日子里,我继续全力以赴,干想干的事,走想走的路。一切不过事在人为。我不会将自己定格在没有做好某一件事情上,哪怕我确实书没读好,钱没挣到,也没有成为谁的偏爱和例外,也还没有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因为我知道,我已经把太多想做的事情做得太过了,书读得太空,钱挣得太少,还成为了自己的最爱和意料之中,更活成了自己从未想过的模样,虽不完美,但也很可。
老一辈我的父母常言道,“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换言之,便是“知足常乐。”如果我知道一年后我会突然离世,我还会是老样子,吃好喝好睡好,听喜欢的音乐,看好评的影视剧,读中意的作品,写醉心的诗,说可爱的话,见心仪的人,等向往的你,不仅越发地热爱生活,还越发地珍惜自己余生里呼吸着的每一个瞬间。在工作上,我继续尽忠职守;在生活上,我坚持忠于内心;在社交上,我还是以礼相待。就像昨天一样,还是那般特立独行。
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所以呀,看新闻时,我也喜欢去浏览一些突袭的小热点,比如:小学生写的作文和老师的趣味评语,上课时学生偷传的爆笑小字条,学生意图逃课却开溜失败的恶搞请假条,离职员工辞职信上那奇葩又内涵十足的理由,脑洞大开的英文单词谐音记忆法等等。
每年春节,我也会在家翻阅学生时代的同学录,其中夹着那些年毕业的师生大合照,看看上面熟悉却喊不出名字的面孔,又看看背面对应着的姓名,似乎想起了什么,可就是经不起细想,真的就是一瞬间,却也是勾起了那份怀念。
在疫情期间,除了日常进出戴口罩和例行的核酸检测,我的衣食住行都在原基础上简化了不少。在住房方面,我削减了开支,与房东再次进行讨价还价,同时也适当地节水节电。在饮食方面,我为了避免外卖,很多时候使用软件预定生鲜,三餐自给自足,常饮温水热茶,偶尔咖啡牛奶。在生活方面,我尝试着拒绝熬夜,努力恢复正常的生物钟,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唱反调,不过我相信我这尝试一定能“慢工出细活”,并争取本年年度体检所有指标全亮绿灯。在出行方面,为便于锻炼我以步代车,以“两点一线”上下班模式为主,鲜少聚餐,多是宅在出租房里与家人视频通话,或是与朋友聊微信。在衣着方面,上班时西装革履,正式为主;下班时慵懒闲散,舒适为主;聚会时偶尔精致,心情为主;宅家时穿衣自由,自在为主。
所以,如果我知道一年后我会突然离世,我不会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因为我对当下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