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一两年之后,缭忽然再次受到了召见,他再次来到议事殿,顿弱还是像上次那样站在左侧,右侧吕不韦和甘罗都不在了,换上了一个陌生人。
而大殿的正中,站在秦王身边的,是一个更加熟悉的陌生人,缭记人的能力很强,虽然只有一面之缘,但他记得很清楚,现在站在秦王身边的,正是上一次为他引路的郎官李斯。
“这位是李长史,”秦王介绍道,“众位爱卿所谏之事寡人考虑已久,现在朕决定以李长史为首,你们各自去六国活动,诸位以为如何。”
“大王英明。”众人一起参拜。
“这是怎么回事啊?”离开宫殿之后,缭走在前面,听见背后的人正在和顿弱议论。
“姚大人,咱们为大王办事就是,多的就不要问了。”顿弱回答。
“打扰一下,您是?”缭停住脚步,转身问新来的。
“在下姚贾,”新来的行礼,“以后咱们就同朝为官了,请缭大人多关照。”
“姚大人客气了。”缭回礼,“是你们要多关照我。”
李斯是怎么成为后起之秀的,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一日,王读书,赞荀子议兵篇,门下郎曰孙卿徒李氏正在郎官之列,王喜,急召入见。
“见过大王。”李斯来到议事殿,朝秦王行礼。
“孙卿的徒弟?”秦王看了看李斯,他长的很是符合别国对楚国的刻板印象,身高中等,气质没有一点攻击性,还有一个细腰。
“回大王话,是。”李斯行礼。
“怎么不主动来见朕,”秦王对李斯的第一印象很一般,觉得他过于阴柔,缺乏阳刚之气。
“回大王,臣入秦时,先王新丧,盘缠用尽,只得寄食于相邦。”李斯没有正面回答秦王。
“相邦的门客?”秦王站起来,走下主位,绕着李斯慢慢的打量着,边打量转了一圈,“那你怎么又入宫为郎了?”
“回大王,臣负责抄写吕览。”秦王的冠冕挡住了脸,李斯不知道对方是不是在观察自己,他低下头回答,“相邦之书体量巨大,相邦念在臣下劳心劳力,推荐臣入宫为郎,既是补偿,也是奖励。”
“相邦的书是你的笔迹?”秦王笑了,“字写的不错,朕喜欢。”
“蒙大王错爱,臣感激不尽。”李斯回答。
“就光是抄写?”秦王原先以为吕览是吕不韦专门找书法家抄写的,他仔细看了看眼前的人,想象不出他这样的体格有力气写出那样的字。
“是,臣才疏学浅,只能出点刀笔力气。”李斯说。
“胡扯,”秦王最不爱听人绕着圈说话,“你师父是个大儒,往大了说,当世之人,在儒学这个领域,无人能出孙卿之右,孔家那些人,除了姓孔,可以说一无是处。你出于名门,对儒家应该也有不少见解吧。”
“大王此言差矣,”李斯回答,“师父对我有再造之恩,但我依旧得实话实说。恩师非是当世大儒,而是儒家的异端。”
“怎么个异端法?”秦王本来对儒家没有什么太大的好感,不过李斯说话的方式引起了他的兴趣,他顺着问道。
“恩师说,儒家得有用。”李斯回答。
“能有用吗?”秦王不咸不淡的回了一句,“克己复礼,周都没了,礼又有什么用。”
“大王,王朝更迭乃是天命之数,”李斯说,“周礼确实没了,但不代表,不能有新的礼。”
“新的礼?”秦王快要没兴趣了,“再多些祭祀仪式?再多些歌舞表演?”
“大王,此为旧礼而非新,”李斯循序渐进的说,“礼可以用来约束人的行为,区别人身份的贵贱,礼本身是有存在的必要的,关键在于当下改服务于谁。”
“你说该服务谁?”秦王开始明白了李斯的意思,“当然是服务于我大秦。”
“正是,”李斯行礼,“恩师所谓之礼,除了仪式之外,还强调规矩,强调用。名为礼,实为法,所以谓之异端。”
“寡人都儒家从来觉得无趣,只有孙卿的书能看进去一二,”秦王听了之后,感慨道,“今日才知原来如此。”
“卿家既然有这般见解,为什么不参与编写”短暂的感慨只有,秦王脸色一变。“难道你不愿意把所学贡献出来吗?”
“大王,”李斯行礼,“恩师言儒家之诗礼,其实为自己的学说张本,而相邦着书,言收集各家之长,实则述己之志,求万世成名。看似是找寻了各家门人前来着书,实际上写什么非为自主,因此不乐为言,参与誊抄只是为得些半两,度日而已。”
“这么说,你不认同相邦的主张?”秦王笑了笑,“那你倒是说说,问题在哪里?”
“就此书而论,臣觉得,最大的问题,在于书名。”李斯回答。
“那你觉得,应当改成什么,”秦王走回了主位坐下。
“不应当为吕氏春秋,而应当为,嬴氏。”李斯跪下,行了个大礼。
“他书里问题太多了,后世的人看了肯定会骂前人,寡人才不愿意替他担这个骂名。”秦王嘴上这么说,但李斯能感觉出来,议事殿里的气压都回升了。
“和朕说说你的主张,”秦王坐在椅子上,甩了甩袖子,“朕要灭六国,卿家觉得当怎么办。”
“缭,顿弱均是当世人杰,臣之意见不出其右。”李斯回答,“当以攻心为上,先入间六国,分裂其族,软弱者收买之,强硬者毁灭之,若注白蚁于堤坝,使其自溃。”
“那卿家觉得,当以多少金行其事。”秦王提出了可行性的问题。
“不计其数,”李斯回答,“当其国灭,社稷尚不能保,钱财又怎能留住呢?”
“你的意思是……”秦王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
“大王英明,”李斯跪下行礼。
“来人,拟旨,”嬴政叫来内侍,“即日起,着李斯为长史。”
确定要执行间六国的计划之后,秦王赐给了李斯一座官署,李斯选了一个空闲的日子,把参与计划的人都约了过去。
缭有提前到场的习惯,当天他来的早,被仆人领着先在在客厅等候。领路的这个仆人应该也是新来的,他站在院子里想了一会,才确定哪里是客堂。
李斯没有等来,缭先等来了顿弱和姚贾。
“我的天啊,这是什么情况。”顿弱一进门就开始感慨。
“先生何事惊奇?”缭看着他一脸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表情,有点好奇发生了什么。
“我猜不透秦王在想什么,”顿弱似笑非笑的说,“李长史这官署,离相邦的相府只有一条街,就差没门对门了。”
其实对于李斯,他原先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会空降这么一个上级,原本他以为会由顿弱来负责,毕竟在他入秦的时候顿弱已经为官了。
他对秦王的意思不是没有猜测,秦王确有吞并六国之意,但在之前,他还另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他的相父,离这里只有一街之隔的吕不韦。
如果按照这个猜测来反推,一年前秦王关注到自己,是因为自己修改了吕览中的内容,在秦王看来,这是自己的政治暗示,表示愿意和吕不韦对抗。没想到见面之后才发觉,自己是真的发现了内容上的错误,属于正常的学术分歧,并不存在政治上的站队,所以便失去了兴趣。
而李斯则相反,间六国的主意虽非其首创,但他在秦王明显弱势的时候选择站队秦王,当前的权力是秦王对他的奖励,也是对他的鞭策。这座宅子离吕府之近,仿佛是提醒李斯,别忘了自己的真正的任务。
“原先他不住这啊?”姚贾是新来的,对秦国的政治的形势不太了解,当然也不排除装傻的可能,总之他没有发表意见。
“王命难测,你我专心做事就是,何必在乎这些。”缭虽然心里想了一堆,但嘴上一点也没表现出来。
“你们俩就装吧,”顿弱说,“改天要是真的撕吧起来,有天大的热闹看我也不叫你们。”
“各位,久等了,”正在众人聊天之际,李斯从内室走了出来。
“李长史,”几个人一起行礼。
“众位大人,不敢当不敢当,”李斯还礼,“各位请坐。”
缭、顿弱、姚贾一起坐下,仆人给他们上了茶。茶碗放定之后,李斯挥挥手,让仆人们下去了。
“今日请各位来,想必各位也知道所为何事。”李斯对三人说,“吾等皆欲为大王前驱,出间六国,今日来讨论的,是关于具体分工的问题。”
“我对赵国的情况最为熟悉,我可以去赵国,”顿弱第一个表态,“本来我来的时候,就是主张从赵国开刀。赵国有忠臣无贤臣,有能将无强王,实在有机可乘。”
“我可以去燕齐,韩国也行,”姚贾开口就是三个国家,“这些地方我都有熟人,好办事。”
“缭先生呢?”李斯问缭,“你怎么想?”
“赵国人入赵为间,齐国人入齐为间,”缭说,“这样是不是不太妥当?”
“尉缭大人,您说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担心我们吃里扒外不成?”姚贾有点不开心,他甩了甩袖子。
“先生顾虑的是,”李斯回答,“但眼下这时局,社会越来越动荡,人们的心态不是更开放了,而是更保守了,越来越多的人待在家里,但求保命而已。这种情况下,一个外国的人在暗中四下里活动,很容易引起对方的警觉,不如本国人行动起来方便。”
“李长史分析的是,”缭点点头。
“先生,某虽蒙大王的恩典,但某很清楚,先生的能力在某之上,若先生不嫌弃,希望能由先生来掌控全局,我只专门负责对楚国用间,不知先生意下如何?”李斯说。
“这怎么行,”缭当然要辞让,“上意难测,大王既然决定用你为长史,肯定是有他的道理,你只安安心心的做好你该做的事,楚国那边就由我去吧。”
“缭大人,李斯说的是真心话,”李斯坚持道,“为了大秦一统,还请您不要推辞。”
“缭先生,我看李长史心挺诚的,你这再拒绝,就不好了吧。”顿弱也开始帮腔。
“那好吧,我姑且一试,”缭只好答应。
“多谢缭大人。”李斯行礼。
众人又商量了一些具体的对策,末了离开了李斯的府邸。
“哎呦,又见面了,”缭走出李斯的府邸没多远,看到王翦正在路边看别人下棋。
“见过王将军。”缭简单行了个礼。
“老王翦,这是谁啊?”旁边的人问王翦。
“好朋友,才认识的。”王翦和他介绍,“做学问的,可讲究着呢。”
“王将军,谬赞了。”缭不太习惯接受别人这样的描述,他推辞了一下。
“做学问的?那就是夫子喽,”围观的人说,“夫子,你会下棋吗?要不要一起来?”
“抱歉,我还有些事。”缭拒绝了。
“来嘛,玩一局要不了多久,”王翦拉着他坐下来,开始下棋,左右三四个人轮番上阵,他们哪里是缭的对手,一个二个都败下阵来。
“嘿嘿,看看,人家刚才拒绝,是怕你们输的太丢人。”王翦在一旁起哄。
“今日完全是运气好,”缭很谦虚的说,“各位,我是真的有事,这就告辞了。”
“哈哈哈哈,我看他们以后谁还在我面前得意。”王翦跟着缭一起走了,边走边开心的回味着刚才的胜局。
“王将军,你怎么在这里?”缭打断了王翦。
“我,下棋啊。”王翦回答,“怎么了,不行?”
“以后你尽量换个地方下,”缭对王翦说。
“咋了,那风水不好吗?”王翦问。
“差极了,”缭告诉王翦。
“不会吧,”王翦分析,“这相邦不就住在这附近吗?”
“就是因为他住在这附近,”缭很直白的说,“所以风水才不好的。”
“你的意思是?”王翦很快就明白了,“不会吧,这么快?”
“是的,”缭肯定的回答,“虽然和你熟悉的战场不太一样,但这里,马上就要发生战争了。”
“李大人,”顿弱此时没有像姚贾和缭那样离开,他留了下来。
“怎么了,顿弱大人?”李斯看了看他。
“没什么,我想问一个比较私人的问题,”顿弱说,“您要是不愿意回答,就当是我冒昧了。”
“大人您这说的是哪里话,”李斯回答,“有什么问题,你问就是。”
“您刚才说的话不假,现在这时局,确实是越来越差了,”顿弱说,“我呢,生活在一个比较封闭的地方,等我出来闯荡之后,才发现外边竟然已经这么乱了。但我觉得,您的情况应该和我不同吧,我想知道,是什么让您在这种情况下,还大老远的跑来秦国。”
“这个啊,”李斯笑了笑,“也没什么特别的,人呢,往往都是习惯的奴隶,哪怕越过越差,也会想要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生活。”
“我当然也曾经过的是这样的生活,但是我不想这样浑浑噩噩的混下去,人不去做出改变,日子又怎么会好呢?就我个人而言,走独木桥,就算摔下去就要淹死,至少我走过了,比站在岸边看着强上百倍。”
“是,”顿弱点点头,“大人说的是。”
“好了,你去准备吧。”李斯吩咐道,“也不要叫我大人了,指挥权我已经交给尉缭了,你我现在是同事和战友,各自做好自己的那一份,之后就等着大王的吩咐吧。”
“是,李长史。”顿弱回答,二人相互行礼,之后他告别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