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难为平衡
渤北省浦阳市山阳县,是隶属于渤北省浦阳市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
该地山区多路,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经是八路军渤北纵队主力老三团的根据地,几乎每个村都有为国捐躯的烈士。
但由于山路崎岖,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困难,在全省范围内,山阳的经济状况都是垫底的。
这倒不是说政府关注度不够,只是山阳县实在是偏远的很,铁路也不经过山阳,人口三十万。
当得知自己要去山阳时,徐涛的心里禁不住打了个寒噤,他倒不是惧怕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多恶劣,而是担心有人会在工作中给他使绊子,欺负他这个外来的。
但很快,他又鼓起了勇气,在苏武身边工作多年,让他做事养成了既有菩萨心肠,也有‘’霹雳手段‘’的特点。
在去山阳县报到之前,徐涛特意回了趟老家。
他的老家就在山阳县不远的林口市,那的情况要比山阳县的情况好不少。
但徐涛家里的经济状况却并不好,他一个农村娃出身,是靠着机缘巧合被苏武看中才提拔成了副处级干部,还娶到了燕京户口的妻子。
尽管在很多大人物面前,他不算个啥。
但在农村,甚至在县城,他的身份可不一般,就凭着儿子当官一点。他老爸徐刚强,过去人送绰号“徐老面”,如今也在村里摆起谱来。
连搓苞米谷这样最普通的农活也找亲戚干,自己则端着茶碗,优哉游哉的在门口喝起凉茶来,有一种独特的,慢条斯理的滑稽......
徐涛回家看到这一幕时,马上放下行李,到院里自觉得撸起袖子,埋头干了起来。
他二姨夫马上拦住他:
“外甥,你可不能干这个了,你这都当领导了,哪还有再干这个的道理嘞?俺们几个老家伙干就行哇!”
“二姨夫,我啥不能干,你今晚留下来和我爸一块喝点?”
“大外甥,先不说那了,你这咋空出时间回来了?你那大领导呢?”
徐涛二姨夫问的那位大领导就是苏武,他们虽然不知道苏武的名字,但知道,徐涛是在渤北市副市长身边工作。
老百姓不懂什么叫挂职,也不懂市委常委的含金量要远远高于副市长,在他们的心目中,副市长已经是天上的人物,
更何况,那是渤北市,那可是省会啊!
徐涛的工作调动还没有和家里亲戚说,索性就坦白道:
“我现在不在渤北工作了,在浦阳。”
二姨夫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自言自语
“回来了,这不在渤北了?”然后好奇地追问:
“大外甥,那你现在在浦阳哪里工作?”
“山阳!”
二姨夫一边搓包谷,一边摇头;“哎呀,那地方可是挺穷的啦,你这是去那当个副镇长?
我猜最少也得给你个副镇长干干,你看你在公安大学干了那么多年,又在大领导身边工作过,”
徐涛父亲徐刚强一听说儿子只是个副镇长,马上坐不住了,上前澄清:
“他二姨夫,啥副镇长,你外甥现在去浦阳是当副县长,还兼任公安局长嘞!”
一听说是副县长,二姨夫当即傻在原地,半天没回过神来。
在小民百姓眼里,那副镇长都算高级干部了,更何况堂堂的副县长兼公安局长,在老百姓眼里,那是顶天天的人物!
特别是移动智能手机还不是全面铺开的时候,好多老百姓压根看不到短视频,一辈子都难碰上个处级干部。
二姨夫赶紧拉开还在搓包谷的徐涛:
“大外甥,你看看,你这都干上县长了,这哪还容得下他在这干这粗活,快快快,屋里歇着了,哎呀,真本事了,这大外甥当上县长了。”
“二姨夫,是副县长。”
.......
徐涛家里的亲戚来了一大堆,坐了整整两桌,吃饭时,连鱼头都没有朝着辈分最大的姥爷,而是摆向了徐涛。
这让徐涛觉得很不合适,他还是将鱼头老老实实的摆给辈分最高的人。
吃饭时,徐涛家的亲戚都很高兴,在他们眼中,徐涛俨然已经成为了家族中的大人物,是正儿八经的高官,他们作为高官家属,自然也觉得面上有光。
就连徐涛老爸徐刚强,平时那么老实,绰号徐老面的人今天也放飞自我,在酒桌上喝的舌头都大了,并开始张罗着一家人重新做起自己经营的‘菜地公司’,扣大棚,种卷心菜!!!
徐涛听着直摇头,他爸一辈子就是个菜农。
作为上门女婿,徐涛他爸为了获得所谓被认可,从年轻时就开始不断尝试做生意。
只可惜,他本人并不是做生意的料,往往为了找赚钱的路子病急乱投医,碍于认知和性格,几乎每次都赔了。
但徐涛一家并没有对这个上门女婿横眉冷对,只是禁止他再瞎折腾。
这些年他只能选择一言不发,地里使不上劲,只能吭哧吭哧在炕上使劲。
现在自己儿子能行了,成了副县长,他又动起这个做生意的歪心思。
好在徐涛知道自己爹啥样,以前他在警察大学老干部办工作时,接父母来燕京玩。
带着父母去故宫逛时,徐涛老爸就在故宫雍和宫大殿前那些大缸面前走不动道了。
一开始,徐涛还以为老爸发现了啥,直到老爹自言自语道:
";太合适了!太合适了!”
“什么太合适了?”
“涛,我说你看那老些大缸,要是腌酸菜指定中,指定好吃,太合适了!”
从那以后,徐涛就知道,他这个爹做生意必亏。
.......
所以,知道老爸啥样的徐涛及时劝阻父亲,并定了调子:“爸,妈,你们听我的,咱家没有经商的头脑,就老老实实的在农村待着,反正我社保都给你们交了,你们之后也有钱花,何必再折腾。”
徐涛的母亲倒是很支持,父亲徐刚强心里不乐意,但也没说出来,毕竟,儿子当了这么高级别的干部,看事肯定比他们准。